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在大明的应天城埋下细作,大明也一定有暗探在我们大元的王城,”
“我们皇族和百官的信息,恐怕早就送到了朱和尚的案头上,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
“我们不死,就意味着大元有复国的可能,大明抱着能杀错不放过的行事风格,”
“一定会在漠北释放天花这种瘟疫,那将是一场灭顶之灾。”
“到时候,十室九空,族群凋零,这不是父皇要的结果,我们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发生。”
达腊太子听到这里,终于明白过来了,他神色难看,仿佛世界都崩塌了:
“父皇,我们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真的要全部战死在狼居胥山下吗?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元顺帝幽幽地说道,声音中带着无尽的悲凉:
“明军用天花开道,我们没有赢的希望,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天花爆发之前和他们以命换命,”
“这是对我们命运的抗争,也是在为我漠南一百多万牺牲的族人,复仇,我们不能让他们白白死去!”
“备战吧!!!”
元顺帝的声音,仿若洪钟鸣响,在空旷的草原上激荡。
“一个时辰后,全军杀向明军,这一次我们都不能活着回来,就让我们用生命扞卫最后的尊严!”
那语调,充满决绝,好似在向命运发出最后的咆哮。
很快,大元最后的六万大军,整军待发。
这一次,他们每个人都心如明镜,知晓自己的宿命,那是一条有去无回的路。
没有人准备活着回来,他们的眼神中,有悲壮,有坚定,更有对往昔荣耀的眷恋。
此刻的元顺帝,目光缓缓扫过营寨中的百官和皇族,最后,定格在奇皇后身上,沉声说道:
“此战是我们大元和明军的最后一战,我们大元剩余的勇士都将阵亡。”
“为了避免你们受辱,朕本应在开战前将女眷尽数诛杀。”
“男丁随朕杀向明军,鲜血洒遍圣山之下,让我们的热血成为大元最后的印记。”
“省得你们被明军俘虏,受尽屈辱而死,那将是我们大元的耻辱。”
“但是,朕想了想,那两百多万各族牧民是朕的子民,你们也是朕的子民。”
“朕此战给他们了一条生路,但是却把你们带到了绝路上。”
“这确实有点太过残忍,如今,朕思前想后,决定给你们一个机会。”
“你们可以选择待在这里,等到我们尽数战死之后,成为明军的俘虏。”
“到那个时候,明军会损失惨重,他们或许会把你们俘虏了带回大明。”
“也有可能为了泄愤,把你们全数斩杀,生死只在他们一念之间。”
“当然,你们的结局也有可能像汉人北宋时期,靖康之变那一年,北宋皇族和百官的结局。”
“未来活得生不如死,在无尽的痛苦与屈辱中挣扎求生。”
“不过,无论是哪种结果,都是你们自己选的。”
“现在,愿意陪着大元朝一起死的,可以随朕出征杀敌。”
“愿意呆着这赌一个明天的,朕也不勉强你们。”
“以后,你们就生死由天吧!”
说完这句话,元顺帝猛地一拉缰绳,打马走出大营,向着他的六万大军而去。
那背影,孤独而又悲壮。
很快,两万多人离开了临时驻地,追随元顺帝而来。
不过,元顺帝的那番话,终究是动摇了一批人,这批人就包含了大元的奇皇后。
她看着自己十五岁的女儿琪格,眼中满是慈爱与不舍,又看向离去的元顺帝,眼中落下一串泪花。
那泪水,仿若断了线的珠子,诉说着无尽的哀愁与无奈。
最后,她叹息一声说道:
“陛下,我这不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我这是为了我们的女儿琪格,她才十五岁,不该就这么死去,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我是大元的皇后,大明的皇帝只要还要一份体面,就不会为难我们母女。”
“我们的女儿,没有资格传承黄金家族的血脉,也不会被明军屠杀。”
“我陪你前半生了,后半生我只想要我们的女儿活着,这是一个母亲最后的心愿。”
元顺帝看到自己的皇后和几个皇妃没有跟上来,也看到自己的两个女儿没有来到阵前。
他瞬间明白了她们的意思,心里哀叹一声,那声音仿若秋风中的落叶,满是凄凉:
“这样也好,你们带着朕的两个女儿能活下来,我们大元皇族也不算被灭族。”
“至于传承黄金血脉的事情,就有老六在西域经营吧。”
想到这里,元顺帝看向已经近在咫尺的明军,眼中燃烧着最后的斗志,怒吼一声道:
“勇士们,今天我们都将死去,但是我们大元的英魂将在这圣山下永垂不朽!”
“杀向明军,此战有死无生,我们一起同归长生天!”
就这样,八万多人如汹涌的潮水,杀向明军,那气势,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掀翻。
蓝玉看到这一幕,神色一凛,连忙调兵遣将应对起来,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就此拉开帷幕。
这一战打得山河失色,日月无光,整整三天时间没有停下。
整个战场都快被打成一锅粥了,喊杀声、兵器碰撞声、马嘶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明军有十五万大军,面对北元这八万人不要命的冲锋,也损失惨重,鲜血染红了大片的草地。
朱雄英站在中军的高台之上,看着远处的大战,脸上也露出了不忍之色。
徐达看到他这个样子,轻轻叹息一声说道:
“雄英,这就是战争,还是北元皇帝带着手下将士发起的最后一次冲锋。”
“他们没有打算活下去,要拖着我们大明的将士同归黄泉路。”
“我们大明的军队损失惨重,就在所难免了。”
“但是,这是彻底终结大元的一战,我们需要解决掉北元最后的抵抗力量。”
“所以,这一战不可避免,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使命。”
朱雄英听到徐达这么说,忍不住哀叹道,声音里满是对苍生的怜悯:
“古往今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