李蒙笑嘻嘻的说着,听的村长眼泪哗哗的,多好的孩子。
这边村长联系打井队的,村民们忙乎着大棚,大家都使出了浑身力气。
一个小娃娃,把能办的都办了,东西李蒙弄来的,图纸李蒙画的,想法李蒙出的,现在打井的钱也是李蒙出的。
自己这些人无非就是出点力气,那还怎么好意思偷懒了,加油干吧。
就连一开始持怀疑态度的村民,现在都在玩命的干。
李蒙爷爷也都看在眼里,自己这大孙子,可能是上天派来的,你对他好,他能把整个心掏出来给你。
这些村民和李蒙又有多大的关系,一个个小娃娃愣是撑了起来。
在等待打井队伍的过程中,大棚的搭建工作也在继续。
龙骨渐渐地搭建成形,接下来就是覆盖塑料薄膜。
村民们小心翼翼地按照李蒙的要求把塑料薄膜铺开,用绳子固定在龙骨上。
阳光透过塑料薄膜照进大棚里,温暖而明亮。
大家看着初具规模的大棚,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终于在快要天黑的时候打井队伍来到了村子。
他们带着专业的设备,按照李蒙的要求在指定的位置开始了打井的工作。
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但村民们却没有丝毫的抱怨。
他们围在井边,期待着井水的涌出。李
蒙也紧张地注视着打井的进度,心中默默祈祷着能够成功。
没过一个小时,当清澈的井水从井底涌出的那一刻,村民们欢呼雀跃。
李蒙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这口井将为大棚种植提供稳定的水源,为大家的致富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就连打井的人都惊喜不已,这可是从组装机器到出水,一个小时,这可比他们以前打的所有井出水都快。
打井的工头,拉着李蒙询问李蒙是用了什么方法,他们打井也负责找水源,这样才能打出有水的井。
不然几天下来光找水源就够他们忙乎的了,要是学会了李蒙这方法,岂不是简单多了。
李蒙也没有多隐瞒,把后世寻找水源的方法,和工头讲了一遍,听的工头直呼学到了。
为了表示感谢,工头答应再给他们村里送一口井,村民自然开心。
村长就让李蒙在田地那边给寻了个地方,在那打井。
虽然他们这里有河道,毕竟不近,遇到干旱天,河道水源枯竭,他们都要拉着板车去河边弄水来浇地。
那真是能把人给累死,还浇不了多少地。
随着大棚的搭建完成和井水的涌出,下一步就是种植农作物了。
这就需要李蒙出马了,毕竟那些东西李蒙早在有这个想法就开始准备了。
就这李蒙可是发动了他那些同学,尤其是靠近山边的,比如东北那一片的同学。
当天晚上,大家忙乎了一天,都早早的睡了。
就连秦淮如今天也没少忙乎,少有的没有欺负李蒙。
天空快泛鱼肚白的时候,李蒙悄悄的出了家门,在离村口不远的地方,把空间那一堆堆的已经培育好的菌种给搬了出来。
从同学寄过来那些种子,李蒙在空间里面就培养上了,这会菌种已经不少了。
有了这第一批菌种后续村里按照李蒙的培育方法,肯定能够进入有序循环。
待了一会,村里大家应该起床了,李蒙这边来到村长家,敲响了村长家大门。
“村长爷爷,赶紧起来,太阳晒屁股了。”
李蒙这么一嗓子,早晨的村庄打破了平静,尤其是村长家里。
屋外的都能听到,叮叮铛铛的声音。
“你个混小子,跑我这调皮来了。”
村长爷爷开门后看到时李蒙,也是摇了摇头,这小子还挺皮的。
“村长爷爷,您老给叫几个人,种子已经运到村口了。”
“好好好”
村长爷爷也顾不得李蒙了,赶紧去隔壁叫人了,虽然他不知道是什么种子,但是李蒙这么重视肯定差不了。
今天在李蒙的带领下,村民们充满信心地开始了大棚种植。
河边那些被泡过的稻草、麦秸、这些东西就作为第一批原料了。
至于后期的原料,李蒙表示,村里可以慢慢弄。
然后就是在大棚里面搭建一个个架子,把大棚空间利用到极致了
从头到尾里面都教村民怎么弄,李蒙在这个大棚里面种上了平菇,香菇,金针菇,还弄了一点黑木耳。
这个大棚里面是花费时间最多的,因为注意事项最多,蘑菇种植大家都是第一次,不能不上心。
另外的两个大棚就简单了,李蒙主要蔬菜,比如黄瓜,西红柿,青菜,花生,玉米,土豆......
李蒙还在一个大棚的末尾种上了草莓,这玩意冬天肯定不便宜。
虽然他空间里面也有,但是要让老百姓致富,肯定得来点不一样的东西,让进程加快。
草莓也是李蒙深思熟虑的作物,主要还是李蒙喜欢吃。
他们种下了各种蔬菜种子,精心地浇水、施肥、除草。
大棚里的温度和湿度都被控制得恰到好处,农作物在这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后面的事情,李蒙也和村长爷爷详细的交代了,村长自己怕记不全,把村委会的全给拉了过来。
听李蒙讲,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给大棚盖上草帘子,什么时候给大棚加温,还有防虫害......
前前后后全部交代完,这个周末也结束了。
“奶奶,那老母鸡你要是舍不得吃,就让它孵小鸡,反正鸡蛋不少。”
老太太可没让李蒙霍霍他带来的两只老母鸡,这可是下蛋银行。
“好,好,好。”
李蒙在村里一群人的欢送下,带着俩姑娘回城了,至于小叔,那就让他蹬自行车好了。
第二天李蒙早早去了一趟包装袋生产厂,这用了人家的东西,肯定要和人家说一声,差不多一个月后就能初见成效。
包装袋生产厂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欢喜不得了,这要是成功了,他们这厂肯定又得扩大了。
以前只是一个几百人的小厂,没准以后就能达到上千,甚至上万人的大厂,这也是厂里面领导同意,生产这一批薄膜的原因。
虽然设备调试折腾了好几天,但是大家都想要是成功了,那......
李蒙走的时候把库房里面剩下的一些边角料给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