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诗之四
唐享昊天乐·第三
祭天祈愿:《唐享昊天乐·第三》中的敬畏与期许
乾仪混成冲邃,天道下济高明。
闓阳晨披紫阙,太一晓降黄庭。
《唐享昊天乐·第三》是武则天创作的一首祭祀乐章,承载着对昊天上帝的崇高敬意与深切祈愿。在古代,祭祀是国家大事,祭天更是重中之重,关乎国家的命运与福祉。武则天通过这首乐章,将自己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以及对国家、人民的关怀融入其中。
“乾仪混成冲邃,天道下济高明”,开篇便以宏大的笔触描绘出宇宙的神秘与伟大。“乾仪”象征着天的仪象,它代表着宇宙的秩序与和谐,是世间万物运行的根本准则。“混成”二字,蕴含着天地万物在自然的力量下,相互交融、共同生成的深邃哲理。天地初开,阴阳交合,万物从混沌中逐渐诞生,彼此依存,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冲邃”则进一步强调了天道的深远与神秘,它高深莫测,超越了人类的认知界限,却又默默主宰着世间的一切。“天道下济高明”,是说天道虽高高在上,却并不遥远,它的光辉与恩泽如阳光雨露,普降大地,滋养万物。这不仅体现了武则天对天的敬畏与赞美,也传达出一种顺应天道、尊崇自然的思想,暗示着只有遵循天道,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闓阳晨披紫阙,太一晓降黄庭”,画面一转,描绘出一幅神圣而壮丽的场景。“闓阳”是清晨的阳光,当第一缕曙光破晓而出,柔和而温暖的光线轻轻披洒在“紫阙”之上。“紫阙”,那是天宫的象征,它巍峨耸立,神秘而庄严,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清晨的壮美,更寓意着新的一天在天道的光辉中开启,充满希望与生机。“太一”作为古代至高无上的天神,在破晓时分降临“黄庭”。“黄庭”是道教中对天界的称谓,代表着宇宙的核心与神圣之地。神灵的降临,意味着天与地的沟通与交融,也表达了武则天对神灵的虔诚祈愿。她希望通过祭祀,得到神灵的庇佑与指引,为国家带来和平与繁荣,为人民带来福祉与安康。
从整体来看,这首祭祀乐章语言庄重典雅,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敬畏之情。武则天巧妙地运用丰富的意象,如“乾仪”“天道”“紫阙”“太一”等,营造出一种高远、神圣的意境,将自己对天地神灵的虔诚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她作为一位统治者的责任与担当,她深知国家的命运与天地神灵息息相关,因此通过祭天祈愿,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整首诗风格庄重肃穆,展现出武则天作为女性统治者的非凡气度与智慧,让后人透过文字,感受到那个时代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