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渡边和吉野被虎头山上倾泻而下的恐怖火力彻底打懵圈,大脑一片空白的时候。
“哒哒哒……”
“砰!砰!砰……”
鬼子队伍的两翼后方,也突然响起了激烈的枪声!
迂回到位的一营一连、二连、三连、四连,在各自连长的指挥下,抓住了这个最佳时机,果断发起了攻击!
虽然这四个连的兵力分散,火力强度远不如虎头山主阵地。
但装备大量轻重机枪的四个连队从四面八方狠狠地、精准地捅进了日军混乱不堪的腰眼!
轻机枪的短点射不断响起。
重机枪的火力交叉。
老兵们精准的步枪射击,弹无虚发。
不断有侧翼暴露的日军士兵惨叫着中弹倒下。
原本就因为正面毁灭性打击而陷入巨大混乱的日军队伍,此刻更是首尾难顾,左右支拙!
整个行军队形,彻底被打乱!
士兵们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乱窜,寻找着任何可能的掩护。
虎头山上。
张大彪吐掉嘴里因为紧张而嚼烂的草根,双眼凝重地扫视着山下的战场。
他看到山下的鬼子如同被捅了窝的马蜂,乱作一团。
但也看到,在那些鬼子军官的呵斥甚至枪毙下,残余的鬼子开始逐渐稳住阵脚,依托地形和同伴的尸体,开始寻找掩体,试图组织反击。
山下的鬼子开始架设歪把子机枪,试图进行火力压制。
掷弹筒特有的“嘭”“嘭”发射声也开始零星响起。
带着尖啸的榴弹拖着烟迹,开始向虎头山的山顶飞来。
初步的突袭,打了个鬼子措手不及,战果辉煌。
但这,仅仅只是开始。
渡边正雄和吉野小次郎这两个老鬼子,可不是佐藤那种没脑子的蠢货。
他们缓过神来,一定会发动疯狂的反扑!
山下,渡边正雄放下微微颤抖的望远镜,面皮抽搐,眼底深处翻涌着暴戾。
吉野小次郎的脸色比刚才更加难看,嘴唇翕动,却发不出完整的声音。
短暂的失神后,渡边猛地转头,对着身后的传令兵咆哮:“命令!”
“炮兵小队!给我立即展开!”
“目标!支那军的山顶阵地!”
“重机枪中队!寻找有利地形!压制!给我狠狠地压制山顶的火力!”
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
鬼子队伍后方的混乱中,几门拆卸开的九二式步兵炮被飞快地组装起来。
炮手们手忙脚乱地调整着炮口角度,黑黢黢的炮口缓缓抬起,指向烟尘弥漫的虎头山。
更多的九二式重机枪被从骡马背上卸下,士兵们手忙脚乱地寻找着岩石缝隙或者土坎,架设起三脚架。
冰冷的枪身反射着日光,透出森然的杀意。
虎头山上。
张大彪正猫着腰,沿着简陋的交通壕快速移动,大声鼓舞着士气。
“都给老子把头埋低点!”
“小鬼子的炮要来了!”
“机枪手!注意隐蔽!打短点射!别他娘的跟刚才一样搂着不放!”
话音未落。
山下传来几声沉闷的“嘭嘭”声。
紧接着,是空气被撕裂的尖锐呼啸!
“轰!!”
“轰隆!!”
第一轮炮弹落在了半山腰,炸起冲天的烟柱和碎石。
紧接着,第二轮炮弹呼啸而至!
一发炮弹精准地砸在了一处重机枪掩体前方!
剧烈的爆炸掀飞了沙袋,泥土混合着滚烫的弹片四散飞溅。
掩体后的机枪手和副射手哼都没哼一声,身体就软软地倒了下去,鲜血瞬间染红了身下的土地。
另一挺捷克式机枪旁边的一个新兵,被近在咫尺的爆炸声震得耳朵嗡嗡作响,他丢下步枪,双手死死捂住耳朵,蜷缩在地上,身体筛糠般抖动。
“轰隆!轰隆!!”
炮弹接二连三地落下,虽然因为地势的问题,大部分炮弹都没有打中目标,但那巨大的声响和震动,以及偶尔造成的伤亡,让山顶阵地的火力密度骤然下降。
山下的鬼子重机枪也开始了怒吼。
“哒哒哒哒哒……”
子弹如同泼水一般扫向山顶,打得岩石火星四溅,压得战士们抬不起头。
张大彪躲在一块巨石后面,碎石和泥土噼里啪啦地砸在他的钢盔上。
他抹了一把脸上的土,透过硝烟的缝隙,看到又一处机枪哑火,几个战士倒在血泊中。
伤亡在增加。
鬼子的炮火太猛了。
他脑子里猛地闪过出发前,团长李云龙那张带着痞气的脸和斩钉截铁的话语:“记住!占便宜就走!绝不跟小鬼子死磕!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不能再打下去了!
再打下去,这点家底就要交代在这了!
诚然,以他们的火力优势,只要打下去,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但是他们的任务不是死磕,而是骚扰!
要是僵持住了,等对面的鬼子缓过劲来,适应了节奏,他们就走不了了!
鬼子一定会死死地咬住他们,等待他们的空中支援!
张大彪眼中血丝更密,他猛地站起身,扯着嗓子吼道:“撤!”
“五连!六连!给老子交替掩护!”
“七连!八连!营部排!带着伤员和家伙事!先撤!”
“快!快撤!撤回二道梁子!”
命令一下,原本被炮火压制的阵地再次爆发出短暂而猛烈的火力。
五连和六连的老兵们嘶吼着指挥。
“二班掩护!一班三班撤!”
“哒哒哒!”机枪再次咆哮,子弹泼向山下试图冲锋的鬼子。
趁着这个间隙,七连、八连和营部排的战士们,搀扶着伤员,扛着还能用的重机枪和迫击炮,迅速脱离阵地,沿着预先看好的路线向后方转移。
“一班三班到位!二班撤!”
又是一轮火力掩护。
撤退的队伍如同潮水般退去,动作迅速,配合默契。
重机枪手打完一个弹板,立刻在战友的掩护下扛起枪就跑,绝不拖泥带水。
整个撤退过程虽然紧张,却丝毫不见慌乱。
与此同时。
活动在鬼子两翼的一连到四连,枪声骤然变得更加激烈。
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忽东忽西,不断地朝着试图追击虎头山撤退部队,或者试图迂回包抄的日军侧后猛烈开火。
轻机枪短促而精准的点射,老兵冷酷的步枪狙杀,给混乱中的日军造成了持续的麻烦和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