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寅笙独自出发,她率先来到老城区一个老房子遍布的街区,穿过七拐八拐的巷子找到一栋红砖房。这里是金瑞峰的家,这个街区的房子都很省事,都不喜欢涂外墙,裸露的红砖让一排房子看上去大同小异。姚寅笙要找的红砖房是16号,一共有四层,看上去非常冷清破旧。
挎包里的符纸躁动不安,姚寅笙也让金瑞峰出来透透气。这栋房子对金瑞峰来说非常熟悉,他脸上挂不住羞怒地问:“你带我来这里做什么?”
“带你回家啊,让你看看你们的任性伤了多少人的心,要是看完你们还打算回高架桥上飙车,我也无话可说。”
姚寅笙敲敲门,发现门并没有上锁,金瑞峰没好气地告诉姚寅笙:“家里只有我奶奶,她耳背,你直接进去就行了。”
姚寅笙推门进屋,门一打开她就闻到一股水果腐臭的味道,姚寅笙看到一楼的茶几上摆着三四个苹果和梨,上面停着几只苍蝇。穿过一道长廊就是天井,经过天井就到厨房和餐桌了,姚寅笙听到隐约的哭声。
这哭声很沙哑,好像每天都哭上一段时间把嗓子哭哑了。走进厨房姚寅笙看到灶前坐着一位老奶奶,背靠灶台抱着一张黑白遗照哭得眼睛都肿了。
“奶!”金瑞峰看到老奶奶这副模样,当即就叫出来了。
但老奶奶听不见金瑞峰的呼唤,姚寅笙把老奶奶扶起来,“老奶奶,您先起来。”
知道家里来人,老奶奶抹了一把脸问:“你是谁啊?”
“我是金瑞峰的朋友,我来看看您的。”
“我一个老太婆有什么好看的?”没想到老奶奶还挺犟,姚寅笙平时举重不说轻轻松松一两百斤,但她也是能把喝醉的陆翊背上楼的人,这老奶奶还能比喝醉的人重吗?可不管姚寅笙怎么使劲儿,老奶奶的屁股就像装了磁铁似的,每当姚寅笙把她抬起来一点儿又重重坐回地上。
姚寅笙没办法只好搬来椅子让老奶奶坐上去,“奶奶,您先坐上去,地上凉。”
老奶奶怀里抱着遗照欲哭无泪,白发人送给黑发人的痛,姚寅笙也见过。姚寅笙回头瞪一眼金瑞峰,他看到自己奶奶哭成这样心里也不好受,可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姚寅笙打来一盆热水给老奶奶擦脸,有姚寅笙的呵护老奶奶才终于平复好心情,“谢谢你啊小姑娘,我老婆子一把岁数了,有一天过一天得了。”
“老奶奶,我知道白发人送黑发人很难受,但日子还要过是不是?”
老奶奶痛苦地摆摆手说:“就我一个这日子有什么盼头?对了,你说你是小峰的朋友,你叫什么?你的声音奶奶我还没听过呢。”
“哦,我叫姚寅笙。”
老奶奶遗憾地摇头,“没听说过,也是跟小峰一起开摩托的?”
“不是的奶奶,我不骑摩托。”
“不开摩托就好,小峰就是开摩托走的,造孽啊......”老奶奶说着伸出手,颤颤巍巍地在寻找什么东西。
姚寅笙看到老奶奶的眼窝被眼皮覆盖,扭头用口型问金瑞峰:“你奶奶看不见?”
金瑞峰显然也在意料之外,他诚恐地摇头,老奶奶却主动开口说:“我都哭瞎了,家里也没个人照顾,如果不是你还有经常来的小崔发现,我早死了。”
小崔又是谁?姚寅笙看向金瑞峰,他小声对姚寅笙说:“就是我的前女友,我跟她就是因为摩托的事情分手,她多次提醒我,我驾驶的时候受伤不是一两次,她就要求我摆正态度,要么就不要再碰摩托车了。但我不听,后来我们闹得不欢而散。”
姚寅笙眼里满是无奈,这还只是自己手里要送下去的鬼,光相处一天姚寅笙就觉得金瑞峰的逻辑和脑回路不同频,所以他们才会沟通得那么困难。就在姚寅笙不知道要说什么的时候,门口传来脚步声,还是高跟鞋的声音。姚寅笙扭头,发现一名女生非常自然地走进厨房,手里还提着一袋蔬菜和肉。
“嗯?你是谁?”来者问。
“小崔啊,这也是小峰的朋友,你们认识吗?”
“不认识。”
这就是小崔啊,姚寅笙还在恍惚,小崔已经拿着袋子打开冰箱门,随即皱起眉头:“奶奶,我上次给您做的菜您一口没吃啊?”
老奶奶不说话,小崔只好把冰箱里的饭菜拿出来倒掉,嘴巴也不厌其烦地碎碎念:“您这么哭也不是办法,您这些天一点东西没吃?这怎么行?叔叔阿姨在外省也会不放心的。”
小崔的碎碎念让老奶奶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她低头啜泣,小崔也意识到自己的话有点重,她把垃圾收拾好软下心来说:“您这样叫自暴自弃,再怎么哭金瑞峰也回不来了,我看啊您就像叔叔阿姨说的那样,跟他们一起到外省生活,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对您也有好处。”
“我老了,哪儿都不想去,我就要在这里。”
类似的话估计小崔讲了很多遍,她无奈起身,疲惫地看向姚寅笙,“你先把奶奶带出去吧,我给她做点东西吃。”
小崔手脚麻利地把厨房收拾干净,然后做了一菜一汤给老奶奶垫肚子。可能是真的哭累了,老奶奶大口大口往嘴里塞饭菜,小崔这时候把姚寅笙叫到门口。
“你是什么人?”
“我其实是带金瑞峰回来看看的,事情是这样的......”姚寅笙把高架桥发生的事告诉小崔,然后小心翼翼地问:“他现在就在我身边,你要不要也看看?”
“不要!”一提到前男友小崔就好像特别厌恶他,她拧着眉毛冷冷地说:“谁想见这个渣男跟那个狐媚子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还在一起的时候我就告诉他最好不要找刺激,他非但不听还变本加厉地挑衅我,跟我分手第二天就跟那狐媚子在一起飙车。好心当驴肝肺,真让我见他,我非骂得他找不着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