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仿佛没感受到那无形的压力,随意地端起茶杯呷了一口。
茶水温润,他的声音却带着一丝凉意,继续说道:
“我大明对待宗室的条件,放眼历朝历代,怕是都找不出第二家了吧?”
“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
朱元璋和蓝玉闻言,下意识地点头。
岂止是不错?
简直是前所未有的优渥!
有明一朝,藩王不临民,不干政,地方官员不受其掣肘。
这是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做的限制。
但另一方面,他又给了儿子们丰厚的补偿。
大量的亲卫,广阔的土地,数不清的金银赏赐。
这一切,都源于朱元璋那份深埋心底的补偿心理。
他要把自己年少时受过的苦,缺过的爱,十倍、百倍地补偿在这些儿子身上。
所以,隔三差五的赏赐成了常态,生怕儿子们受了一丁点委屈。
朱雄英放下茶杯,目光扫过两人:
“那你们可知,咱们大明现在,究竟有多少位藩王?”
蓝玉几乎是脱口而出:
“大明如今共有藩王二十三位!”
话一出口,他心里咯噔一下,暗道失言。
一个“普通富商”的“儿子”,怎么会对皇家宗室的事情知道得这么清楚?还如此精确?
不过,朱雄英似乎并未在意这些细枝末节。
他的注意力,显然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二十三位藩王。”
朱雄英点了点头,
“按照大明现行的宗室供奉标准……”
“藩王年俸万石。”
“郡王年俸两千石。”
“镇国将军年俸千石。”
“我没记错吧?”
说到这里,朱雄英自己都忍不住咂了咂嘴。
“啧啧,咱们大明的宗室,真是锦衣玉食啊。”
“什么都不用干,一个最低等的镇国将军,一年就能拿一千石俸禄。”
“可怜天下百姓,一年到头累死累活,才勉强混个温饱。”
朱元璋和蓝玉再次点头,脸色有些复杂。
朱雄英说的是实话。
与其他朝代的宗室相比,大明宗室的待遇确实是独一份的好。
在朱元璋看来,就这么些儿子,能花朝廷几个钱?
再说,他们也不是白拿俸禄,还要帮着拱卫京师,抵御外族呢。
不给封地治理百姓,俸禄再不多给点,儿子们岂不是要受大苦了?
这让一向疼爱儿子的朱元璋,如何狠得下心?
他甚至觉得,自己这做法比汉朝高明。
汉朝也分封诸王,后来搞了个推恩令,也没见闹出多大乱子,
反而在乱世中保留了刘氏血脉。
但他忽略了一个关键。
汉朝的王爷们,不是纯粹的寄生虫。
他们每年得向朝廷缴纳“酎金”,才能保证自己不被宗谱除名。
交不起?
那就自谋生路去吧!
朝廷正好名正言顺收回你的爵位,另封他人。
想想那季汉的刘备,祖上就是因为交不起酎金被除了名。
到了他那辈,除了一个“汉室宗亲”的虚名,就只剩下织席贩履的营生了。
后来的“皇叔”名头,那是他自己凭本事打出来的!
大明则完全不同。
不仅藩王、郡王要朝廷养着,就连那些远房旁支,也一个不落地供养着。
这都是朱元璋定下的规矩。
他绝不能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再吃苦!
可如此一来,朱家的子孙是不吃苦了。
苦的,就是天下的百姓,是整个大明朝廷!
宗室俸禄,官员俸禄,士兵军饷……
无数张嘴等着吃饭!
历史上,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就是在这种财政濒临崩溃的边缘,为大明强行续了一口气。
但也仅仅是一口气。
张居正死后人亡政息,甚至被刨坟鞭尸。
朱家后人亲手踩下了加速灭亡的油门。
最终,建奴入关,朝廷竟凑不出像样的军队,一败涂地。
同样是半壁江山,南宋苟延残喘百余年,南明却区区二十年不到就灰飞烟灭。
何其悲哀!
朱雄英轻轻摇头,将思绪拉回:
“至于公主、县主那些,咱们暂且不谈,她们只供养一代,影响不大。”
“咱们就只说藩王和郡王。”
“我没记错的话,大明好像没有限制藩王和郡王生多少孩子吧?”
朱元璋和蓝玉闻言,用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看着朱雄英。
限制子嗣?
开什么玩笑!
普通百姓家都讲究多子多福,何况是皇家?
子孙越多,才越显得枝繁叶茂,国祚绵长啊!
朱雄英也立刻反应过来,不禁失笑。
是了,这个年代可没有“计划生育”这回事。
朝廷巴不得你多生,人多才有劳力,才有兵源。
他摇摇头,继续道:“咱们就算保守一点。”
“假设,每一代藩王平均生三个儿子,郡王也平均生三个儿子。”
“再多,我怕一会儿说出来的数字,会吓着你们。”
朱元璋和蓝玉对视一眼,心里都有些不以为然。
三个?太少了!
他朱元璋自己就有二十多个儿子!
“按照这个算法,下一代,除了继承爵位的二十三位藩王世子,还会多出六十九位郡王。”
朱雄英竖起手指计算着。
朱元璋和蓝玉已经被带入了朱雄英的逻辑,下意识点头:
“没错,是这样。”
朱雄英接着道:“这六十九位郡王,加上二十三位藩王……”
“一年的俸禄,藩王是二十三万石,郡王是十三万八千石,加起来……嗯,三十六万八千石。”
“虽然我不知道大明如今一年的岁入是多少,也没兴趣知道。”
“但这点俸禄,对朝廷来说,应该还不算什么大问题。”
朱雄英确实不知道具体岁入,但朱元璋心里却是一清二楚。
几十万石,看着不少,但在整个朝廷的收入面前,确实不算什么。
这也是他敢于随意赏赐儿子们的底气。
牙缝里省一省,总能挤出来的。
朱雄英的声音没有任何停顿,继续往下说。
“咱们就按二十年算一代人。”
“二十年后,藩王还是二十三位,但郡王,已经变成一百三十八位了!”
“再加上藩王们新生的儿子们,又多了六十九个……”
“为了方便计算,咱们凑个整,就算两百来个有爵位的宗室吧。”
“这一年的俸禄,朝廷需要支出多少?”
“怕是得一百多万石了吧?”
朱元璋和蓝玉默默点头,脸色开始有些凝重。
确实如此。
而且这还没算那些镇国将军、辅国将军之类的旁支,也没算公主、县主。
真要细算,一百多万石都打不住!
“不过,就算百万石,以大明的底子,应该也还撑得住。”朱雄英语气平淡。
“区区百万石而已。”
“可是……”
他的话锋陡然一转!
“四十年后呢?”
“宗室的数量再翻几番!”
“朝廷每年需要支付的俸禄,就是几百万石!”
“六十年后呢?”
“八十年后呢?!”
朱雄英的声音逐渐提高,每一个数字都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朱元璋和蓝玉的心头!
“那就是两千七百万石!”
“一百年后呢?!”
“八千一百万石!!”
朱雄英猛地停住,目光灼灼地看向已经脸色发白的朱元璋。
“只是不知道到那个时候……”
“大明的国库,还承不承受得住,这八千一百万石的宗室俸禄?!”
轰!!!
如同九天惊雷在脑海中炸响!
朱元璋只觉得眼前一黑,心脏骤然缩紧!
整个人,如坠冰窟!
八千一百万石……
八千一百万石!!
这数字,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一直以来自信满满的认知,露出了底下那令人恐惧的深渊!
他的身体微微颤抖起来,眼神中第一次流露出深深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