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点
走亲戚的人也都陆续回来了。中院水池旁已经热闹非凡。
一座临时炉灶已然搭建起来。一口大锅里满满当当全是大骨头,锅里的水欢快地翻滚着,“咕嘟嘟”地冒着泡,显然已经烧开许久。煮大骨头那独有的醇厚香味,已经在中院弥漫开来,丝丝缕缕地钻进每个人的鼻子里。
大院里的孩子们围在四周,一个个眼睛瞪的溜圆,小鼻子使劲嗅着锅里飘出来的香味。就连院里一向沉稳的成年人,也都难以抵挡这香味的诱惑,纷纷不由自主地朝着中院聚拢而来,尽情地呼吸着那诱人的气息,脸上满是陶醉。
“老阎,还没找到傻柱吗?” 坐在铁锅旁的易中海皱着眉头问道,眼神里透着焦急和不满。他那两道眉毛已经紧紧地拧在一起,就像一个倒“八”字。
阎埠贵无奈地摇了摇头,脸上同样带着浓浓的不满。
“这个傻柱,简直无组织,无纪律,啥事都办不成!”
刘海中气不打一处来,坐在一旁,气呼呼地说道。
原本大家都说好了,由傻柱来掌勺。可谁能想到,这关键时候,人却不知道跑哪去了。就说这临时灶台,还是好不容易找王瘸子帮忙垒起来的。
“老易,你说傻柱这是不是故意的?” 阎埠贵眉头紧锁,一脸的愁容。
本来想着,没有肉也就罢了,要是能有傻柱掌勺,炒上一些可口的素菜,那这聚餐也还算过得去。可现在倒好,傻柱这家伙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溜出去了,一直到现在都不见回来。
刘光天、阎解成等人在外面找了好大一圈,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却依旧不见傻柱的踪影。
脸色愈发难看的易中海,重重地叹了口气:“唉,这个傻柱,就是不让人省心。”
易中海满心纠结,实在想不明白,傻柱的报复心咋就这么强呢?回想起昨天晚上,他和老阎都没对傻柱说过一句重话,撑死了也就是刘海中当时因为气不过,说话稍微冲了那么一点。难道就这么点事,就被傻柱深深记恨上了?
那可是五十块钱啊,就这么白白打了水漂,连句抱怨的话都不能说,这也太矫情了吧?易中海那是越想越气。
再想想以后,就傻柱这火爆脾气,真能指望他给自己好好养老吗?易中海不禁打了个寒颤。万一等自己老了,哪句话说得不合傻柱心意,那家伙的驴脾气一上来,说不定真敢狠下心来饿死自己。
想到这些,易中海只觉得一阵寒意从脚底直窜上心头,一时间,满心都是忧虑,眼神中尽是迷茫与担忧,呆呆地望着那冒着热气的大锅,陷入了无尽的沉思之中。
“瑞华,带几个人,开始蒸窝头吧。” 阎埠贵吩咐道。时间差不多了,总不能一直干等着傻柱,该准备的还得继续准备。
杨瑞华、周桂荣等几个妇女听闻,立刻手脚麻利地忙活起来。其他闲着的人也纷纷加入了择菜的队伍,一时间,中院里弥漫着一种忙碌又热闹的氛围。
................
“呦呵,三大爷,搞得都不错嘛!”
这时,许大茂和娄晓娥从亲戚家回来了。许大茂斜挎着个包,包被撑得鼓鼓囊囊的,不知道装了些什么好东西。
阎埠贵一看到许大茂,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脸上立马堆出一副讨好的笑容,热情地说道:“大茂,你回来得正好,骨头汤马上就好了。”
“三大爷,我谢谢您了。” 说着,许大茂随手从包里抓了几颗花生,递到阎埠贵手里,随后又接着说道:“我就不在这里吃了,早就和小正说好了,中秋节我们一起过。”
说着,许大茂嫌弃的往锅里瞅了一眼,除了骨头就是汤了,真是名副其实的骨头汤。
“大茂,大茂……” 阎埠贵还想再劝劝,可许大茂和娄晓娥头也不回,径直就走了。骨头汤有啥好喝的,为了中秋聚餐,刘正可是准备了一只十斤重的大鹅,有肉吃,谁会留在这里喝汤?
“哼!这个许大茂,一点都不懂得团结邻里,早晚有他后悔的时候。” 易中海看着许大茂离去的背影,不满地嘟囔了一句。
此时的刘海中正靠在抄手游廊的柱子上,已经打起了呼噜。昨天晚上他睡得太晚,这会坐的时间一长,上下眼皮就一直打架,实在是困的不行了,倚在那里就睡着了。
“他李婶,回来啦,来坐下歇会,一会就可以喝汤了。” 前院李婶带着李小胖走进中院的时候,有相熟的邻居热情地打着招呼。
“不了,今天去小正家,下次吧。” 李婶婉拒道。她与院里这些人关系也就那样,普通的邻居而已,再说了,用光溜溜的大骨头熬的汤,有啥好喝的?她拉着李小胖的手,脚步匆匆地离开了。
“他李婶,去刘正家吃饭,还要收礼吗?” 眼尖的人一下子就看到李婶手里拿着的一双布鞋。
“礼尚往来嘛!” 李婶简单回应了一句。
没过多久,后院的李卫兰也带着儿子李大壮从外面回来了。她和熟悉的人打了声招呼后,同样直奔后院刘正家。
“唉!” 阎埠贵看着这一幕,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到现在为止,后院除了刘海中那一家子和聋老太太,再也没有其他人参加聚餐了。他忍不住在心里埋怨,也不知道刘海中是怎么管理后院的,就知道睡觉,真是个废物。
不一会,王瘸子和陈木匠一前一后也回到了四合院,各自提着一份糕点,路过人群的时候,隐隐散发着甜香。
院里人看到他们手里的糕点,眼都直了,不自觉的咽着口水,眼里满是羡慕和馋意。
紧接着,隔壁院的高平安扶着奶奶缓缓走进了95号院。高老太太一头花白的头发,却梳得整整齐齐,虽然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精神头还算不错。一进院子,她便带着和蔼的笑容,与那些相熟的人一一打过招呼,随后,径直朝着后院走去。
院里的人望着高平安祖孙俩两人的背影,不禁感慨万千。大家心里都清楚,自从高平安是沾了刘正的光,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看到这一幕,更是羡慕不已。
一些家长看着自家孩子,眼神瞬间变得复杂起来,心里暗自埋怨:自家孩子咋就这么不争气呢?整天就知道跟阎家、刘家那几个没出息的孩子混在一起玩。
明明他们与刘正才是一个院里的人,结果好东西都便宜了外院的人。要不是这会大家都在中院聚集着,他们恨不能立刻把孩子揪过来狠狠的教训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