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李茂又报:\"今儿万年县河沟里漂着俩吐蕃护卫,是禄东赞带来的人。\"
\"甭管!\"
李承乾想都没想,\"自有人盯着这帮吐蕃蛮子,咱别蹚浑水。\"
\"还有件事,\"李茂凑近道,\"下月科举,要不要摸摸各世家推了哪些人?\"
\"要!\"李承乾眼睛一亮,\"老三靠编《括地志》笼络了不少读书人,咱这《考工志》声势不够。科举要是能挖点墙角,够他喝一壶的。\"
最后压低声音:\"老爷子今年要东巡两三个月,到时候监国的是我。这段日子,咱们能办不少'正事'...\"俩人交换个眼神,一切尽在不言中。
深信凭借储君的能力,在获得正式监政权后所能做到之事定然远超当前所能。
“那好吧,你现在先回去吧。”
李承乾带着几分感激之意点头应允:“回家好好休养几天,大后天再来……啊顺便说一声,膳房里有些特制甜品及美酒你可以挑拣一些带回去享用,孤就不陪你了。”
说完李承乾微笑示意,李茂赶紧行礼致谢:“多谢殿下关照……那么明日事宜如何安排?”
“孤已经邀请谷城县伯独孤庆历一同前往。”李承乾淡然笑答。
谷城县伯来自历史悠久的陇西世家独孤氏。
同样面临衰落命运的还有苏家。这也是为何李承乾选择放弃长孙祥作为同伴的原因之一:比起正值巅峰的长孙一族而言,显然衰败中的独孤氏和苏家更有共同语言。
“遵命!”
……
平康坊东南角的吐蕃使馆里,禄东赞盯着地上两具尸体,脸色铁青。
旁边儿子噶尔·坎易凑过来:\"人是东市那边的东亭湖捞上来的,万年县仵作验过尸,说是喝多了淹死的。\"
\"你咋看?\"禄东赞眼皮都没抬。
噶尔使眼色让侍卫退下,压低声音:\"爹,这明摆着是让人给害了!\"
\"啪!\"一记耳光甩得他踉跄两步。
\"来长安前老子咋嘱咐的?\"禄东赞后槽牙咬得咯吱响,\"让你别搞事别搞事!\"
\"我真没乱来啊!\"噶尔捂着脸叫屈。
\"没乱来?\"禄东赞指着尸体直哆嗦,\"这俩可是能喝三斤青稞酒的主!唐人连装都懒得装,就是在警告咱们老实点!\"
见儿子还要辩解,禄东赞冷笑:\"难不成还有人背着我搞小动作?\"吓得噶尔一激灵。
望向皇宫方向,禄东赞压低嗓门:\"天可汗深不可测,太子城府比海深,吴王也不是省油的灯。咱们就等着接亲,少掺和这些破事!\"
\"您觉得是太子动的手?\"噶尔想起东宫对他们的态度。
\"东宫的人这俩月都撤干净了,街面上连个探子都找不着。\"禄东赞摇头,\"太子这招高明啊,明面上收手,暗地里更摸不清路数...不过这回倒不像他...\"
突然转身揪住儿子衣领:\"记死了,眼下最要紧的是迎亲,其他破事一律不准碰!\"
\"是!\"噶尔脑门上的汗珠子啪嗒掉地上。
……
大年初二,日头暖烘烘的。
四匹大黑马拉的金顶马车咯吱咯吱晃悠着,李承乾坐在车里,透过帘子缝瞅见外头跟着的东宫护卫队。
打头的是太子仆独孤庆历和右卫率郎将戴至德,街边老百姓见着车驾都赶紧低头让道——过年见着皇亲国戚出门,长安人都习惯了。
\"殿下,咱真不去南郊祭天啊?\"
苏蝉儿抱着俩娃,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没事儿!\"
李承乾摆摆手,\"老爷子祭天从来都是单枪匹马,带谁不带谁全看心情。你瞧今儿连老九都没带,就带了老三和老四,摆明了就是走个过场。\"
要说老三李恪这身份是真尴尬——他娘是前朝公主,算起来还是隋炀帝杨广的外孙。
就冲这层关系,长孙无忌那帮开国老臣第一个不答应他当太子。
房玄龄、魏征、侯君集这些跟着李家打天下的,谁愿意让前朝血脉再坐龙椅?
更别说那些从隋朝身上捞足好处的世家大族了。
皇上拿李恪当个制衡的棋子还行,真要立他当储君?
门儿都没有!
不过嘛...
李承乾眯着眼寻思——要是老三和老九自个儿先掐起来,那乐子可就大了。
马车慢悠悠出了金光门,渐渐加速往武功县赶。
太子卫队从四面八方聚过来,打头的是太子仆独孤庆历和右卫率郎将戴至德。
要说东宫这帮子护卫队,名头听着唬人,其实也就是个空架子。
东宫十率府里,除了左右监门率和左右内率不带兵,其他每府差不多千把人。
算起来总共有两三万号人,可实际在长安轮值的就六千来人,剩下的全在外地吃灰。
就这六千号人,平时也就在城外军营里蹲着,轮班才进东宫站岗。
说白了,调兵的鱼符全在皇上手里攥着呢,太子就是个挂牌司令。
李承乾心里门儿清——就算哪天偷着鱼符,没圣旨照样白搭,兵部那帮老狐狸分分钟就能把他摁住。
李承乾摇摇头,明知这招行不通,可就是忍不住瞎琢磨。
掀开车帘往外瞅,大冬天田野光秃秃的,初二路上连个鬼影都没有。
也亏得是过年,老爷子忙着祭天顾不上,加上苏蝉儿怀着身子,这才放他去武功县探亲。
要不然啊,顶多去长安城里的南昌公主府转悠转悠。
马车晃晃悠悠进了武功县地界,拐个弯往西北方向走。
李承乾脸色严肃起来,满脑子都是关于武功苏家的陈年旧事。
这苏家可是老牌世家,祖上出过曹魏时期的侍中苏则。
到了苏威这辈更不得了,他爹是西魏户部尚书,自己娶了北周权臣宇文护的闺女。
隋文帝杨坚篡位后,苏威消停了一阵子,没过多久又当上了隋朝宰相,一直混到隋炀帝完蛋。
后来天下大乱,苏威在宇文化及、李密、王世充几个军阀手底下来回跳槽,直到李渊建唐才回来,可惜没几年就嗝屁了。
不过他孙子苏勖倒是混出头,成了李世民秦王府的十八学士之一,眼看着就要当宰相了。
结果李世民登基后骚操作来了——把南昌公主嫁给苏勖,让他当了驸马爷。
本来当个外放刺史轻轻松松,偏偏被安排去给吴王李恪当管家,直接卷进夺嫡大战。
巧的是李承乾这时候娶了苏亶的闺女苏蝉儿,老丈人立马从五品小官升成台州刺史。
这下苏家彻底分裂:长安城里的苏家宅子住的多是挺苏勖、站李恪那派的。
李承乾才不去触霉头,再说现在老爷子盯得紧,搞小动作纯属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