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魁发现了几个可疑人员。
跟随游行队伍走进城门的时候,他就看路边几个壮小伙不顺眼,这些人二十郎当岁,有着精壮矫健的身体条件,却游手好闲吊儿郎当惹人生厌。
不过后来发现他们交头接耳一番跑进队伍,还热情地招呼其他群众一起加入,他又对这几人产生了好感,不管这些家伙是凑热闹也好,真心想帮个人场出分力也罢,至少基本的道德良知还在。
但后面发生的一幕却再次颠覆了他的认知。
当游行队伍开始奔跑,人们疯狂涌向国军征兵点的时候,刘子魁知道事情要失控,他竭力劝阻着身边人,却不经意间看到那几个人都从腰间抽出了尖刀短刃。
虽然游行示威的群众也带了大刀和红缨枪,但这种亮在明处的武器主要是起到威慑作用,大家在殴打国军官兵的时候都不会真正下死手。
但这几个手持短刃的家伙就不一样了,他们混在人群中专捅国军官兵要害,所到之处不留活口。
刘子魁想起王茂生说的,不要低估国民党反动派搞摩擦泼脏水的手段和决心,还有之前听钱掌柜讲过军统特务的手段,因而产生了怀疑。
真正让他确信这几个人是军统特务的是,在看到远处有八路军队伍赶来后,这几个人相互点了下头分头跑了,这很不正常,明显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行动!
刘子魁想跟魏俊杰说一声的,可看到距离太远感觉实在来不及,只好先找准一个穿灰色短褂的目标独自跟了过去。
他自以为行动隐蔽,可城里刚刚响了枪,不明真相的群众都躲起来了,商铺上了门板,民宅全部闭户,许多街巷都空荡荡的,如他这般快步疾走还是引起了前方灰衣人的注意。
对方是受过训练的专业特务,一拐进小巷子便抽出利刃埋伏,无论是谁跟进来都必然挨一刀。
好在刘子魁身材瘦小反应灵活,在利刃刺向脖颈的一瞬间歪头打滚,险之又险地避开了致命一击。不过刀锋仍旧划破他的肩头衣服,留下一刀浅浅的血痕。
他来不及多想,起身看了一眼就朝巷子深处跑,那灰衣人察觉自己漏了相快步追上誓要杀他灭口。
刘子魁从没这么慌张过,因为这巷子幽深狭窄,七拐八绕不知道通往何处,两边有许多民宅院落,不过此刻全都大门紧闭着。在如此狭小的过道里,手无寸铁的他一旦被追上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他只能拼命奔跑,跑到外面的大街上寻求帮助。
然而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出现了,他错过了巷子的出口,来到了一个死胡同。特务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已经能够听到粗重的喘息声了,再往回跑已然来不及,刘子魁只好奋力一跃,抠着墙角的砖缝爬上了院墙。
那灰衣人显然没料到刘子魁身手如此灵活,看到蹲在墙头的小子明显一愣,然后一个助跑蹬墙也纵跃上来。
此刻两人都站在墙上,相隔四五米的距离,刘子魁明显已无路可逃。
但爬上墙头的一瞬间,少年就已经冷静下来了,面对对方手里的尖刀,他居然邪魅一笑,高声大喊:“抓汉奸啊,抓特务啊,小鬼子混进来啦!”
现在轮到灰衣人慌了,顾不得再和这臭小子计较掉头就跑。
可刘子魁却不依不饶,踩着墙头、屋顶一直追着,时不时地朝下面丢些砖头瓦片,不是朝灰衣人丢,而是朝各家各户的房门窗户里丢,把躲起来的居民都给惊扰出来。
大家一开始还以为是哪个熊孩子使坏,等听清楚他喊的是抓鬼子汉奸,全都抄起菜刀饭勺追出来。另一边的主街上,魏俊杰正带着不少战士到处寻找刘子魁,听到这边吵吵嚷嚷也赶了过来。
看到八路军战士背着枪,灰衣人明白再站到高处就是显眼的活靶子,找个机会跳下墙头,殊不知这样才正中刘子魁下怀。
这小子反而爬到更高处,指挥群众和魏俊杰左右包抄前后夹击,和灰衣人玩了一出胡同里赶猪的游戏。
最终,那灰衣人刚跑过街角就被等候的八路军战士一枪托打倒绑了起来。
刘子魁指认这人是杀害国军官兵的真凶,引起了部队首长的重视,他们严密看管连夜审讯,同时搜捕其他特务同伙。
城里的群众一呼百应,主动帮助排查身边的陌生面孔,还真揪出了好几个灰衣人的同伙。
只是这些特务都受过专业训练,打死也不交代真实身份,其中有两个还试图自杀来隐瞒真相。
针对这种情况,有关负责同志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不审了,绑好手脚严加看管。”
在外面等待审讯结果的刘子魁和魏俊杰都傻了,这算什么啊,他们不肯说就不审了?为什么不上刑呢,老虎凳、辣椒水、竹签插手指、烧红的烙铁烫胸口,人家怎么对待咱们的同志,咱们就全套照搬不行?
对方是这么回答的:“事实已经很清楚了,审不审都没多大意义,不如把这些烫手的山芋交给国军处理,让他们去找军统的麻烦不好吗?”
刘、魏二人恍然大悟,顿觉这事处理得高明,反正这场冲突中死的都是国军兵痞,己方没有任何损失,把这些凶手送给国军还能赚个人情呢!
两人连夜赶回白彦镇,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做了汇报。
王茂生也拍手称妙:“老蒋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们可得给他好好宣传宣传,告诉国军的兄弟他多狠啊,为了栽赃嫁祸连自己人都杀!”
于是,这场全县范围的大规模游行活动,在鲁西北的核心区域引起了巨大震动,群众纷纷拍手称快,而驻扎在周边的国军则像丢了魂似的,在最短的时间内撤销了所有征兵点。
至于那几个奉命搅局的军统特务,据说个个被打得体无完肤死状极惨,他们供词被呈送重庆,一群高层将领吵到老蒋面前,差点闹到拔枪相向的地步。
不过一份战报的出现,却让这些将领默契地闭上了嘴巴,再也没人提起此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