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后,整个大营如同被拧紧发条的时钟,迅速而有序地开动起来。李明精心挑选了一个侦察骑兵排,踏上了前往肤施县的路途。此去一来是向延绥巡抚陈奇瑜辞别,二来也想顺道拜访肤施县城内正忙于调拨物资安置流民的延安府同知周威。
李明一行抵达肤施县后,径直前往巡抚衙门。通报之后,很快被请进内堂。陈奇瑜见到李明,笑着迎上来:“李老弟,听闻你要调任宁远总兵,真是可喜可贺啊!”
李明赶忙拱手行礼,送上礼单,恭敬说道:“督帅,这一去辽东,山高路远,诸多未知。此次前来,一是向督帅辞行,二来还望督帅日后对我留在延绥的部属,尤其是府谷县,能多加关照。”
陈奇瑜接过礼单,扫了一眼很是满意。摆摆手,爽朗笑道:“李老弟这说的哪里话,你我这交情,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你放心去辽东,延绥这边我自会留意。”
李明感激地说道:“有督帅这句话,我便放心了。我留下胡翠莲接任延绥总兵,她为人豪爽,行事果断,能力也出众,还望督帅日后能多指点一二。”
陈奇瑜点头道:“胡翠莲的本事我也略有耳闻,相信在你的栽培下,她定能担此重任。老弟你在辽东若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两人又交谈了一阵,李明起身告辞,前往周威办公之处。
周威此前担任府谷县知县,在李明的辖区内,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手握实权的延安府同知,背后又有巡抚陈奇瑜撑腰,整个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干劲。
周威听闻李明到访,赶忙出门相迎,态度极为客气。双方落座后,李明开门见山地说道:“周同知,此次前来,是要告知你,圣上有旨,调我去任宁远总兵。府谷县往后还望你能多多照拂。”
周威连忙点头哈腰地回应:“李将军放心,您对我有过往之恩,府谷县的事,我必定放在心上。”两人又寒暄了几句,李明便起身告辞,带着骑兵返回府谷县大营。
回到大营时,只见营内一片热闹景象。早有一群延绥各地的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千总甚至把总之类的守将,或亲自前来,或派人带着礼物来给李明送行,这也是官场不成文的惯例。
李明强打起精神,一一接待这些来客,热情地招呼他们。尽管累得筋疲力尽,可他还得同时处理各种开拔前的琐碎事务,从部队的装备检查,到粮草辎重的筹备,桩桩件件都不容忽视。
就这样忙碌了十天后,传旨太监终于来到了大营。太监身着华丽的服饰,手持明黄色的圣旨,神色庄重。他展开圣旨,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延绥之地,关乎边疆安稳,防务不可轻忽。查胡翠莲,久随李明,于军事一道,多有历练,且忠心可鉴。今特擢升胡翠莲为延绥总兵,接掌延绥防务。
胡翠莲虽为女将,然其英勇不让须眉,朕心嘉许。特予表彰,着胡翠莲与传旨太监一同返京,朕欲当面召见,以彰其功。
望胡翠莲接旨后,勤勉任事,整肃军务,保延绥一方平安,不负朕望。钦此!”
胡翠莲得此殊荣,众人纷纷上前道贺。胡翠莲一脸感激地说道:“多谢李将军的栽培,翠莲不敢忘怀。”说罢,她按照惯例给传旨太监送上了银票,太监自然是笑纳,称赞胡翠莲果然是女中豪杰。
第二天,胡翠莲便随传旨太监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路途。而李明望着胡翠莲离去的方向,心中默默想着,延绥的事务已托付于她,接下来自己在辽东,也要全力以赴应对后金和祖大寿的威胁了。
胡翠莲随着传旨太监一路快马加鞭,终于抵达了京师。踏入这繁华又威严的京城,饶是她平日里天不怕地不怕,此刻心中也不禁既兴奋又紧张。
几日后,传召旨意下达,崇祯皇帝将于明日在乾清宫召见新任延绥总兵胡翠莲。第二天一早,胡翠莲身着崭新的红色戎装,那戎装在她五大三粗的身形上显得格外威武,外披的朱红色披风猎猎作响。她大步流星地迈进庄重肃穆的乾清宫,脚下的靴子踏在金砖地上,发出沉稳有力的声响。
乾清宫内,雕梁画栋,崇祯皇帝身着明黄龙袍,头戴皇冠,端坐在御座之上,目光敏锐地打量着下方的胡翠莲。胡翠莲“咚”地一声跪地,声如洪钟:“微臣胡翠莲,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声音在殿内嗡嗡作响。
崇祯微微点头,说道:“平身吧。朕听闻你久随李明,在延绥多立战功,此次擢升你为延绥总兵,也是看重你的能力。”
胡翠莲猛地站起身,大大咧咧地一拱手,黝黑的脸上满是坚毅:“陛下圣明!咱必定不负陛下厚望,把延绥守得铁桶一般,保百姓太平!不瞒陛下,咱手下一团大多是女兵,都跟咱一样,皮糙肉厚,不怕吃苦,打仗比那帮男兵还猛!”
崇祯饶有兴致地问道:“你一个女子,在军中统领将士,想必多有不易,你是如何做到令众人信服的?”
胡翠莲哈哈一笑,声震屋瓦:“回陛下,咱在军中,从不会因为自己是个女人就娇滴滴的。战场上,咱冲在最前头;平日里,和姐妹们吃一样的饭,睡一样的铺。大家都是穷苦出身,就认一个理,谁能带着咱们过上好日子,能打胜仗,咱就服谁!咱带着姐妹们出生入死,时间一长,大家自然就服咱了!”
崇祯听闻,微微颔首表示赞许,又说道:“如今辽东战事吃紧,延绥作为抵御蒙古南下的第一线,同样至关重要。你可有何想法,如何加强延绥防务?”
胡翠莲挠了挠头,思索片刻后,粗着嗓子说道:“陛下,延绥这地儿挨着边关,得把军备整起来,士卒得天天操练。咱那些女兵们可都是好样的,不比男兵差。咱还打算再多造些火器,和周边多互通些消息。另外,得把辖区的老百姓安抚好,让他们能安心给咱供粮供饷。还有那蒙古部落,咱得防着点,加强边境巡逻,绝不让他们占到便宜!就是现在军中有些难处,造火器的材料不好找,工匠也不够用,还望陛下能给想想办法。”
崇祯听着胡翠莲这番质朴且毫无心机的话语,见她这般憨厚、看似傻乎乎的模样,心中不禁彻底放心了。他一直以来最怕的就是将领们拥兵自重,不听指挥,可眼前这胡翠莲,看起来心思单纯,一心只为朝廷效力。
崇祯沉吟片刻,说道:“此事朕会着人商议,尽量予以支持。你只管用心做事。”
胡翠莲一听,赶忙又跪地,大声道:“陛下隆恩,咱胡翠莲没齿难忘!往后必定为陛下肝脑涂地,为大明江山拼死效力!咱回去后,一定带着姐妹们把延绥守好,要是出了差错,您拿咱是问!”
崇祯看着胡翠莲,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温和笑意:“起来吧,朕信你。你实心为朝廷办事,朝廷自然也不会亏待你和你的将士们。”胡翠莲起身,咧着嘴笑着,一脸的感激与忠诚,静静等候着皇帝接下来的指示。
接下来,崇祯又与胡翠莲谈及一些军中细务,胡翠莲虽言语粗犷,但回答得倒也实在。末了,崇祯叮嘱道:“你回延绥后,务必要与当地督抚协同合作,不可起争执。若有要事,及时上奏朝廷。”胡翠莲忙不迭点头:“陛下放心,咱知道轻重,一定和他们好好相处,有事儿肯定第一时间跟朝廷说。”
召见完毕,胡翠莲退了出来。她长舒一口气,心中不禁暗自庆幸。原来,在出发来京城前那晚,谭师爷深知崇祯皇帝控制欲强、疑心重的秉性,对崇祯皇帝可能问的问题进行了细致“押题”。谭师爷与胡翠莲模拟了一整晚的奏对场景,从如何阐述军中事务,到怎样表现出憨厚忠心又无城府的模样,都一一演练无数遍。胡翠莲凭借着扎实的“备考”,才有了今日在皇帝面前恰到好处的表现。此刻,她归心似箭,想着尽快回到延绥,好抓紧时间多“祸害”几次谭师爷。
胡翠莲面圣结束后,按照临走前李明的指点,来到兵部,一路银钱开道,半天就把总兵的官凭印信等手续办了下来。第二天便快马加鞭返回府谷县大营。一路无话。
终于,胡翠莲回到了府谷县大营。她径直前往李明的营帐,李明见她归来,赶忙迎了上去。胡翠莲来不及喝口水,便兴致勃勃地向李明详细汇报起面圣的经过,从踏入乾清宫的紧张,到崇祯皇帝的询问,再到自己按照谭师爷所教的应对,以及崇祯皇帝最后对她的态度,无一遗漏。
李明听后,不禁称赞道:“翠莲,你做得太棒了!谭师爷这法子果然奏效,能让皇上对你彻底放心,这延绥的担子交给你,我就更安心了。”
胡翠莲咧嘴一笑,挠挠头说:“要不是老谭,我哪能应付得了哟。”
李明哈哈笑道:“我这当总兵到现在,都还没见过崇祯长啥样呢。你倒好,不仅见着了,还得了皇上的信任,往后可就好干了!”
胡翠莲胸脯一挺,大声说道:“将军您放心,我还是分得清主次的。我一个村妇能有今天的位置全靠您的赏识,跟那紫金城里坐着的崇祯皇帝没啥关系。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把延绥守得固若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