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宗祀昊天乐章之三
告谢
得一流玄泽,通三御紫宸。
远叶千龄运,遐销九域尘。
绝瑞骈阗集,殊祥络绎臻。
登年庆栖亩,稔岁贺盈囷 。
《告谢》出自唐代中宗李显之手,是一首满溢着对昊天虔诚感恩、对国家繁荣昌盛热切祈愿以及对太平盛世美好憧憬的诗篇。在那个以天命神授为皇权背书、对农业极为重视的唐代,这首诗承载着特殊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生动展现出李显作为帝王的壮志雄心和人文关怀。
逐联赏析
第一联:“得一流玄泽,通三御紫宸”
诗的开篇便营造出庄重而神秘的氛围。“得一流玄泽”,此句蕴含着李显对昊天无尽的感激。“玄泽”一词寓意着深邃、神秘且珍贵的福泽,宛如从浩渺天际倾洒而下的甘霖,不仅润泽大地万物,更象征着昊天对大唐王朝毫无保留的庇佑与垂青。这股恩泽,是大唐得以繁荣昌盛的根本,也是李显统治合法性的重要依托。紧接着的“通三御紫宸”,描绘出一幅气势恢宏的画面。紫宸殿,作为大唐皇宫内的重要宫殿,是帝王行使权力、处理朝政的核心场所。“通三”在这里代表着李显期望自己能够上通昊天之意,下理人间之事,凭借着昊天赐予的权力与智慧,在紫宸殿中驾驭天下。这种表述鲜明地体现出君权神授的威严与神圣,让人体会到大唐帝国在昊天庇佑下的磅礴气势与辉煌气象,彰显出李显作为帝王,欲借助天威,开创一番伟大事业的雄心壮志。
第二联:“远叶千龄运,遐销九域尘”
此联巧妙地将笔触从当下的感恩与抱负抒发,延伸至对国家长远未来的展望以及对太平盛世的构想。“远叶千龄运”中的“千龄运”,寓意着大唐王朝的千秋万代之运。李显衷心期盼,在昊天持续不断的庇佑下,大唐能够如同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枝繁叶茂的参天巨木,延续千年的繁荣昌盛,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这种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切期盼,反映出他作为一国之君对国家命运的深度思考与长远规划。而“遐销九域尘”则描绘出一幅极为广阔的太平盛世景象。“九域”指代整个九州大地,象征着大唐辽阔的疆域。李显渴望昊天的恩泽如同强大的力量,能够彻底消弭九州大地上的所有战乱与纷争,让世间的一切纷扰与苦难都如烟云般消散。在他的构想中,未来的大唐将是一个没有战火硝烟、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理想国度,这体现了他对百姓幸福生活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国家和谐稳定的不懈追求。
第三联:“绝瑞骈阗集,殊祥络绎臻”
在这一联中,李显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祥瑞齐聚的盛大画面。“绝瑞骈阗集”里的“绝瑞”,代表着世间极为罕见、被古人视为上天恩赐的祥瑞之兆,诸如象征吉祥与高贵的凤凰翩翩起舞、寓意祥瑞与和平的麒麟悠然现身等。这些传说中的瑞兽和吉祥之象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汇聚而来,仿佛是上天特意派遣它们,向世人宣告对大唐的特殊眷顾与美好祝福。“殊祥络绎臻”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祥瑞不断、好运连连的氛围。“络绎臻”形容各种不同的祥瑞接连不断地降临,如同一条源源不断的河流,永不停歇。整个大唐王朝仿佛被一层祥瑞的光辉所笼罩,处处洋溢着吉祥如意的气息。这不仅展现出一种上天庇佑、国运昌盛的美好景象,更从侧面反映出李显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坚定自信与由衷自豪,他坚信在昊天的庇护下,大唐的未来必将充满无限的希望与光明。
第四联:“登年庆栖亩,稔岁贺盈囷”
诗的最后一联聚焦于农业丰收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深刻展现出李显对百姓生活的密切关注以及对国家经济繁荣的殷切期望。“登年庆栖亩”生动地描绘出丰收之年,百姓们在田间地头尽情欢庆的热闹场景。“栖亩”指的是田亩,它是农业生产的根基,也是百姓生活的源泉。在这个收获的季节,百姓们望着满是沉甸甸果实的田野,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他们在田间载歌载舞,庆祝着一年辛勤劳作的丰硕成果。这种欢乐祥和的场景,不仅体现了农业丰收给百姓带来的喜悦与满足,更反映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稔岁贺盈囷”则进一步强调了丰收所带来的丰硕成果。“盈囷”形象地描绘出粮仓满满、粮食堆积如山的景象,象征着国家的富足与安定。李显通过细腻地描绘这一场景,表达了他对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国家始终保持粮仓充盈的美好祝愿。这也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国之君,深知农业丰收对于国家稳定和百姓幸福的关键作用,始终将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展现出他的民本思想和责任担当。
整体赏析
从整体架构来看,《告谢》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全方位地展现出李显作为一代帝王的宏图大志与人文关怀。首联开篇点题,以对昊天恩泽的感恩与对自身统治使命的宣告,迅速奠定了全诗庄重神圣的基调。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大唐王朝在昊天庇佑下的辉煌气象,更清晰地了解到李显试图沟通天地、治理天下的宏伟抱负,为全诗的情感抒发和主题表达搭建了坚实的基础。
颔联巧妙地实现了情感与视角的转换,从当下对昊天的感恩和自身抱负的抒发,自然过渡到对国家长远发展的展望。通过“千龄运”和“九域尘”这两个极具代表性的意象,深刻体现出李显对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的深切期盼,充分展现出他作为帝王对国家未来走向的深入思考与精心规划,使诗歌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颈联则凭借对一系列祥瑞之象纷至沓来的生动描绘,将诗歌的氛围推向高潮。祥瑞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直被视为上天对人间统治者的认可与祝福,李显在此着力渲染祥瑞齐聚的盛景,不仅强化了昊天对大唐的眷顾,更营造出一种国运昌盛、繁荣富强的吉祥氛围。这种描绘从侧面反映出他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自信与自豪,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
尾联回归现实,聚焦于农业丰收这一民生根本。通过对丰收之年百姓欢庆场景和粮仓富足画面的细腻刻画,表达了李显对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经济繁荣的美好祝愿,深刻体现出他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这不仅呼应了唐代重视农业生产的社会现实,更凸显了他作为君主的民本思想,使诗歌的主题得到升华,展现出李显对国家和百姓的深厚情感与责任担当。
在艺术特色上,这首诗语言庄重典雅,用词精妙绝伦,字里行间散发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诗中运用了大量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玄泽”“紫宸”“千龄运”“九域尘”“绝瑞”“殊祥”等。这些意象和典故的巧妙运用,不仅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使诗歌更具历史厚重感,还为诗歌增添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充满神秘色彩与辉煌气象的大唐时代。同时,诗歌结构严谨,对仗工整,四联之间过渡自然流畅,层次递进清晰。情感表达从对昊天的感恩,逐步延伸至对国家未来的展望、对祥瑞之象的描绘以及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层层深入,逻辑严谨,展现出一种宏大而有序的叙事结构和情感脉络,使整首诗在形式与内容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从历史背景角度审视,《告谢》是唐代中宗时期政治文化特点和统治者治国理念的生动写照。在唐代,皇帝被普遍认为是天命所归,其统治的合法性与天命紧密相连。因此,李显在诗中反复强调对昊天的感恩与敬奉,通过这种方式表明自己统治的正当性和神圣性,以获取民众的认可和支持。同时,唐代也是一个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和民生问题的时代,农业作为国家的经济基础,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百姓的生活。统治者们普遍认识到农业丰收对于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性,李显在诗中表达对农业丰收和百姓安居乐业的祝愿,正是这种时代背景下统治者治国理念的具体体现,反映出他对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深刻理解与关注。
《告谢得一流玄泽》不仅是唐代政治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通过李显的妙笔,让后人得以深入了解唐代中宗时期的政治理念、文化风貌以及那个时代人们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展现了大唐王朝在昊天庇佑下的辉煌与荣耀,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帝王对国家和百姓的深情厚意与责任担当,对于研究唐代历史、文化和诗歌艺术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