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自成打不过满清,而我们抗战却能打得过日本?]
一次比一次硬核,紧接着就是另一个重磅消息。这也许是天幕对明末抗清最大的剧透。
此时的李自成还不是为了那个闯王,他仍是在大明余晖照耀下生长的那个为地主牧羊的孩子。任凭他想破天想不到,自己会是为汉族撑起最后旗帜的人。
不过今天的文章倒是和他没什么关系,全是两次对比中产生的经验论,而且大多来自于后世的抗日战争。
[正因为有满清做反面教材,
满清刚入关打的旗号可是平叛,
大家都以为只不过是换个皇帝而已。
没想到迎来了将近三百年的黑暗时代。]
黑暗吗?确实黑暗,黑的快要见不到手指头了。但此时的黑暗在天幕的照耀下隐隐孕育着光明。
觉醒的人多了,就会自发产生组织,汉人毕竟是主体民族,更别提那些官老爷士绅了。他们当然是会两头下注,谁赢了就跟谁。这对光脚的反叛组织来说亦是好事。
至少各地的反叛组织都联系了起来,都等着那第一枪呢。
[清军入关前期,所过之处皆传檄而定,追杀李自成亦势如破竹。
然而,当满清在逐步站稳脚跟后,很快就暴露出其侵略者的嘴脸:开展圈地、投充等一系列反动政策,满洲八旗整体上成为新的、更高层级的压迫阶级,同时满清颁布了剃发易服这种民族文化灭绝政策,试图在精神和文化上彻底征服华夏文明。
此时汉人起义军和精英阶层(士绅、地主、知识分子)才恍然大悟,于是匆忙开始联手,大顺和大西的余部纷纷加入南明抵抗满清。然而此时满清已经取得半边天下,南明这个匆忙组建的松散联盟在面对拥有成熟稳定的统治秩序且武装到牙齿的满清政权时,仍处一心。最终被满清逐个击破。
这就是天真的以为阶级>民族的结果。]
也真是吸取了南明的教训,才让抗日战争时期没有投降,两党的领导人都是从反清开始,是结束鞑据时代的英雄,是重新缔造中华脊梁的伟人。
一切的一切源于辛亥革命,结束了鞑虏霸据中华的革命。
而抗日战争带来的经验又是什么呢?
[1.在民族危难关头,一定要注意精英阶层的背叛
抗日战争中,正是两党对精英阶层接受日本政治诱降而严防死守。使得就算文化届的汉奸在日占区夺取中国一半人口时,却始终无法成为中国政治的主流
2.坚持对内奸的严惩,明末当奸细就很少有生命危险,即使被反清武装抓住,凭借着他们贵族的身份,往往能全身而退。
而抗日战争时期做汉奸真可能死,论地位高低,都会被国共两党打击,许多汉奸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面临了被家人背叛甚至铲除的危险。
在古代,家族是一个人首要的社会身份,但在抗日战争中,这个概念被突破了,华夏人才是排名第一的社会身份]
精英阶层的背叛和国家和民族认同吗?
内奸在哪个朝代都不罕见,至于精英阶层的背叛倒是屡见不鲜,但是堂堂正正被天幕点名,却让某些人挂不住面。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懂不懂啊?”一个人破防在酒肆里不满出声。
下一秒就被正义的拳头打翻在地。
“妈的,都让异族侵入了,你还择木而栖。”
“我们虽然没经历过天幕上说的清朝的黑暗统治。让你跪下来侍主,头发剃了换成猪鞭子,衣服拔了换成蛮夷的样子你就老实了。”
一旁人附和道,那人一看自己引起了众怒,便灰溜溜的走了。
嘴里还念叨着什么良主贤臣,我愿意之类的话,在众人的嘲笑中退场。
“哪有什么麻烦,直接一力废万法。杀他个人头滚滚,杀他个背叛。”此时的朱元璋真的眼红了,这几次天幕每句话都在往他心坎上戳。
从农民而崛起的他自然是知晓,国破家亡,地主压迫是什么体会,虽说他与是地主阶层联合,而不是完全站在农民阶层的一方,才从破碗走到了帝皇。
但是,他也比任何人都知道精英阶层背后是什么样子。既然这样不如从根就断绝他们反叛的任何可能。
“把我接下来的话立为祖训。”他起身,音量不大,让人感到风雨将至。
恐怕又是个杀得人头滚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