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天师点出姓名的三人,皆是三十六亲传弟子里面修行的佼佼者。
蓱按辈分排第三,便是刚刚众弟子话语谈笑间的三师兄。
玄排十七。
在三人里良排第二十八,入门时间最晚不说,也是身世最凄惨的一个。
本是京城居民,父母都在黑水蛟妖脱困当日命丧大爆炸,只留当时年纪尚小的良一人苟活于世。
碰巧,良在街头游荡之时遇到了老天师。
老天师当时还未接任龙虎山天师之位,却见其可怜,将他带回龙虎山。
最后稀里糊涂拜入龙虎山,成了老天师名下第二十八亲传弟子。
“明日我等即启程前往北陕。”
老天师说完,沉吟片刻后补充一句,“至于那朱明皇室的圣旨,就对外称老夫闭关未出!”
“是!”
在场弟子齐刷刷鞠身称是。
看架势,老天师此番前往北陕是为打探虚实。
先看看这些神秘强者到底要做什么,再做打算。
只带三个弟子也是方便届时见势不妙,四人好跑路。
老天师自觉真要对上那晚拖曳云彩的存在,再多弟子也无济于事,反而是拖累。
翌日。
四人加马往北陕而来。
在本就有的修为加持下,赶路速度极快。
不过五六日,便从龙虎山进入河南地界,打算乘水路进入北陕地界。
可接下来听闻的一则消息,让老天师等人面面相觑,脸上皆是惊愕神色。
原来。
那崇祯为对付北陕姜氏军,责令各地清剿流民军的明军奔赴北陕,据称有四路大军,自号二十万之众!
反观姜氏军在北陕声势不小,但传闻言其军力不过三四万。
二十万对三万。
优势在崇祯。
然而。
姜氏军没有回防坚守的打算,反而出北陕,经平阳府进军河南地界。
用项大爷的用兵之法来说,就是不管敌有多少,只管攻敌要害一处便是。
这要害,自然就是洛阳了。
对此,华国也很感兴趣。
毕竟他们从满穗口中得知,洛阳有一千年豚妖。
关于妖怪与妖力的研究,华科院的研究进展并不快。
这倒也正常。
作为一种全新接触的力量体系,光是解析其运作原理都是一大工程。
而如果有千年大妖充当实验数据,想来研究会快上不少。
所以华国这边早讨论一番后,选择介入洛阳一战。
再说势如破竹的姜氏军,靠着项大爷的指挥,以及远超同时期的技战术装备,可谓是所向披靡。
外人自是不知区区数万姜氏军,为何能打得沿途明守军丢盔弃甲。
倒是崇祯收到的消息,记载了一二内情。
“那姜氏叛军装备了大量火器?”
崇祯看着密报所言,眼中闪过几分异色。
他对火器并不陌生。
自打朱元璋立国以来,明军当中就有神机营这一建制。
起初装备最多的是火炮,而后便是各类火铳问世。
例如辽东边军中,就有装备一种名为三眼铳的火器。
只是明末时期的明军火器,做工质量参差不齐。
这对火铳来说,无疑是致命缺陷。
稍不注意就有炸膛的可能,别说杀敌了,自己反而因此受伤,甚至丧命。
至于火器的其他种种缺陷,让其在明军看来,不如弓弩好使。
在得知姜氏军装备有大量火器时,崇祯很是不解。
既然火器如此不堪一用,为什么沿途明军逃的逃,投降的投降?
崇祯自是不知道。
当沿途穷得都快吃草的明末军户得知姜氏军打出的投降待遇,眼睛都红了。
什么?!
一日三餐,两干一稀?还满饷!
如果姜氏军把明降军招入自家充数,人数能翻个两三倍。
当然也并非所有明军都选择弃暗投明。
也有不少死战,然后被远超这一时代技术的火器凎碎。
说回崇祯。
他在收到洛阳告急的消息后,犹豫起来。
原因无他。
洛阳有一藩王,号福王。
说这福王,从明神宗到崇祯四朝,皆恩荣加身!
于是。
前往围剿北陕的四路明军收到消息,让其驰援洛阳。
任谁都能看出来。
此乃皇帝生怕福王有什么差错,故而下旨。
同样得知这个消息的老天师四人,自然改道往洛阳而来。
沿途,位于洛阳周边官道的客栈。
老天师皱眉望着店内打斗的三名弟子与七八个店家小厮。
并非什么偶遇悍匪,只是撞上了黑店。
而且这黑店,还不是活人开的!
看那几个店家小厮身后暴露的狐狸尾巴,便知其为妖怪。
这伙成精狐妖聚集起来在官道开了家黑店,有道是: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填去河。
也不知这客栈开了多少年,唯有门口大槐树树荫如盖,阴气森森。
不过今日,狐妖撞上铁板了。
老天师入店后,一眼就看出这些店家小厮不是人。
随即就是一番全武行。
瞧老天师这三个弟子,各个深藏不露。
三师兄拳头闪着金光,一拳一个!
良虽说辈分最小,手持一柄道家法剑,但身边横七竖八躺满了狐妖尸体。
很快,打斗动静消停。
“呸!”
玄面容不善的朝地上散发着腥臭味的狐狸尸体啐了一口唾沫。
“师父,我们来了这洛阳地界,遇到多少波妖邪了?”
三师兄萍准备放火烧了这黑店之余,不由抱怨起来。
这动荡年间,早听闻洛阳繁华,却不想竟有如此多妖邪藏匿?
老天师不语,只是皱眉摇头。
以他之见,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才是。
那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老天师不知,暂且压下心中疑惑后,带着弟子继续往洛阳进发。
快到地方了。
与此同时。
随姜氏军来到洛阳城郊三十里处的华国特异局干员。
“临时机场,就修在这里吧。”
方良看了一眼周边地势,点头道。
不提得知姜氏军抵达洛阳城下,城内乱作一团的明军。
可让洛阳城内没想到的是。
直径在城外三十里处驻扎下来的姜氏军,在探子口中,说对方在搭建营寨。
得知这个消息,城中明朝地方官员长舒一口气。
能拖延时日就好,朝廷援兵可还在路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