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情我们会反馈给领导的。”
上级单位来的调查人员自然听明白了刘峰的意思,直接点头回答了一句。
红星小学内也是十分的热闹,两个工安架着棒梗往教室外拖着走,而棒梗则是手舞足蹈用力的挣扎着,想要挣脱工安的约束不想和工安走,不过他才十二岁这点力气在成人面前根本就不够看,想挣脱只是徒劳而已。
“你们放开我,你们凭什么抓我,轧钢厂都不敢抓我,你们居然敢抓我,我奶奶和我妈饶不了你们,轧钢厂领导不会放过你们的,你们快点放开我。”
棒梗是挣扎边骂道,这几天他在家里可没有听他奶奶说别人不敢得罪她贾家,而且他年纪小不怕被抓,这不轧钢厂还不乖乖的放了他的金孙么。
棒梗也觉得他奶奶说得对,他的确从轧钢厂出来了,虽然他被保卫科的人抓住关着的时候挺害怕的,不过第二天就被放了出来一点事情都没有,
这让棒梗觉得的确没有人敢抓自己,大不了以后偷东西就是被抓住关一夜,这好像并不是什么接受不了的事情,在那睡觉不是睡,这保卫科的屋子比家里可是大了不少。
“哎!这孩子算是废了,学习不好就算了,居然还是个惯偷。”
“这学习那是不好呀!这脑子怕是被门夹过是傻子吧,15+5这样简单的数学题他都会算出是十三点,我就没有见过这样蠢的学生。”
学校的老师现在也知道了棒梗的事情,他们算是看出来了这孩子到了现在还不知错,说的话是如此的嚣张,
本来棒梗在班级里面就不讨喜,而且还经常欺负别的学生,经常也是出口成脏,他们心里早就认定棒梗这孩子没前途道德有点问题,算是彻底的养废了,
而且这事情四九城日报都刊登了出来,学校肯定会开出棒梗的,所以有些话说的也比较直白,如果是今天之前他们可不会说这些不符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话。
“闫老师,这棒梗是你们四合院的吧?怎么养成这样?”
有老师看到闫埠贵躲在人群后面,立马询问起了闫埠贵。
“是我们四合院的,不过我和他们家可不熟悉,我家在前院,他家在中院,我和你们说呀!这贾家就是我们四合院的一颗老鼠屎,
所以我们四合院的人都不待见这户人家,大家都不搭理他们家的人,和他家住在一个四合院我也算倒了大霉。”
闫埠贵立马撇清关系,他和不想让人误会他家和贾家关系很好,事实两家的确不怎么来往,
闫家抠门,贾家喜欢占好处,贾家占不到闫家的好处,贾张氏就在南锣鼓巷私下传闫埠贵是闫老扣吝啬鬼,粪车路过都要尝尝咸淡。
而且闫埠贵赔给何雨柱一千五百块,追根溯源还不是贾家的事情引起的,易中海也是帮着贾家占房,所以闫埠贵说和贾家在一个四合院是倒了大霉倒不是胡说八道污蔑贾家,
毕竟他可是有事实依据的,只是这事实他也是难以启齿不能说出来,他已经把他自己也想占一间房的事情属于合谋的事情抛在了脑后,
要不是他知道贾家和易家没钱,还有贾家和易中海都不好惹,他赔偿出去的一千五百块钱,多多少少要从贾家或者易中海身上找补回来一些。
工安带着棒梗离开大概半个小时后,秦淮茹风风火火急急忙忙赶到红星小学,不过她连红星小学的大门都没有进的去,
门卫传达了校领导对于贾梗这件事情的处理结果,宣布了直接开除了贾梗的学籍并且告诉了秦淮茹,贾梗已经被红星派出所带走,要找贾梗去红星派出所的消息。
秦淮茹知道这次的事情很严重,所以她离开李有德办公室后,就想着把贾梗先从学校接出来,准备先送棒梗到秦家村去待一阵子,
避避风头等这事情解决了再接棒梗回来,可是她千赶万赶还是来晚了一步,贾梗已经被工安带走。
“我的儿呀!你怎么这么命苦,为什么都不肯放过我家孩子呀!不就是家里日子过不下去孩子肚子饿拿了点吃的么。”
秦淮茹掩面蹲在地上哭了起来,哭的是撕心裂肺伤心欲绝,她知道棒梗这次要出来难了,别人偷了一条猪尾巴就判了三年少管所,她儿子这偷的东西价值一百条猪尾巴都不止,她真的无法想象棒梗要被关多久。
路过学校的人立刻注意到了学校门口有人掩面而哭,哭的那叫伤心欲绝悲痛万分,还以为学校出了什么大事情,家长到这边来讨说法,
所以大家都凑了过来看看什么情况,要是学校欺人太甚他们可是要拔刀相助的。
结果在学校门卫大爷的叙述下,众人这才知道这就是今天四九城日报刊登那篇引起不少人公愤的文章,其中一个最让人讨厌的主角贾梗的母亲。
“这女人就是那个惯偷贾梗的妈,在这里哭有什么用,自己管不好孩子,还有脸哭,真是不知所谓真不要脸。”
“就是,真是丢人现眼,要是我家有这样的孩子,我直接摔死他。”
“你看这女人虽然脸有些肿,不过这身段可不错,听说她叫秦淮茹还是个寡妇,在轧钢厂里面名声可不好,他儿子没有被处罚有人说是她勾搭上了厂里某位领导。”
这里是红星小学是轧钢厂的附属小学,周围靠近南锣鼓巷和轧钢厂,住在这附近的人都在这小学上学,
而经常路过这里的人基本也都是居住在附近,能住在这里的人十户家庭最少有一户人家有人在轧钢厂上班,
其中有人对于秦淮茹的大名也是如雷贯耳,其实她们也是听在轧钢厂上班的家人说起过,只是一般说的都是传言所以也没有人乱嚼舌根,
可现在情况可不一样,棒梗是惯偷已经做实,没看到报纸都登了出来么,报纸能登出来的消息肯定是已经调查清楚坐实了,不然也不敢往报纸上写,
有老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还有是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变成惯偷和家里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他们直接把秦淮茹也认定为不是好人,更加坐实了秦淮茹在轧钢厂的那些流言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