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夫子听着对方虽然有些磕磕绊绊,但是一字不差的全部复述了出来,眼睛更亮了几分。
脸色也是愈发的和蔼可亲。
嘴角的笑容更是没忍住往上扬起。
“好好好,真是个好苗子。看来,咱们这小地方还真能出个寒门贵子。”
不过当陈夫子再次把眼神投向旁边的张二蛋。
就见张二蛋吞吞吐吐,只是比刚才又增加了两行。在下面就一点都记不住了。
不过陈夫子也没有多说什么。
这两个孩子,哪怕是那个大一点的天赋没有那么好。
但是,也能够去,文渊堂先试读一年,看看是否是那块材料。
至于眼前这个小家伙,他是真的有些惊喜和意外。
要知道他这辈子,止步如此也是心有不甘。
要是手底下能够教出一两个天才,也是不愧此生。
而张二牛他们也是快速的把手上提的礼品存了上去。
“束修我就收下,只不过,这两个孩子可否有大名?”
听到这话的张二牛和张三木挠了挠脑袋。
对于他们来说,二蛋和六蛋就是他们的大名,他们乡下的娃子,名字大部分都差不多。
“这读书人就要有一个读书人的名字,这两个名字,出现在学堂之中,不雅。”
张时安一听,就知道机会就在眼前。
连忙拉着张二蛋往张夫子的面前一跪,“求夫子赐名。”
张三木和张二牛看到这副场景都快惊呆了。
也是连忙不伦不类的朝对方弯腰行礼,希望夫子能够给自家这两个娃,取个好听的名字。
陈夫子看着眼前这个小家伙还不是一般的机灵。
眼看对方求他赐名,心里也没有不快。
慢条斯理的拿起旁边的茶水饮尽一杯,这才看着眼前的小家伙。
“老夫答应了,只不过这名字,你们这两位做父亲的可否有对孩子的期望。”
张二牛和张三木听到这话脑子里面也是一片空白。
对儿子的期望,他们感觉有很多,但什么都没有。
张三木觉得只要儿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现在已经变聪明了,不会再像以前那么呆呆傻傻就已经很好了。
“陈夫子,我这个当爹的没什么文化,就是想让我家六蛋以后平平安安。”
听到这话的陈夫子嘴角的笑容越发和蔼,抬眼向远处望去。
而跪在地上的张时安心里却有一些隐隐的期盼。
陈夫子轻抚胡须,目光深邃而悠远,缓缓开口道:
“《诗》云:‘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时和岁安。’
此句描绘出凤凰相伴翱翔,祥瑞降临,岁月平和安宁之景。
‘时’者,乃光阴之流转,世事之变迁,顺时而为,可应万物之序;
‘安’者,平和、安稳,身心康泰,无所忧患。
愿汝日后处世,能顺应时势,守内心之安宁,不为外物所扰,于这纷扰世间,走出一条平和顺遂之路,故赐汝名‘张时安’。”
张时安再次听到这个跨越时空之后,与他再次重逢的名字。
在原地呆愣了好一会儿,这才反应过来。
跟着他爹一块对着陈夫子拜谢对方的赐名。
这个名字他真的很喜欢。
张三木也很喜欢,虽然他没什么文化,但他知道这名字取的就是好。
时安时安,时时平安。
对于他的理解,觉得这名字已经取得简直就是太好了。
张二牛,也期盼的看着陈夫子,当他把自己的意愿说出来。
陈夫子觉得他们既然,是一家兄弟,又看眼前这小家伙,也是个,勇猛之人。
至此张二蛋,也拥有了自己的名字,“张时勇。”
二蛋哥念叨着自己的名字,牙花子都笑了出来。
等到他们一家子心满意足的走出来,耽误的时间还真不少。
可是他们的心,还是热乎乎喜气洋洋的。
“六蛋,你也太聪明了一点,不但 ,把那么一大段又拗口的东西背了出来,还让夫子亲自给你们取了名字。我儿子也太棒了。”
张三木要不是在外面都忍不住想要一把抱住自家儿子,好好的稀罕稀罕。
张二牛和张二蛋也是一脸崇拜的望着张时安。
“ 爹,我现在可是有了大名,以后不能再叫我六蛋了。”
张三木挠了挠脑袋,嘿嘿地笑了两声。
“那爹以后就叫你安子好不好?”
张时安点了点头,嘴角的笑容显示着他现在的心情到底有多高兴。
张二蛋也是赶紧跟他爹表示以后他也要叫大名。
张二牛嘴里面转悠了好几下,这才把勇子喊出口。
两个重新拥有了大名的孩子,笑得格外的开心。
只不过今天,他们还没有忙完,刚才陈夫子给了他们三本手抄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他们就买了一份,总共才花了二两银子。
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很值了。
张二牛更是拜托,自家小侄子,以后他和二蛋一块看。
虽然书已经有了,可是那些笔墨纸砚却是不能在一块共用。
来到镇上那个小书肆,就是一个普通的小铺子。
书没有多少,看到他们的穿着打扮,也没有跟他们介绍那些贵的。
基本上都是普通又劣质的纸,一人拿了一刀,毛笔也是非常普通的那种灰鼠毛制成的。
等到一人一套笔墨纸砚,林林总总加起来又花了三两银子出去。
张时安两个人小心翼翼的把这些宝贝放在背篓里面。
这两天他爹正在给他们做书篓,很快就能把他们的书放到书篓当中。
“没想到这书肆卖的那几本书这么贵,加起来都快四两银子了。看来夫子,还真没赚咱的。”
张三木忍不住念叨。
张二牛则是,反反复复的跟自家二…勇子叮嘱。
让他一定要好好爱护这些买来的纸张笔墨,到时候在课堂之上一定要认真听讲,千万不要三心二意。
张时勇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个忌讳是弟弟他们想都想不来的机会。
当然不会,占着好处还不懂得珍惜。
等到他们一家子回到家中的时候,家里的人都不在。
估计还在山上。
张三木让他们兄弟两个把书都放好,他和他二哥只是一块在院子里面继续,把快做好的书篓收一收尾。
该磨平的地方磨平,最后还贴心的,用了一块里衬。
“对了,安子,学堂不管饭,中午那一顿,你们兄弟俩是从家里带粮过去。还是一人给你们两分钱,去街上买个肉包子。”
张时安听到这话,慢慢的想了想。
张时勇却没有任何的思索,想要直接拿两文钱,到时候买个肉包子。
可惜刚喊出来他就卡壳了,也后悔了。
现在家里人供他们两人读书,本来就过得比较拮据。
他们要是再不懂事每天一个人还要花那么多钱。
那还真是去享福了。对家里的其他人也不公平。
所以最后决定还是从家里面带粮食过去,反正学堂有专门蒸饭的地方。
每天把饭盒拿到学堂,交给陈伯,让他帮忙把饭盒拿到厨房那边。
午饭的时候,直接再去厨房那边拿就可以了,还是挺方便的。
张三木觉得这也是个好办法,到时候他们送娃去学堂,顺便从家里面带几捆柴去,也当是自己的一片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