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嫣然以及李承乾身边的那些护卫是知道,自家太子也的文采是极好的。
可眼下,这也是好的过分了一点。
虽然仅仅只是一句,可形容的不正是眼前的场景吗?
随口而出。
竟然都是这般佳句,若是认真准备的话,会是怎样的佳作?
难道依旧是《将进酒》亦或者《春江花月夜》那样的作品吗?
杜嫣然心中很是期待。
古人的娱乐方式非常有限,在宴会的时候,最多不过是投壶歌舞,文人雅士凑仔一块也会斗酒的同时斗诗,对对子等等。
倒也别有一番趣味。
“好了,先干正事吧。”
李承乾一笑,自己的文采其实真的是水分非常大。
奈何自己来自于未来,唐诗宋词的什么的信手拈来,你要多少就有多少。
可惜这些都不是自己的。
好在这个这些李白杜甫等人现在还没有出生,更没有什么版权的限制,李承乾大可以用这些诗词来骗吃骗喝。
这个时代,对于男人的文采要求很高,有文采的人能走的很远。
黄鹤楼之上的风有些冷,李承乾一笑:“来人啊,将这里支起几个火盆来,一会莫要让那些士子们觉得冷了。”
“是!”
身边自然有人领命。
时间在一点点的过去。
“点下觉得,范文宽会乖乖听话吗?”
杜嫣然对李承乾询问:“科举舞弊是大罪,基本上都是死到临头了,范文宽会不会耍花样?”
“科举舞弊……”
李承乾:“这个范文宽或许还真的不是舞弊。”
“不是舞弊?”
杜嫣然有些意外:“可是那些士子的文章这几天我也看了,确实是有些颇具文采的文章并没有高中,而有些并不是很出彩的文章却反倒高中,这难道不算舞弊吗?”
“你说的的确是对的。”
李承乾:“有些文采很好的反倒是落选了,有些不怎么样的反倒是上榜了,在一般人的眼里这的确是舞弊,但本宫倒是有些不太一样的想法。”
“怎么?”
杜嫣然知道李承乾并非是无的放矢的人。
所以有些好奇的看着李承乾,想知道这位心中究竟在想一些什么。
“嫣然,你觉得科举的目的是什么?”
李承乾询问杜嫣然。
“科举,……当然是给底层人以上升通道,借此给朝廷选拔人才,同时逐渐打破世家门阀对于上层政治的垄断。”
杜嫣然:“太子殿下,这些还是你与奴家说过的呢?现在倒是想要考一考奴家了?”
“是的,你说的没有错。”
李承乾一笑:“”没想到本宫说的话你倒是记得。
“能不记得嘛,您可是太子殿下啊。”
杜嫣然一笑:“奴家要是不记得,太子殿下一怒之下将奴家给斩了……”
“放心吧,不会的。”
李承乾:“本宫没有随便杀人的习惯,更加没有这种喜好。”
“嘿嘿……”
杜嫣然一笑:“太子殿下想说什么就直说吧。”
李承乾:“其实本宫想说的很简单,那就是文章嘛,光是有文采这没有用,最关键的是写这篇文章的考生是什么人。”
杜嫣然歪头,有些不太明白太子李承乾是什么意思,可她是何等聪慧的人,很快还是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点。
“你的意思是说,范文宽取士的时候,选择的那些文章大多都是有一些独到见解的考生,而并非仅仅只是以文章的好坏来进行评判?”
杜嫣然对李承乾询问,面上有些疑惑:“难道科举取士不以文章好坏评定嘛?这是不是有些……”
“朝廷要选拔的是人才,不是什么花瓶。”
李承乾一笑:“光文章写的漂亮有什么用?”
科举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几位重要的地位,科举一千多年的时间,可真正选拔出来的人才,往往与那些高中的人都有些货不对板,尤其是在明清之后,都是一些理论扎实,文章不错,可实际办事没什么能力的人。
或许范文宽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取士标准,相比于其他人来说,多少显得有些不太一样。
只是……那些人的文章……
李承乾摇摇头,这个范文宽的心中也还是有些想法的。
可事情终究有些不太好办。
毕竟文章好不好,才是现在科举取士最重要的一个标准,范文宽这般的另辟蹊径,先不管其中有没有舞弊,起码那些落榜的考生不会服气。
毕竟那几个所谓的才子本身的文章写的也确实不错。
这才是最麻烦的地方。
“也不知道范文宽什么时候能到,还要殿下在这里等他和那些书生。”
侍卫队长在一旁嘀咕着,李承乾这一等就是快要一个时辰。
让国朝太子在这里等着,他们那些本应该早到的人,却是迟迟未到,这已经算的上是大大的失礼。
这是李承乾自己不愿意计较什么,这要是在长安,光是御史言官的谈何奏本,就能砸死这些人。
要是再来一个什么以下犯上,大不敬的罪名之类的,这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搞不好脑袋都得搬家。
其实在这里也是一样,要是李承乾上纲上线的话,哪里还需要在这里等着,
“好了,别发牢骚了。”
李承乾也是有点无奈:“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激化矛盾的。”
“是。”
侍卫队长还是有些气闷。
他们家太子好说话,可他们这些侍卫可不是好招呼的。
时间还在一点点的过去。
大约又是过去了一刻钟,下面传来了登登登上楼的声音。
“太子殿下,让您久等了,下官因为一些事耽搁了一下,还请太子恕罪。”
范文快上来之后,李恪对李承乾行跪拜礼,诚挚道歉。
只是这诚挚不诚挚,李承乾也看不出来,范文宽的肥脸几乎是贴在地上的。
“起来吧。”
李承乾淡然开口,看了一下范文宽身后站着的那一群人。
有年轻的也有些上了岁数的。
年轻的大概十六七岁,而上了岁数的可能都三十多岁了,甚至家里孩子都已经不小了,在这个年代结婚早,三十多岁当爷爷的大有人在。
看来这些就是巴陵郡的士子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