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蒙则做了一道糖醋鲤鱼,他的鱼做得外酥里嫩,酸甜可口,也让人垂涎欲滴。
大家纷纷品尝了两人做的菜,然后开始投票。
结果,李蒙的糖醋鲤鱼以微弱的优势赢得了比赛。
傻柱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输了,他认为是大家偏袒李蒙。
“你们肯定是故意的,我的红烧肉明明比他的好吃。” 傻柱叫嚷道。
这时,一位老师傅站了出来,说道:“傻柱,你做的菜虽然好吃,但是李蒙的菜更有创意。而且,他在做菜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和卫生,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另外人家那味道确实比你的好吃,你不能因为输了就不认账啊。”
“对,傻柱,愿赌服输,你要是不信就自己尝尝。”
“就是,一个输不起的玩意。”
“......”
傻柱听了老师傅的话和现场起哄人的声音,心中还是不服气,最后自己尝了一口李蒙做的菜,无话可说。
他知道自己这次又输给了李蒙,他心中对李蒙的怨恨也越来越深了。
傻柱哼了一声,没有说话。
他转身离开了,心中却在盘算着下一次怎么对付李蒙。
至于贾东旭嘛......
在轧钢厂的新厂房里,一场紧张而又充满挑战的 “战役” 悄然打响。
那对新送来的组件,如同两颗璀璨的明珠,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却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考验。
自从这对组件送达,整个新厂房就仿佛进入了一种高度戒备的状态,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送组件的士兵神情严肃,他们的到来为这原本就充满神秘感的组件更增添了一份庄重。
而且,这几名士兵就留在了轧钢厂的新厂房里,宛如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至关重要的 “宝贝”。
李蒙他们保卫科的巡逻频率明显增多,新厂房里面的所有技术人员对着那组件却迟迟没有下手。
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新挑战的渴望,又有对未知的恐惧和谨慎。
“怎么回事?”
杨厂长在组件送达后不久,也匆匆来到了新厂房。
他的步伐急切,脸上带着期待与焦急交织的神情。
这对组件对于轧钢厂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里程碑,是迈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一步。
只要把这对组件制作成功了,后续将会有更多这样的订单源源不断地涌来。
而且,这批订单来自于军工,和之前新厂房建成后做的那些军工产品不同,这次的可以说是最顶级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厂长,这组件......”
马工,这位新厂房建成后调上来的八级工,此刻面露难色,他可是目前厂里技术级别最高的人了。
但现在,面对这复杂而精密的工件,他也感到无从下手。
这组件的精密程度完全超出了马工的技能范畴,它需要的是更高层次的工程师才能驾驭的技术。
“马工,你可是我们厂里目前技术级别最高的了,有困难要克服啊。”
杨厂长毕竟不是技术出身,他对技术的理解有限,在他的观念里,困难就是用来被克服的,他目前最关注的是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个东西完成,因为这关系到厂子的未来和发展。
马工心中很是无奈,真想给这杨厂长一个大逼兜。
他心想:“那是想克服就克服的?咱也得有那技术啊,没那技术克服个毛线。”
但他嘴上还是耐心地解释道:“厂长,真不是我推诿,实在是这东西太精密了,不能有失。我们完全没有操作过,一共只有两次机会,一旦错了一次,那后果真的很难估计...... 要不厂长向上面申请调一个工程师过来帮忙指导指导吧。”
马工深知这军工精密零件的重要性,没有十足的把握。
他不敢轻易动手,因为一次失误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杨厂子脸色变得很不好看,他觉得马工是在和自己唱反调。
他心想,当初就不应该给他调上来,还调工程师?
那工程师是那么好调的吗?
即使能调来,那不也让上面知道自己工厂不能制造嘛,这不是妥妥的打自己脸。
杨厂长没好气地瞪了一眼马工,然后说道:“一个人有困难,那就多找几个人,咱们工厂那么多的老师傅,大家群策群力,我相信你们肯定可以的。”
说完,他向自己身后的秘书示意了一下,随后便离开了。
杨厂长也没有多待,看到马工那张脸,他就觉得心烦,多待无益。
马工这边见杨厂长走了,也是无奈地摇了摇头,这还是第一次让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感到如此无力。
在这个年代,这些老师傅们一个个都是不服输的人,他们不怕困难,就怕没有困难。
可这次,马工确实被难住了,更多的是出于对这精贵零件的珍惜而不敢随意动手。
杨厂长这边离开没多久,各个车间主任就被秘书叫到一起开会去了。
今天的李蒙也是带着保卫科加强巡逻,不单对新厂房外围,还有内部都加强了防范。
从马工接过士兵送来的那零件时,其实李蒙也在现场,他在巡逻的同时也在悄悄地研究那零件。
马工和杨厂长说的那些话,他全都听在了耳朵里,其实李蒙倒是很赞成马工说的。
他认为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心,就把这么重要的零件拿来做试验,必须要有十足的把握才行。
不一会儿,在李蒙去外面巡逻后,秘书带了不少老师傅进了新厂房。
这些老师傅都是第一次进这新厂房,要说不羡慕那是假的。
这新厂房可比他们现在的那些车间可好太多了,看看人家这边,完全没有自己车间那杂乱无章的样子。
人家这边可以说一尘不染也不为过,那车床上也是那么整洁,而且从其他人打听到的,这里人的工资可不低。
这些人其中就有两个人,嫉妒心可以说是爆发到了顶点。
一个是我们熟悉的刘海中同志,他主要想到的是,要是自己能到这个车间了,肯定能混上一官半职的,这不是妥妥的耽误自己进步嘛。
另一个是易中海同志,看着整洁的车间,又看到在所有人前面讲话的马工,易中海不嫉妒那就见鬼了。
当初两人可以说是厂里的两大巨擘,两人当初一起考的八级工,只是在考八级的时候,马工通过了,易中海因为失误导致晋级失败。
从那之后,易中海怎么看马工怎么不顺眼,这就是那种 “我得不到,你也不能” 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