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的陈建已经回到了黑市口,他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那些买到粮食、脸上洋溢着笑容的邻居们。这些人或提着篮子,或背着袋子,里面装满了陈建帮他们从黑市买到的粮食。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满足和欣慰的笑容,有了这些粮食,他们的孩子和父母生命的就有了保障,所以这些人不管和陈建有没有过节,这会儿都是感激陈建的。
陈建看着四合院众人,他的心中不禁泛起了一丝涟漪。他知道这些人都算不上好人,他们在平日里或许会为了一点小利益而斤斤计较,甚至可能会有一些不道德的行为。但是在这大灾之年,大家也都只是为了生存而挣扎着,谁又能说谁的不是呢。
至于陈建自己和几个管事大爷之间的龌龊,这些事情与这些挣扎求存的邻居们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只是想要活下去,想要给自己和家人一口饭吃罢了。都是普通人,得罪不起易中海几人,为了生活,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所谓的“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这艰难的时刻,人们往往会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坏人,他们只是在困境中无奈地选择了一种生存方式。
四合院的众人看到陈建回来,纷纷围拢过来,对他表示感谢。易中海和刘海中则站在一旁,满脸铁青地看着这一幕。他们心里自然是不痛快的,因为陈建的出风头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自己辛辛苦苦的组织人来黑市买粮,结果却给陈建做了嫁衣。
不过还好现在是晚上,光线昏暗,看不清他们的脸色。否则,要是被别人看到他们这副表情,肯定会知道陈建出风头让两位大爷心里不爽了。
至于闫埠贵,他倒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他才不在乎有没有面子呢,谁出风头都与他无关,只要能占到便宜就行。对他来说,只要能多捞点好处,其他的都不重要,最高兴的是,这次买粮因为陈建的原因,人家给他们便宜了不少,每斤少要2分钱呢,反正闫埠贵是觉得他赚到了。
第二天,易中海就明显的感觉到院里的氛围变了,以前他们几个管事大爷让院里人孤立陈建,不少人都听他们的话。结果,昨天买粮的事情让陈建出了一次风头,现在院里人全都主动和他打招呼了,那热情劲好像陈建才是院里管事大爷一样。
当天晚上易中海就在家里请了刘海中还有闫埠贵到他家做客,几人在易中海家里说了什么,没人知道,但一定是关于陈建的。因为,第二天,陈建向往常一样上班走后,四合院里就传出了陈建不团结院里,不愿帮助院里人,明明能帮四合院人买便宜的粮食,还不帮忙,非要让自己高价在黑市买,买不到了他才出来帮忙,收买人心的传闻。当然了,传闲话的基本上都是,自己从黑市买到粮食的那几人,这些人比其他人买的粮食贵,多花了不少钱。
当天傍晚,陈建和张颖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到四合院。一踏进院门,他们就察觉到了一丝异样——院里人的眼神似乎都有些奇怪。有的人看着他们,眼中流露出感激之情;有的人则恶狠狠地盯着他们,充满了愤恨;而更多的人则是面无表情,显得异常平淡,就像是在看一个陌生人一样。
陈建并没有把这些异样的眼神放在心上,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头大象,根本不会在意一群蚂蚁的想法。然而,张颖却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微妙的变化。一回到家,她便迫不及待地对陈建说道:“建哥,你注意到了吗?早上的时候,院里的人还对我们那么热情,怎么到了晚上就突然用这种奇怪的眼神看着我们呢?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陈建两人话还没有说完,门外就传来了敲门声,陈建起身去看门,打开门一看,是中院儿的陈奶奶家,陈奶奶家的儿子因意外去逝了,儿媳妇受不了这样的日子就改嫁了,给陈奶奶留下了一个孙子和孙女,如今大的才14岁,小孙女才10岁,易中海眼瞎,这才是最困难的,他竟然看不到,总是给贾家捐款。
陈建赶紧让开:“陈奶奶,快,快进来”陈建把老太太领进屋后让她坐下,然后给倒了一杯水:“陈奶奶,您过来是?”
陈奶妈手里抓着水杯,语重心长的说道:“小陈啊!你是个好人,也是个有本事的人,院里的人都是什么样你也知道,都是一群艰难活着的人罢了,大家说了什么话,你也别往心里去。”
陈建笑着点点头:“陈奶奶,我明白的,我不会往心里去的,一群跳梁小丑罢了,看您这意思是院里又有人要挑事儿了,而且又是针对我的?”
陈奶奶接着说:“都是一群看不明白的人,还得多亏了你帮忙买粮,不然这日子真不知道咋过。现在他们有些人被易中海他们挑唆着说你坏话,你大人有大量别计较,他们也得罪不起易中海他们几个管事罢了,都是想过自己的日子的人,谁都不想得罪”
陈建拍了拍陈奶奶的手:“陈奶奶,您放心,我不会和他们一般见识。至于粮食的事儿,您也别放在心上,能帮到您和孩子们就好,要是实在过意不去,您就当是我借给您的,等孩子们都长大再还就好了”
等陈奶奶走后,张颖说:“建哥,易中海他们这么使坏,以你的性格能就这么算了?”陈建嘴角上扬:“一群跳梁小丑,既然他们想搞小动作,我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这两天不管他们,让他们说去吧,说两天没人搭理也就过去了,但是下次再想买粮食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有他们求上来的时候。等事情过去再收拾易中海他们,不然现在就出事儿了容易怀疑到我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