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诗之二十二
唐明堂乐章九
武则天的《唐明堂乐章·徵音》,虽为简洁的四言诗,却满含深情,意蕴悠长。诗作将对祭祀仪式的郑重态度、对天地神灵的尊崇之心以及对国家昌盛的热切期盼展现得淋漓尽致。下面,让我们通过逐联的深度剖析,走进这首诗的世界,随后再从整体上感受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历史价值。
微音
赫赫离精御炎陆,滔滔炽景开隆暑。冀延神鉴俯兰尊,式表虔襟陈桂俎。逐联及整体赏析
? 首联:“赫赫离精御炎陆,滔滔炽景开隆暑。”开篇之际,武则天便以大气磅礴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骄阳似火、热烈奔放的夏日图景。“赫赫离精”,在古代文化里,“离”代表火,“离精”指代太阳,“赫赫”二字将太阳的光辉描绘得炽热耀眼,仿佛那光芒能穿透云层,照亮世间万物 。“御炎陆”,“炎陆”即炎热的大地,整个短语展现出太阳以其强大的力量,主宰着这片炽热的土地,让世间充满生机与活力 。“滔滔炽景”,“炽景”同样指强烈的阳光,“滔滔”一词将阳光具象化为汹涌澎湃的波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仿若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炽热 。“开隆暑”进一步强调了夏日的酷热难耐,“隆暑”点明盛夏时节,仿佛在这炽热的氛围中,万物都在蓬勃生长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描写夏日的自然景象,实则巧妙地以热烈的夏日象征国家的繁荣昌盛,寓意着国家如同这炎炎夏日一般,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正向着辉煌的未来大步迈进 。
? 颔联:“冀延神鉴俯兰尊,式表虔襟陈桂俎。”此联笔锋一转,将情感聚焦于对神灵的虔诚敬意之上。“冀延神鉴”,武则天内心满怀期待,希望高高在上的神灵能够垂怜人间,俯瞰并鉴察这场精心筹备的祭祀仪式 。她深知神灵的力量无穷,只有得到神灵的庇佑,国家才能风调雨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俯兰尊”,“兰尊”是用兰花装饰的酒器,兰花在古代象征着高雅、纯洁 。以如此精美的酒器盛放祭品,献给神灵,既体现了祭祀的高雅格调,又彰显出对神灵的敬重之意 。“式表虔襟”,表明诗人以最为虔诚的心境参与祭祀,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饱含着对神灵的敬畏与尊崇 。“陈桂俎”,“桂俎”是用桂木制成的祭器,桂木在古代被视为祥瑞之物,具有高洁、美好的寓意 。使用桂木祭器盛放祭品,进一步强调了祭祀的隆重与真诚,表达出诗人希望通过这些精心准备的祭品和庄重的仪式,向神灵传达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 。
通览全诗,《唐明堂乐章·徵音》宛如一首庄重肃穆又饱含深情的祭祀颂歌。它通过对夏日祭祀场景的生动描绘,从自然景象的热烈到祭祀仪式的庄重,全方位地展现出武则天对天地神灵的无比崇敬之情 。同时,诗中蕴含的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也清晰可辨,借夏日的蓬勃生机寓意国家的兴旺发达,借祭祀祈求神灵护佑国家的长治久安 。诗中巧妙运用“离精”“兰尊”“桂俎”等丰富的意象,融入古代文化中关于太阳、花卉、树木的象征意义,使诗句内涵丰富,韵味无穷 。语言简洁却凝练有力,短短数语,便营造出深远而庄重的意境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祭祀场景的生动记录,更是武则天作为统治者治国理念的独特体现 。它深刻反映出她对礼仪制度的高度重视,坚信通过庄重的祭祀仪式传承和弘扬传统礼仪文化,能够凝聚民心,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后世了解武则天的思想和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