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这一嗓子吼过,全场安静下来,都静静看着皇帝和太后被一群下人围拥着走过来,原本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了。
长公主生辰,皇帝身为弟弟,太后身为母亲来参加宴席自然是理所应当的,只是让鹤云初惊讶到忘记低下头的一幕是。
皇帝身后跟这个打扮娇艳的姑娘,她的手被皇帝牵着,鹤云初睁大了眼睛——这不就是那天晚上潜进她房间要卖给她各种奇怪胭脂的小朵姑娘么。
小朵似乎也在人群中瞧见鹤云初,她挤眉弄眼地向她打招呼。
鹤云初一时忘记低下头,正正好对上了后面一直跟着的,璟王萧应淮的眼睛,四目相对鹤云初总觉得胸口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她率先移开了眼睛,耳边似乎听到萧应淮的一声轻笑。
!!!
“诶,听说了吗,咱们的皇帝陛下万年铁树开花了。”沈从华手握第一手八卦,趴在鹤云初耳边小声说道,“就是陛下身边那个穿粉裙子的,听说是陛下新封的美人。”
美人!?之前还是冷宫弃妃,怎么摇身一变成了美人。
“长的挺好看的,这还是陛下第一个妃子呢,我们大家都在猜她最后的位分能升多高。”
能升多高……想到那个自称小朵的女孩子鬼精的性子,多高不敢说,至少不会在宫里莫名其妙的死了。
接下来就是例行问安,例行致辞,一切都无聊透了。
好不容易挨到最后用膳,鹤云初身边落下一道阴影,只见小朵磨磨蹭蹭地凑在旁边。
“哈喽啊,又见面了小姐姐!”
忽略掉她满口乱七八糟的奇怪话,“这不是陛下身边的宠妃娘娘么,怎么大驾光临来到民女这边了。”
她听出鹤云初话里的不满,才到原因后,她揽住鹤云初的胳膊,摇晃了两下:“哎呀云初宝宝~我这不是因为之前和你不熟么,没敢跟你说实话,其实我也没骗你多少啦,只是告诉你一个小名而已。”
“所以,美人娘娘的大名叫什么?”
“人家叫清瑶啦!”
她就不能用正常的语气说话么!
“在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确实是从冷宫里跑出来的。”只不过后面发生了一些令人抓马的事情。
事情的开始还是要追溯到见鹤云初的那天晚上。
她身上多少有些功夫在的,只是那晚的运气比较差,刚揣着银票翻墙出去就遇见了巡逻的禁卫军,然后被蹲守在墙上的安统领一举擒获。
她眼睁睁的看着安统领从自己身上搜刮出了仅有的二十两银子,清瑶欲哭无泪,这可是她吃饭的本钱!
本来以为自己身上就只有二十两银子,再怎么样也不至于犯下大错,甚至她还从中分出来一半的银子送到安统领跟前“孝敬”,其实也就是贿赂啦。
眼看着安统领将十两银子揣进兜里,清瑶还没来得及开心,就被手下的禁卫押走到皇帝跟前。
人赃并获,这下她无处可逃了。
之后的事清瑶不想再回忆,为了让狗皇帝放她自由,自己做了多大的牺牲!
“这是什么东西,好神奇。”
小朵……不是,是清瑶正将大半个身子压在桌上,盯着眼前那道花开富贵。
只见侍女在一旁拎着个水壶往菜上浇水,神奇的是这道菜竟然像一朵牡丹花一样在盘中慢慢盛开。
“这道菜叫花开富贵,是将热汤浇在菜上,受热展开,就显得像是一朵牡丹盛开。”
清瑶撇撇嘴,“古人真会玩,这些菜都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古人?好吧,其实这么说也没错,这道菜确实已经流传了几十年,研究它出来的的确称得上“古人”。
不过没多久,鹤云初就发现清瑶对这周围的一切都很好奇。
比如喝酒用的酒樽,上面镶嵌了七彩华珠,清瑶拿起来惊叹几声,然后背过身去啧啧两声,口中不知道嘀咕了些什么。
大家推杯换盏过了一轮,渐渐的开始有人向长公主献礼。
先是皇帝和太后,没人敢越过他俩抢在前面送生辰礼。
皇上这次送给长公主的是一颗东海明珠,东海明珠硕大圆润,夜里能泛着荧光,放在屋子里面晚上起夜的时候甚至连灯烛都不用点。
“这不就相当于行走的小夜灯么。”
小夜灯是什么灯,鹤云初直到她又开始说一些自己听不懂的话了,干脆直接忽略。
夜明珠有市无价,世上可能也就仅此几颗,全进了长公主府,看得出来圣上对长公主的关怀。
太后就更夸张了,直接送了一大堆的金山银山,那豪气程度让人忍不住怀疑是不是慈安太后准备将国库搬空。
接下来就是大臣贵族轮番送礼,不管礼物贵贱,长公主都一应收下。
“这位长公主有点意思啊。”清瑶幽幽地冒出来一句,“太后送了金山银山她脸上半点儿高兴的表情都没有,反倒是有个大臣送了她一幅字画,她倒是罕见的对那个人笑了。”
“这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性情,不愧是长公主!”
鹤云初:……这人脑子多少带点儿毛病。
“誉国公府送上翡翠送子观音一樽。”
太监话音一落,后面的下人就抬上来一樽通身帝王绿的观音像,不知道是不是鹤云初的错觉,观音像一搬上来,长公主的脸色有些阴沉。
果然她猜对了,长公主不喜欢这件礼物。
不过席面上人人都为鹤家有这样财大气粗的手笔震惊,这样通透的翡翠不是谁都能轻易寻来的。
“这是你家送的礼物?”清瑶啧啧了两声,“有钱,豪横,简直壕无人性,早知道你家这么有钱,我当初就该多敲诈你几笔。”
鹤云初:嗯?她还在听呢喂!
鹤成轩被同僚的夸赞吹捧弄的心花怒放,没有意识到长公主的神色变化。
不过一会儿,长公主就又恢复了原先的表情,“誉国公有心了,这樽玉观音相必耗资颇丰。”
“能夺得殿下喜爱,其他一切不足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