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吧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1章 观火者

1

夜深了,混乱的京都汴京,总算静了下来,疲惫的人们也纷纷入睡。

却有一人愁听铜壶滴漏,惊看窗外残月,哀叹不止,怨恨未休。他不敢想到未来,那会使他恐惧不安,他只在回忆,探究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二六年),这是个多灾多难的年头,也是个稀奇古怪的年代。

正月戊辰,金将斡离不率兵攻相州、浚州,渡黄河,陷滑州。黄河两岸的宋朝官兵,无一人御敌,纷纷望风

而逃。

庚午,寇闻日至,汴京戒严,宰相们议请钦宗赵桓避敌离京,行营参谋官李纲极力劝阻。赵桓听了李纲一番话,决心守城御敌,接着,又因为太宰白时中、少宰李邦彦一番话,赵桓又想逃离京都。最后又因为禁卫六军矢志坚守,呼声一致,才确定固守京师的方案,遂命李纲为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准其便宜行事。

癸酉,金将干离不的军队抵达汴京都城西北,占据军事要地。钦宗赵桓接受李邦彦的建议,向金人卑辞求和。

乙亥,金兵攻天津门、景阳门,李纲亲自督战,自卯时至酉时,斩敌人酋长十余人,杀敌数千人。一时士气大振,赵桓决定弃和就战。

丙子,赵桓又因李邦彦等人一番话,答应金人议和的条件:交纳黄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万头,表缎百万匹,尊金帝为伯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土地,以宰相、亲王为人质。.....

庚申,皇帝不顾李纲反对,命少宰张邦昌为计议使,命上皇宋徽宗的第九儿子康王赵构,前往金营充当人质。康王与张邦昌乘竹筏渡过城壕,自中午至夜晚,始到达金营。

丁亥,种师道率军队入援京师,直迫敌军大营,金人恐惧,向北移寨。钦宗接受种师道的力劝,决定不与金兵议和,并发兵攻击敌营。金将斡离不大怒,责问宋朝使者张邦昌及康王赵构,两人险象丛生。

不久,钦宗又以李纲、种师道误国为名,诏令罢官。太学生陈东等人与汴京数万百姓到官阙上书,钦宗又恢复李纲、种师道的官职。后来又因台谏官员的议论,把李纲驱逐出京城。..... 于是恢复议和,金人退兵,康王赵构脱险回京都。

可是,事过几个月,这种不战不和、又战又和的局面又周而复始,再重复一遍。

八月,金兵再次南侵,斡离不、粘没喝分道入寇,九月陷太原、攻诸州,十月克真定、破诸军,十一月兵迫京都汴京。钦宗赵桓,时而下诏募天下勤王之师,时而命勤王之师按兵不动;时而下诏坚壁清野,时而下令不再坚壁清野。交战时不决心于战斗,议和时不一心于和议。现在,他又答应金军,令康王赵构再次去金营充当人质。.....";这哪像个皇帝呢?“不眠之人又哀叹一声。这人正是康王赵构。他彻夜不眠,想到近几个月以来的时局,愈觉得大哥钦宗皇帝,威而不凛、坚而不决、阳而乏刚、阴而缺柔,根本不是块皇帝的料子,充其量只能当个司礼官。父皇偏偏把宗庙江山交给他,能不令人失望!

最令赵构心寒的是,皇上居然第二次强令他去金营当人质,令他愤愤不平。自己究竟是哪个地方得罪了兄皇,那么多亲王兄弟,为什么光盯住他老九?什么”诏令出使金营“,分明是羊入虎口,还说什么”出使“!眼看明日就要出京,此去吉凶如何?他实在不愿想下去,只对皇帝抱怨不休,不知不觉地骂出了

口:

”庸才、无能啊!";

“王爷,你在说什么呢?”一个女人的声音。赵构这才注意到身边枕着发妻邢氏,本着“大事不谋妻子”的原则,他不想正面回答,故作吃惊地问道:

“你没睡着?";

”妾身。..... ";

赵构静待想听下文,她却住了口。但女人那带有鼻息的余音却在锦帐内回旋。尽管他此时思绪纷乱,但想到此去金营,归日无期。赵构于是翻身把邢夫人搂住,却发现她满脸都是泪水。

“怎么,你哭啦?”赵构吃惊地问。

这一问,反使邢氏更加压抑不住悲情。只见她抽泣不止的同时,把她捏在手里许久的一件东西,塞到赵构的手中。";这是什么东西?";

“这只金环,是妾身陪嫁之物,备有一对,请王爷留一只在身边。”

“这是什么意思?”赵构不解地问。

“环就是还,妾愿大王,出使早还,早日夫妻团聚。”邢氏说着,哭得更厉害了。

“这不成为生离死别了吗?”赵构心里骂道,旋而浑身凉透。

此时更鼓已转四更,赵构睡意全无,索性起身,稍作梳洗后,便与邢夫人前往生母韦氏寝宫辞行。一到寝宫,方知当今皇上,为了奖励康王去金邦当人质,特把韦氏从“婉容”进封为“贤妃”。皇恩浩荡,母子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新封的韦贤妃见儿子来辞行,更是哭成泪人儿。连康王的胞妹,十三岁的环环公主,也似懂非懂地哭得一塌糊涂,扯住哥哥的后衣,硬是不肯放手。邢夫人极力唱和,这场面悲天悯人,简直就是活活的生离死别!

“嗨,这些女娘们!”康王赵构无奈地叹了口气。

2

靖康元年十二月初一,天地冥暗,雪大作不止。有人说,在雪未下之时,阴云中有雪丝长数寸堕地。谁也不明此乃主何天象?第二天,则日赤如火无光,更叫人匪夷所思。

就在这一天,河北西路磁州城内,出现了一位陌生的长者。五十上下年纪,衣着不新不旧,装束非儒非商。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在这离乱时刻,也无人去留神他的行踪。倒是他自己小心翼翼地,不跟任何人搭讪,只是专注地往远处望去。忽然有一队车驾出现,其中有一乘革辂,饰以金涂铜紫色,十分显眼。陌生的长者立即迈开大步,直朝车驾的方向奔去。

当他赶到时,却发现众多州民把一个朝廷命官紧紧围住,指着这个官员,你一句他一句地骂开了!陌生的长者不顾这些州民为什么闹事?只急急地暗中寻找革辂的主人,车内车外,前后左右,都不见其人身影。

奇怪?那分明是康王乘坐的革辂,为何车在人不在?难道康王失踪了?

康王并没有失踪。他偕同副使出汴京、经长垣,来到磁州后,即被磁州守臣宗泽暗中引进州署。此时他正在聆听随驾而来的,王邸都监蓝圭禀报:

“大王,那议和副使王云,经不住州民拳打脚踢,

已经一命呜呼了!";

”州民敢这般闹事?为什么打死朝廷命官?“康王赵构惊问。

”据奴才所知,这个王云不得人心!他首倡向金人屈膝求和;又强令磁州居民撤掉近城的民舍,因而众怒难犯。“

赵构不由沉思:这个王云,字子飞。召拜刑部尚

书,此次又授予资政殿大学士,奉为副使,与他一起去金营议和,谁料半途命丧在州民之手。

”王爷,奴才有句不得体的话,不知当说不当

说?";

赵构一听,抬头望了望蓝圭。

蓝圭很留意赵构的眼色。这个老都监,最擅于观察别人的神色。在主子面前,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以及什么情况下该说什么话,都掌握得非常到家。此时,蓝圭看了看赵构,便放胆地说:

“依奴才看来,宗泽的话不可不听。敌营以诡辞诱大王为使,只怕一去便无生还之日。”

赵构闻言,为之一凛!宗泽的话是一针见血啊!但他又想起王云一路上不只一次地说过:“大王与臣同奉朝命,出使金军议和。倘若不去,便是违逆圣旨。”说实在的,莫看他对当今皇帝虽是一腔怨恨,却不愿犯上逆旨罪名。他觉得别无选择,只有先赴金营后再作打算。

蓝圭见赵构不动声色,正想再进劝言,忽有侍卫进来禀道:

“禀大王,有人送来帛书一封。”

“帛书?";

康王接过,打开一看,那熟悉的笔迹立即映入眼帘。

帛书出自相州知州汪伯彦之手。汪伯彦,字廷俊,徽州祁门人。登进士及第,现为相州知州。其从叔曾在康王邸授过赵构文章,因有这层关系,伯彦才有机会出入王邸,与康王渐有翰墨书帖往来,颇算投契。

这封帛书,力请康王急赴相州,说有要事相禀。什么要事?为何帛书不肯言明?

”送信人现在何处?“赵构问道。

”就在府门外,他恳求见王爷一面。“侍卫说。送信人被传进来,赵构乍见其人,猛地一怔,以为认错了人。再仔细一看,分明无差,不由失声叫道:

”啊,你是--";送信人忙以眼神示意,并请求康王屏退左右,以便说话。

蓝圭听命退了出去,心里嘀咕:这个什么鸟人,装扮得不伦不类,怎么连王爷都听他的?

这人正是不久前出现在当街上的陌生长者。他并非鸟人,而是相州知州汪伯彦。

赵构有点不悦,责道:

“廷俊,你在弄什么花样?怎么自己替自己送帛书,又装扮成这般模样,想拿本王开心吗?";

”大王切勿误会。“汪伯彦忙解释道:”实不相瞒,臣写好帛书,本想差下人送来,忽觉不妥,就把它带在身边,一则取代名帖,二则也好掩人耳目。“

”看你如此神秘,莫非真有要事?";

“事关重大,此处不好说话,请大王另选方便之处。”

赵构见伯彦神情紧绷,语气凝重,意识到事关非小,就把他带进密室之中,急问:

“究竟是何要事?";

”敢问大王,如今打算滞留磁州,或出使金营?“伯彦问道。

”这。.....“赵构叹了一口气:”看来君命难违呀!";“去不得,千万去不得!";

”为什么?“赵构惊问。

伯彦深吸一口气,一脸严峻地说:

”王爷当知覆巢之下无完卵吧!事关国家兴亡,更关系大王生死荣辱,臣不敢不拦驾以告:臣获敌方最新机密,金人准备将上皇的子孙,--携去金邦当人质,绝我大宋宗嗣,最后攻破汴京,俘我二帝,以达到一举灭宋的险恶目的。所以,大王急急奔赴金营,名为效忠当今皇帝,实乃成全金人奸计而已。“

赵构吃惊一阵,又问:

”既言敌方机密,消息从何而来?";

“不瞒大王,犬儿原在故太尉郭药师部下,郭药师叛国降金,犬儿一时难以脱身。众所周知,郭药师是参与金邦机密的,犬儿既为药师随从,这消息当不是空谷来风。他得此机密之后,不顾千辛万苦,奔回相州相告。”汪伯彦道。

康王赵构这才深信不疑,也不得不为自己的安危着想。

“大王,去金营当人质,等于是自投罗网,灯蛾投火哪!”汪伯彦又提醒道。

“本王何曾不知?”赵构幽幽地说:“赴金营为质,毕竟是兄皇的圣旨。倘若逗留不前,朝中大臣必有非议。我实不愿背上逆旨的罪名。”

“大王开口兄皇,闭口兄皇,你认为这个兄皇能否守住汴京?能否保住大宋?";

”兄皇忽而主和,忽而主战;忽而下令天下各路勤王,忽而将各路勤王兵强行遣返。忽而重用李纲等主战派,忽而毫不留情地打击主战派。他身边的大臣,几乎全是一群贪生怕死,无才无德的小人。因此可以断言,汴京必将不保,“赵构一脸苍茫,道:”大宋在劫难逃。我这个人质,实则是个俘虏,一个永无回乡之日的俘虏。..... ";

说到这里,赵构眼泪双垂!

“所以,”汪伯彦接过话,道:“比起汴京的陷落、大宋的沦亡,所谓';逆旨';又何足道哉!倘若大王更弦易张,与金邦针锋相对,毅然不赴金营,那么形势必将改观。非但大宋可保,大王也将';反客为主';,成为大宋的中兴明主!";

赵构心头一震,脸色一亮,又有所禁忌地说:“廷俊,这话岂是随便可说的!";

”这里并无他人,说也无妨。何况此事已深思熟虑过。“

”那。..... 就请道其详。“

”大王不赴金邦当人质,金人势必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汴京;能战的李纲已被罢去,京都已无守城的强将,城破必矣!王室宗亲势必扫数归金,届时朝野定然一致推举殿下君临天下,收拾残局。殿下天纵英明,必能重整河山,中兴大宋社稷。所以,臣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祈请殿下认清形势,看准时机,断然反客为主!";

赵构听罢,震奋之极,忽又袭来某种不安,沉吟道:

“此事非同小可,卿暂且切勿外传,容孤。...... 三思后行。”

“既如此,容臣告辞回相州。”

“卿为何急急思回?”赵构不解地问。

“磁州非我地盘,逗留无益,而且臣乃悄离相州

的。不过。..... ";

”不过什么?";

“臣还要提醒一点,大王若滞留不进,金人必不肯罢休,必将派兵前来硬取。况敌兵已经渡河,距磁州只方寸之间。城外已有金人巡弋,州内必潜伏夷敌奸细。险地不可居,危墙安可立?恳求大王今夜潜师早发,臣在相州专候大驾。“

汪伯彦说罢,便急急告别而去。

3

康王赵构静坐一处,连茶饭都无心享用。汪伯彦的一席话正在他脑子里翻滚。从眼前局势看来,他赵构去金邦当人质,不仅有去无回,也对大局无补;他不去当人质,不仅保全自己,还可以在危急存亡之际,出面收拾残局、维系人心,重整河山。这是何等浅显的道理,也是何等急迫的抉择啊!

当晚,天低云垂,风缓气寒。康王赵构趁夜色掩护,带着几名贴身侍卫,悄悄地走了。

磁城州署内康王的临时馆舍四周,有人听到这样的对话:

”什么人?";

“宗(泽)大人有事求见大王,特命小人通报。”“大王出谒嘉应神祠去了,大王留言:请宗大人有事明日商谈。”

“哦,待我回禀宗大人。”

是夜,磁城外的嘉应神祠,几个不明身分的人奔进庙来,急急地搜巡着,唧唧喳喳一阵交谈之后,便骂出声音来:

“他娘的!连个影子也没有!";

”俺们上当了,操他奶奶!";

正说话问,忽地,冲进了另一批人。

两批人很快地辨识出彼此是敌,立即杀了起来,双方身手高下有差,交手几回合便分出胜负,只听得有人对着几个被制伏的人大声喝道:

“你们哪来的?不说就宰了你!";

”啊呀,别、别。..... 我们都是金兵,奉命潜入磁城,负责跟踪康王的。“

”啊!快、快去禀报宗大人!";

磁州城外,漳河北岸,夜风强劲。

河岸边的沼淖地带,正有两股人马,一前一后,亦步亦趋地,摸索着前进。

一方是毫无掩饰的金兵,一方则是乔装易服的宋人。金人的目标是活擒那个长得福相的青年贵人。混进磁城的金兵密探,已查出康王赵构在半夜里易服潜逃,眼前这个青年贵人,正是赵构。无奈赵构被仆从们死死保住,金人一时无从下手。

赵构趁有人掩护的空隙,一溜烟不见踪影。金兵火冒三丈,向掩护者大杀大砍!

赵构钻进了芦苇丛,顾不上烂泥没胫,急急蹲下身来。

河岸上金兵大开杀戒,宋人声声惨叫,一个个倒进血泊之中。

掩杀声止了,剩下的是搜捕声。......

分不清是冷是惊,赵构但觉抖索不止。他正要调整姿态,眼前突然出现一个人影。啊!赵构急下跪,膝盖没入烂泥。慌乱中把他随身佩戴的金环塞给这个人。

“金环?”这人试往口里一咬,觉得无假,就悄然离去。

夜更深、云更浓、风更猛!一叶小舟在河面飘摇。

赵构在惊魂甫定之后,摸索到河岸边的渡口,碰上了一位年轻人。此刻,赵构正在这名年轻人的搭载下,缓缓地渡过漳河。夜色中看不清年轻人的脸庞,但听得出那和善的心。

赵构低声地,诚恳地对年轻人说:

“感谢你救我一命,后日必将重报。”

“俺娘说,只管救人,不要贪图人家报恩。”

“那你为什么救我?";

”是俺娘交代的。“

”你娘认识我?";

“俺娘特别交代:凡看见有人被金兵追杀,无论如何把他救下来。”

“唔。..... 你叫什么名字?";

”俺名字也是娘起的,唤作李码。“

”李马。..... ";

“俺娘说:那年是在江边码头生下了我,所以才取了这个码字。”

“唔,是加石的码字。李码、李码。..... ";

康王赵构是如何悄离磁州、怎样渡过漳河,未有一人知晓。这天凌晨,漳河南岸,汪伯彦佩带弓箭,率领部卒,隆重地把康王直迎进相州。

4

康王赵构拒绝出使金营当人质,这一明显的抗旨举动,钦宗皇帝非但不追究,反而派遣敢死之士秦仔、刘定等四人,持蜡诏,穿过金兵占领区,送至相州,拜赵构为兵马大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特准康王“辟官行事,并从便宜”,命令他们征调河北的全部军队,急速入卫京都。

读罢蜡诏,赵构对皇帝哥哥不禁生出感激之情,军民为此深受感动。于是便在相州开设大元帅府,很快就聚兵万人,分为五军前进,进驻大名府。不久,信德府知府梁杨祖率张俊、苗傅、杨沂中等三千部下抵达相州,兵威为之一振。

是时,金兵入怀州、破西京,进而兵迫汴京城下。

兵马副元帅宗泽急急履冰渡河,面见康王,陈言“京师被围已久,入援京师不可缓”,主张“急速引兵奔赴澶渊,逐次推进,以解京城之围”。

赵构也认为应立即驰援京师,但他以兵力薄弱为由,只拨给宗泽二千兵马,令其奔赴澶渊。自此以后,宗泽名为副元帅,但一直被赵构派驻在外,一直都无法参预大元帅府的议事与决策。

眼看着汴京城危在旦夕,以入卫汴京为号召的兵马元帅府,非但迟迟不入卫,反而节节向东转移。先从相州进驻大名,又由大名移至东平,最后居然转到济州去,离汴京越来越远了。本来入卫汴京已经有点鞭长莫及,现在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了。

就在那几天,金将斡离不和粘没喝两路合兵攻打汴京,告急消息不断传到济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地父老百姓、男女老幼一改往日的话题,街头巷尾所议所论都是兴亡大事,连那些贪官污吏也都来关注赵宋天下的命运。

有一天,两个小伙子在悄悄议论:";喂,听说京都即将失陷,宋朝要完蛋了,你怎么打算?";

“干嘛想那么多?反正兴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俺们不过跟土一样高,管他日月怎么运行!";

”万一金兵攻到俺济州,你打算投降,或跟胡骑拼命?";

“既不投降,也不拼命,只守一个准则:有钱就是爹,有奶便是娘,谁给俺好处,俺就给他磕头!";

这个守原则的小伙子说着说着,突然听到”啪“的一声,对方一个巴掌打在他的脸上,他被打得眼前直冒金星,挥拳欲打出去,一睁眼,发现面前立着一位老者,惊呆了!

老者是这个小伙子的爹。他还嫌一巴掌不够解气,怒不可遏地大吼:

”不争气的小子,哪像爹的儿子!";

此老平日最爱道听途说、议论国事,言谈之间不忘忧国忧民,最能唤起人们的匹夫之责,因而很受济州百姓的尊敬。这一日,他又出现在街上。

“宗爷仅以二千人马,连破敌兵三十余寨!”老者向大家传捷报,激动地说:“这都归功于兵马大元帅康王爷啊,有他在,社稷江山毁不了!天塌下来,自有康王顶着!";

他这么一说,原本陷于悲观、惊慌的济州百姓,一个个像获救般的振奋起来。最令听者感到新鲜又神奇的,是他讲述的”泥马渡康王“的故事:

话说那一日,金兵派出强将数十骑,欲强掳康王当人质。康王当时正避入崔符君庙,因一路困乏,倚在神桌旁打盹。忽于梦中听得神人唤道:';追兵来了,速行、速行!';康王惊醒,见有一马在侧,就飞身上马,加鞭疾驰,一昼夜行七百里。及至渡河,马便立着不动了。仔细一看,方认出是神庙的泥马。康王忙拱手谢过神灵。“

老者说得活灵活现,众人听得津津有味,于是议论开来:

”这康王命大啊!所以有神明暗中庇护。“”说不定是天上星宿下凡,是咱百姓的真正救星。“

”这么说来,他甚至。..... ";

这神话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大元帅府。

京都告急,赵构正等待与汪伯彦前来,共商应变大计,无心听人闲扯。乍闻阁奴蓝圭转述“泥马渡康王”之说,不由怔住。

“王爷,这件事一定是真的吧?”蓝圭笑嘻嘻地问

道。

对奴才的问话,当主子可以置之不理,本是司空见惯。但眼前赵构却有点不自在。一想起那夜陷身在芦苇丛的狼狈相,脸上就火辣辣的。对这件狼狈事,最好是讳莫如深。不过,船夫李码相救一事,赵构确曾在渡过漳河后,向前来接他的汪伯彦实说了,还特别交代要找到李码这个人。

明明是“李码渡康王”,怎么变成“泥马渡康

王”?

康王赵构思之良久,忽然一怔,莫非那夜果真有神明暗中庇护?又莫非那个船夫李码,正是崔府君庙

的泥马。.....

蓝圭以为主子无言便是默认,一激动,便把市井上所听所闻都搬出来。

“王爷,老百姓都说爷是--”什么?";

“大宋的真命天子!";

蓝圭一脱口,便听到”啪“的--声惊响,几案上的文房四宝一时稀里哗啦飞起来。但见康王的大掌还停留在案上,对着蓝圭怒斥道:

”狗奴才,你想造反不成?";

蓝圭如同被当头棒喝,完全傻了眼。.....

这一切汪伯彦都看在眼里。他在门外站立多时了,暗忖道,阉奴的话并没有错,康王拍案也不无道理。

汪伯彦装做不知,神情自若地,报门而进。

赵构也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

说句实在话,他对汪伯彦不但感恩,而且极为折服,觉得此人满腹经纶,通古诸今,守进知退恰到分寸,持重老练却少藏奸,对时局的把握,犹有独到之处。因此,对他越来越看重了。

汪伯彦自然觉察到,但没有受宠若惊。在康王面前,他是守君臣之礼,但不阿谀逢迎;抒高阔之见,但不摆高姿态。

眼下,赵构和汪伯彦达成的默契是,彼此对“泥马渡康王”的传闻,都心照不宣地回避,一下子就言归正题。

“廷俊,据闻金兵已经围住汴京,宗泽差人送来急信,要求立即援兵京都。”

“大王之意呢?";

”正待与卿商谈。“

";恕臣直言,宗泽大人的主张乃是下策。“”那。..... 总不能隔岸观火。“

”以臣之见,暂时拨兵三千入援京都便可。“”啊!“赵构叫了起来:”廷俊呀,当初差二千人入卫京都,是因为元帅府才一万多兵马,还情有可原。现今咱魔下有兵八万了,仅拨兵三千,于情于理如何说得过去?";

“三千只能减,一个也不能增!”汪伯彦十分坚定说。

“仅仅三千兵马,岂不是去送死?”赵构确实不解。

“且勿说目下天意如何,也不论京都可救不可救?就算是大王的八万兵马倾巢入援,京都真的解围了,届时又如何?";

”那。..... 不是挺好吗?";

汪伯彦沉吟着,不停地摇头。

“廷俊,你有话但说!”赵构有点不悦。

“莫怪臣背后说皇帝的坏话,其实有些事大王更清楚。”汪伯彦分析道:“照我看,大王真的解围了京都,当今皇上仍然无计可守。只怕绕了一圈又回到原地,到时还得与金人讲和,说不定你康王爷,又得去金营充当人质!";

一语惊醒局中人。赵构一震,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

”与其如此,反不如按兵不动。“伯彦又道。”可是,万一京都真的失陷了?";

“嘿,何止万一,依臣看来已经是万万不可救了!所以。.....”伯彦欲言又止。

";所以什么?“赵构似乎也悟出什么?但又故问。”所以臣主张,蓄势以待,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这是';三十六计';之一的。......“赵构一边暗中自语,一边又看着伯彦。

”大王难道忘了,这便是反客为主!";

汪伯彦进一步向赵构分析:要达成“反客为主”的大目标,眼前的急务就是按兵不动、蓄势以待;现在金兵已经逼到了汴京,兵赞已起,但是他要做的,却是“隔岸观火”!

5

大宋靖康二年四月庚申,大风吹石折木,卷地三尺,江河失色,日晕无光!

从汴京通往滑州的大路上,五百多辆牛车载着几千男女,被迫逆风行走,一路掩泣。北风呼叫、犊车低鸣,伴着车上人悲咽抽泣,叫人撕心裂肺!

漫长的车队,不时传来大声的吆喝:

“快走、快走!";

吆喝者今天特别卖力。尽管风沙扑面,他们视若无睹。

这是一队金国侵宋军团的步卒,正要把大批俘虏及战利品押送回金邦。自从随着主帅南下攻宋,陷城池、克州府,长驱而入势如破竹;但是胜利的愉悦往往瞬息而逝,厌战情绪却与日俱增。而今天的情况大不一样--宋朝的京都汴梁竖起降旗,金兵直入皇官,从上到下,一网打尽,或捆或囚或押,一起遣送金邦。堂堂大宋太上皇(徽宗)赵佶,靖康帝(钦宗)赵桓,双双成为俘虏,被押同行的还有太后、皇后、众嫔

妃、诸亲王、公主、驸马。......, 真乃旷古未闻!

此时,这些金兵无暇去思考主子发动这号场战争所为何来?也不去揣摩号称泱泱大国的宋朝何以

兵败如山倒?只觉得能亲自押解这样的重俘,确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喂,听说前面那两个骑马的正是宋朝两代皇帝?”押送俘虏的金兵议论着。

“什么宋朝皇帝?他们早被我主废为庶人,只能称为';废帝';。”

“废帝?”金兵正待咀嚼这两个字眼,忽然发现了什么?

“看,那个年少的废帝哭啦!";

钦宗赵桓确实哭了!他身着民服,头顶青颤笠,和父亲徽宗赵佶一样,除了被允许骑马外,一切都和庶人无差。他骑在马上,但觉风如刀、尘如垢,简直无法蒙受。

回想赵宋自太祖开国,经九个皇帝,历一百六十七年,到今日,国破家丧,堂堂皇帝沦为俘虏,所有皇族被掳北迁。输金四十三万两,银七百一十四万两。皇帝的法驾、卤簿,皇后以下的车辂卤簿、冠服礼器、法物大乐、教坊乐器,以及八宝、九鼎、圭壁、浑天仪、铜人、刻漏、古器,景灵宫供器,太清楼、秘阁、三馆书,天下州府图,及一切珍玩宝物,皆被搜刮一空,撵送金邦。大耻大辱都刻在”靖康“二年,所有一切都毁在赵桓手中!

”啊,这话从何说起,从何说起?“赵桓一边饮泪,一边寻思:我接替皇位仅仅才一年多,这一年多来,没有一日安宁过。为什么要我承担如此大的罪责?要我当历史大罪人?

“这不公平,太不公平了!”赵桓忽然嘶喊出声。“桓儿!”走在前头的徽宗赵佶急勒住马,回头惊愕地呼唤:“桓儿!";

赵桓的一声嘶喊,遭到金兵监军呵斥,正想收敛之际,听到其父呼唤,不知为什么,猛然抬头,盯着赵佶,两道目光犹如两支强弓待发的利箭,令人悚然!

”桓儿你。.....“赵佶直觉寒气迫人,不由畏缩地问着。

”真正的历史大罪人是--“赵桓口中一个”你“字还未说出,一阵疾风卷起飞砂扑面而来,赵桓被噎住了。待他用力地吐了一口浊痰后,却发现本来打愣的赵佶,此时更是抖索不止。

看到生父这般弱不禁风,赵桓的心软下来了。也许一切都是天意?不知受什么牵引,心绪纷乱的赵桓,忽而出现这个思路。他想起去年四月间,他从父亲手中接过皇位才三个月多,金兵扬言再度入侵中原。京都谣言四起,人心惶恐不安。为此,他特地下一道诏:

”有告奸人妄言金人复至以恐动居民者,赏之。“不久,有一位朝臣入官举报一事,当面奏道:”京都近日传说一桩奇事:在前些时候,市井中出现两个疯颠和尚。一个手持一布囊,内装枣子,以手探囊,口中念念有词,尽把枣子散给市人;另一个则左手捧着破瓦片,右手捏着石头,一边哭着,一边把瓦片击碎。市井纷纷传言,说此乃天降征象也。“

”所说是何象征?“赵桓急问道。";传言说是,散枣者谓之';早散';,击瓦者则预示 ';国家瓦解';矣:“朝臣回答说。

”啊。..... ";

赵桓已不记得当时震怒得似要爆炸的他,是怎么消气收场的。如今想来,所谓的妖言惑众,偏偏成了眼前的事实,不等于说,一切都是上天注定了吗?

既然是上天注定了,是天意,何必徒劳心思去计较,去追究呢?这个发现,竟使赵桓从中寻到自慰,多少有点如释重负。

天还是那么阴沉,但是风稍停了,使人得以睁开眼睛。俘虏队伍经过一个村落,座骑上的徽宗赵佶才抬眼,即瞥见大路两旁,散立着不少父老百姓,顿觉项颈似若受谁一扼,迫得他低首了!自被押出京都,每过一处,沿路都有围观百姓。他们有的摇头叹息,有的大声嚎哭。面对这些子民,他终于体味到,项羽为什么自刎乌江?对于项羽所说的“无颜见江东父老”这句话,他终于有了切肤的感受。

造饭时间到了,传来金人监军歇泊的命令。为防俘虏潜逃,金人喝令所有的牛车前辕向内,按地盘大小,各自绕成圆圈,令俘虏待在圈内,圈外由金兵把守着。

二帝以及恽王楷、肃王枢、景王杞、信王榛、沂王锷等被圈在同一处。这群皇家父子兄弟,往日在宫中,尽管各立门户,彼此心存芥蒂,但每每见面时,表面上都非常守礼节。尤其对当今皇上,虽至亲兄弟,也礼分君臣,当面不敢丝毫不恭。可是现在,除了有人向上皇徽宗赵佶礼节性问安外,谁也不愿理睬眼前的靖康皇帝,弄得赵桓好不尴尬。";父皇,饿了吗?“赵桓只得同上皇搭话。

赵佶既不吭声,连眼皮也不抬起。赵桓猜测,一定是因为路上的缘故,正打算上前赔罪时,却发现父亲忽然蹲下,用发抖的双手,从地上捧起一撮土,口中喃喃、双眼发呆!

”父皇,你这是。.....“赵桓不解地问。

赵佶的喉咙好像被什么噎住,艰难地吞了一口唾液,问道:

”桓儿,难道这国土从此真的已非我有?";

赵桓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皇帝哥哥,父亲在问话,该开开金口啊!”说话的是沂王赵锷,他语含嘲讽,更带着挑衅的目光。

赵桓清楚,这次皇族被俘,诸多兄弟只有这个年纪不大不小的沂王赵锷,把所有怨恨都集中在当皇帝的哥哥身上,公开骂他是“笨蛋皇帝”、“亡国皇帝”。此时若与赵锷计较,徒增困扰而已,只得当作无闻,弓下身来,把老父搀起,让父亲坐在车辕上,才缓缓地说:

“金朝显然存心灭我赵氏,所以既迫我皇族全部北迁,又立张邦昌为异姓皇帝,还把国号改为';大楚';。”

“是啊,可怜我皇家宗戚三千人,尽作俘囚,惨哪!”赵佶说着,掩泣起来。

“完啦,赵宋天下亡了!”赵锷绝望地叫道。“不,也许上天见怜,能让九郎。.....”赵佶欲说又止。

一提到“九郎”,有一个人特别留意,他就是信王赵榛,乃赵佶的第十八个儿子。而九郎,正是排行第九、封为康王的赵构。这次所有皇族兄弟被俘,唯独赵构因出使金营才幸免于难。赵榛和赵构虽不同母胎,彼此却很合得来。所以一闻“九郎”二字,赵榛眼睛就发亮。

可是靖康帝赵桓则不以为然。他对康王赵构不

怀好感,基于这个原因,当时才不顾父亲的反对,一次又一次地强旨令赵构去金营充当人质,想不到倒让赵构因祸得福,在半路上遁去,幸免北迁。现在,父亲叨念九郎,是什么意思?赵桓直觉不是滋味。

6

前方不远处传来宋俘同金兵的争吵声。众人循声望去,但见有几个不是皇族的宋人,正在愤怒地指责金兵。

“他们是什么人?”不知谁问了一句。

“这是一班被俘的太学生。”肃王赵枢解释道。“为什么跟金人闹事?";

”他们请求向二帝问安,金人监军不允,因此吵起来。“答话的还是赵枢。

那争吵的地方,相隔有一箭之地,只见其形,难闻其声,大家都无法弄清闹事的原因,唯独赵枢耳朵特别灵。

这一班太学生中,有一年轻者,特别气盛,最是引人注目。

”他便是太学生的领袖,姓秦名桧,字会之,“赵枢热心地为众人解开疑问。提到奏桧,他想了起来,便顺口背诵起一篇文章来:";宋于中国,号令一统,绵地万里,前古未有。...... 昔西汉绝于新室,光武以兴;东汉绝于曹氏,刘备帝蜀;唐为朱温篡夺,李克用犹推其世序而继之。盖基广则难倾,根深而难拔!";

众人对赵枢不合时宜地卖弄文墨,都觉得莫名其妙,唯独徽宗赵佶悟出什么,他特别了解赵枢这个儿子,不管什么文章,凡经他一看,过目成诵。所以急问道:

“枢儿,你在背谁的文章?";

”便是秦会之的杰作。“赵枢庄重地说:”记得今年二月,父皇与皇上被金兵羁留在青城,金人议立异姓为皇帝。正是这个秦会之,带头反对,并掌笔拟书,向敌国进议状。为此,才被金人点名,当皇族北迁的赔罪羔羊。“

”原来如此!“众人异口同声地说。

”精彩的还有下文呢。“赵枢继续念道:

”必立邦昌,则京师之民可服,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师之宗子可灭,天下之宗子不可灭。桧不顾斧钺之诛,言两朝之利害,愿复嗣君位以安四方,非特大宋蒙福,亦大金万世利也。“

”好一个不避刀斧的秦桧!";

“铁骨铮铮,真乃社稷忠良!";

”如此栋材,为何被人疏忽?";

“可敬啊,秦贤卿!";

赵家父子交口称赞秦桧的同时,又向前方望去。争吵已渐平息,秦桧的余怒却未消去。但见他昂着头,仍在怒视金人,一付凛然不可侵犯的样了。

风全收敛,天色垂暗下来。天压云低,云压人低,使人们透不过气来。那些被塞进牛车里的后妃们,直觉胸膛憋的难受,怨恨苦痛无法言表。此时,十三岁的柔福公主,依在母亲身上沉睡着。这个柔福公主,乳名环环,是上皇赵佶的幼女,与康王赵构乃同胞兄妹。其母韦氏新近才进封贤妃。同车的还有赵构的结发妻子邢氏夫人。

俘虏大队歇了片刻,又起程了。犊车一晃一晃地继续行进,康王赵构的生母韦妃有点不堪重负,又不忍把可怜的女儿推开。邢氏夫人似乎觉察到,起身要把小公主搂过来。韦妃怕被弄醒,忙以手示意。因为这女孩,从小娇生惯养,离开京都以来,不堪受苦,一路上又是哭又是闹,吵得人不胜心烦。与其如此,宁愿让她睡着。还是邢夫人心细,知道婆婆的难言之隐,便轻手轻脚地把小公主扳过来,让她靠在自己的身上。

韦妃如释重负,感激地望着邢氏,心里说道:多贤慧的媳妇,这几天要不是她,更加受不了。即令如此,她也越想越怕:这一路上来,乘的是难以遮风的牛车,吃的是不堪入口的粗食,渴无水、脏难洗、坐不稳、睡不着。而且据闻,还有千山万水之遥,苦海茫茫何处是尽头?这有恨不敢言,有苦无处诉,忍辱负重何时得了?

她不清楚成千上百的后妃们是怎么熬过?只知道自家已忍到无法再忍的地步。

“与其这般受苦楚,倒不如一死了之!”韦妃把话进出了口。

“母妃,你在说什么?”邢夫人惊问道。

“我。.....”韦妃苦痛地摇头。";母妃千万不要胡思乱想,一定要忍一忍,他日必能与康王团聚。“邢氏忙劝道。

”团聚?只怕今生无望了!“韦妃切齿地说:”都怪皇上太绝情,一再迫九郎充当人质,将咱一家活活拆散。“

”话虽如此,但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唔······";

”何况康王不但未去金营,还被授为兵马大元帅呢。“

”可是,金人既要灭我皇族,岂容他独留中原?";“不、不,他是吉人,自有神明暗中庇护,甚至有望。.....”邢夫人忽然有所禁忌地顿住了。

韦妃明白邢氏所要讲的“有望”是什么?但她也知道那简直是可望不可及啊!

7

云散去了一层,却化作绵绵密密的细雨,下个不停。这雨不一会就下得满地泥泞,寸步难行,对这批北迁的俘虏们简直是灾难。

队伍后面忽然传来女人的惊叫声。原来有一辆犊车歪了方向,陷入几尺深的烂泥之中,车身突然倾斜,一下子失控,不仅车中人滚作一团,而且有个少女被蹦出车外,摔落在地上。

这个少女正是在车上昏睡的柔福公主。“环环、环环!”车上车下、哭声叫声乱成一团。直待大家定晴时,发现环环已在信王赵榛怀中。

赵榛眼明手快,加上他一路上心思都摆在九哥赵构及小妹环环身上,因此当他目睹车子出了意外,那被摔出来的人又是他很熟悉的人影时,便抢快一步,把人救了起来。此刻,只见他咬紧嘴唇,正用自己衣衫上最干净的部分,细心地为环环擦拭伤口。

环环只是受了轻伤,因为她刚好摔在湿地上,只不过这一惊非小。她没留意母亲、嫂嫂如何关切自己,却清楚此时是在信王哥的怀抱中。她知道这个十八哥赵榛,与九哥赵构关系密切,也特别疼爱她这个小妹,所以极想把这几天所受的苦楚一下子向他倾诉。

“环环,还疼吗?";

赵榛看她伤口不流血了,才轻声地问道。”十八哥。.....“环环待要开口,忽然”哇“地一声嚎哭起来!

这一声啼哭却把赵榛的心揪痛了!这位年轻的亲王,自随皇族北迁以来,把”耻“与”辱“深深地埋在心底。他默默地承受一切苦楚,又暗暗在筹划什么?因此一路过来,既很少说话,也未叫过一声苦,更不用说掉眼泪了。

可是此时此刻,赵榛再也无法控制了。

啊!两国相争,何涉无辜?大人纵有过,小孩又何罪?难道就因为她生在皇家?赵榛张口欲问苍天,但欲呼却难出口。他紧紧地搂住小妹,才发觉自己已泪如泉涌!

藏书吧推荐阅读:步步生莲逍遥游亮剑之重霄王承柱大宋北斗司刀尖上的大唐这县衙深藏不露朕就是亡国之君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乱世枭臣医将婿女帝太监最风流国破山河在带崽穿越奸臣一戟平三国吞噬之毒士,始皇拜我为大哥尘雾中的特工从影视剧特种兵一开始仙人只想躺着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神武太医俏女帝矛盾难以调和大明帝国1627开局落草土匪窝大唐:天上掉下一个翼装飞行驸马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刚封了侯,你告诉我天下大乱了?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远东新纪元1630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奥特格斗传说穿越娶了秦香莲我在神话三国当仁君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风起刈羽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精灵普及大唐,李二跪求一条龙!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穿越大秦,以武止戈,横扫六合!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汉末之王道天下重生大唐之逆袭风云南疆少年走天下天下第一小厮三国:开局董卓入京,逼着我退位分家后囤满了灵泉空间,气疯极品清泉明月低武世界开始起兵大明最强皇太子
藏书吧搜藏榜: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三国:签到三年,成为绝世战神炮灰"攻"养成系统大唐镇国公三国之汉室再兴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战神薛仁贵,大唐第一猛将重生悍卒:开局官府发媳妇将军夫人,请吃回头爷!北宋大法官楚毅本纪之猛将无双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新闯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蛇蝎太后之男色妖娆唐哀帝,中兴大唐红楼群芳谱秦时之七剑传人军婚燃烧:媳妇太彪悍带着系统做胤禛替身南北乱世我种田冷王的金牌宠妃七煞侍魂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老爹拥兵百万,我狂一点怎么了?三国之巅峰召唤什么时候更新我们家的小静静大唐:开局摆地摊卖面膜明末好国舅独治大明医将婿三国:季汉大都督,有妻蔡琰朕实在太难了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带着淘宝去抗日三国开局就送大礼包超神狂兵乌龙召唤:冷情妈咪圣雄之名田园大唐凰啼山河大唐最强路人甲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殿下,请离开我的棺材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大唐:属于我的贞观盛世乱世黑马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藏书吧最新小说:大明万历极度叛逆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1951之大国重器伪装者:明镜老婆带我杀穿谍战界三国:穿越孙策,劝老爹放弃玉玺落魄皇子:开局暴揍父皇宠妃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隋唐:我转投杨广,李二你哭啥烽火淞沪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阿姐,我中举了!天命缉凶录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百万铁骑踏龙城,你管这叫疯癫王?边军:从将门奴仆杀到九五至尊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穿越后,我靠种田称霸天下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听闻我要退婚,娘子瞬间红温穿越弃子: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长生:我在大唐当土豪的那些年都贬为庶人了,再搞事我就反杀了!宋辽争霸:御虚门传奇千门36天局大秦:始皇帝,我真不吃软饭啊!大明皇侄:开局逼朱元璋灭倭三国:开局一个碗,看吾三造大汉起兵谋反!你们真当朕沉迷修仙?我是袁术袁公路大明:开局向朱元璋索要皇位三岁就带妹妹和童养媳闯贞观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饥荒年,我靠拾荒当皇帝!强国,从清末开始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娘子别画大饼了,快给我和离钱逼我去草原和亲,大军临境你哭什么?我乃边军一小卒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四合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亮剑李云龙我来助你做大做强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最强毒士:女帝让我收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