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张时安揉了揉,有些睡得酸痛的腰。
人家都说睡硬板床对腰好,但这床板也太硬了一些,还真有些吃不消。
等到官吏把他们的考卷通通收上去,今日的考卷也发了下来。
数量还算可以,老样子,先检查一番,填上自己的籍贯和姓名。
明明昨晚还下了一夜的雨,今早,除了空气当中还有一些湿度,雨早就已经停歇。
春日的阳光透过考场的窗棂洒进来,映在张时安面前的宣纸上。
他端坐在案前,神情沉静,目光如水。看向今日第2场诗赋题。
看到诗赋题的题目是以“春江花月夜”为题,他的眉梢微微一动。
“春江花月夜……”张时安低声呢喃,脑海中瞬间浮现出无数画面:江潮涌动,月华如练,花影婆娑,夜色静谧。
春江花月夜,本身就是有一首千古流传的好诗,他这个后人,也不知能不能写出那种感觉?
这道题目看似寻常,却暗藏玄机。
既要写景,又要抒情;既要展现文采,又要蕴含深意。
这种题目也是一般考官在试探考生的才情与心性。
张时安闭目凝神,深吸一口气,仿佛能闻到江水的湿润和花林的芬芳。
片刻后,他睁开眼,眸中闪过一丝灵感。
提笔蘸墨,笔尖在宣纸上轻轻一点,墨迹晕开,如同春江上泛起的涟漪。
“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笔走龙蛇间,诗句如流水般倾泻而出。
张时安写江潮与明月共生,写波光潋滟、花林如霰,写夜色中的静谧与哀思。
每一句都紧扣主题,却又超脱于物象之外,蕴含着对人生、时光的深刻感悟。
写罢,他轻轻搁笔,目光落在诗上,仿佛看到了自己心中的那片春江花月夜。他知道,这首诗不仅写景,更写心。
不错不错,幸亏,这种美轮美奂的场景,他是真的见识过。
脑海当中有画面,一般有画面,根据画面当中的主题,扣下几个重点,在连贯起来表达其中的深意。
这样做出来的诗,大部分都拥有一丝灵气,这也是张时安,不断丰富自己脑海当中的画面,才能够达成的成就。
而所谓诗赋题,诗已经成了,但是赋还没有写。
写诗归写诗,写赋归写赋,这两个一般都会连在一起,但却是两个不同的个题。
紧接着,张时安便展开另一张宣纸,准备写赋。
赋的难度更高,既要有华丽的辞藻,又要有严谨的结构,更要有深邃的思想。他略一思索,提笔写下:
“夫春江者,天地之灵气也。其来也,悄然而至,温润而生。
拂江面而波光潋滟,掠长空而月华如练。于是四野芬芳,万物复苏。
若夫春江之月夜,则更添诗意。波涛轻漾,江水东流;
月华如水,花影婆娑。游子望之而思归,佳人闻之而心动。
然春江花月夜虽美,亦有其哀。花开花落,月圆月缺;
人生如梦,岁月如梭。
是故春江花月夜者,虽美景而含哀思,虽诗意而蕴深情。
吾愿借春江花月夜之力,涤荡心胸,洗尽浮华;以春江花月夜之志,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他的笔锋时而轻柔,时而凌厉,辞赋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他写春江的灵动,写月夜的静谧,写花影的婆娑,更写人生的无常与追求。
写完之后,就连张时安都不敢相信,这是他写出来的玩意。
虽然比不上古人,但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已经牛坏了。
把诗赋题写完,不知不觉,又已经到了晌午。
肚子饿得咕咕作响,老样子,开始他的烹饪时光。
把东西全部都放到罐子里面,一通熬煮,张时安又继续 ,把前面该完善该改的地方修改一下。
后面的就是杂文题,杂文题,共三道,看起来少,但这其中蕴含的内容,确实让人头痛。
其中有两个,对于张时安来说,都是强项,唯独那个天文,让他有些头痛。
张世安决定先把,他那两个没难度的,做完之后再慢慢研究那个天文。
现代,天文应该被称作为科学与探索了,好歹有一系列的高科技,还有一系列的参数死记硬背。
而现在,全靠几个星星的方位,就要让他琢磨出来,一些需要科学证实的东西,还真的有些艰难。
快速的解决自己的午饭,稍微活动活动让自己的脑袋更加清明。
这才开始,看向他拿手的算学题。
“今有田,广十八步,纵二十三步。问为田几何?又有沟,广三步,纵如田纵,穿田而过,问截田为几何?又沟占田几何?”
内容倒是不难,不过也是需要点时间。
这道题目的换算成理解的意思就是:有一块田,宽十八步,长二十三步,问田的面积是多少?
又有一条沟,宽三步,长度与田的长度相同,穿田而过,问沟将田分成了多少面积?沟占田的面积又是多少?
相当于是问答题。但对于他来说,那就是送分题。
解题的过程也很简单,第一步:计算田的总面积
他首先计算田的总面积。根据《九章算术》中的方法,田的面积等于广(宽)乘以纵(长)。
广十八步,纵二十三步。
他在纸上写下:“田积四百一十四步。”
第二步:计算沟的面积
接下来,他计算沟的面积。沟的宽度为三步,长度与田的长度相同,即二十三步。
他在纸上写下:“沟积六十九步。”
第三步:分析沟对田的分割
沟穿田而过,将田分成了两部分。他需要计算这两部分的面积。
根据题目,沟的宽度为三步,穿田而过,意味着沟将田的宽度方向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是沟左侧的田,另一部分是沟右侧的田。
田的总宽度为十八步,沟占三步,因此:
(注:这里假设沟位于田的正中央,将田均分为两部分。)
纸上写下:“沟截田为二,各积一百七十二步半。
最后,计算沟占田的比例。
沟面积为69平方步,田总面积为414平方步。
张时安在纸上写下:“沟占田六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