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小皇帝就召见各位大臣上朝。
李云志三人就站在小皇帝指定的特殊位置。
今日是三国来使朝见的大日子,就连多日不临朝的太后也开始垂帘听政了。
叶瑾寒看着站在一旁的李云志觉得格外的安心。
小皇帝还没发话太后就开口了:“这就这金科的状元,榜样和探花吗?
长的倒都是一表人才,尤其是这状元郎,也不知道是徒有其表还是有真才实学。
皇帝如此器重你,你可千万不要让皇帝失望啊,更不要让哀家失望啊。”
太后这话明摆着是针对李云志。
因为李云志已经明确是皇帝阵营的人,至于韩婴和谢文渊目前还没有明确站队,不少势力都在私下拉拢他们。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太后的人,至于他们有没有投诚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至少在表面上太后并没有难为他们。
李云志心道这老太婆第一次临朝就要给他下马威,可见对叶瑾寒这个儿子有多差劲。
小皇帝有这样的亲娘也是怪让人心疼的。
李云志从容不迫的回道:“太后娘娘谬赞了,臣愧不敢当。
臣才疏学浅,得蒙皇上和各位主考官的器重,日夜深感不安,唯有竭尽全力报效皇上和朝廷才能缓解一二。”
太后听到这话,冷笑一声:“不愧是金科状元,果然是伶牙俐齿。
哀家听说你极力主张跟三国来使较量一番,今天就看你的表现了。
若是能为我大魏争得脸面,哀家和皇上必然重重有赏,若是丢了我大魏的脸面,后果可不是你一个小小的从六品编撰可以承担的起的。”
太后这是铁了心的要给李云志扣上一顶帽子,叶瑾寒气的脸色已经铁青了,他这母后果然是一点也见不得有人效忠他。
他刚想开口维护李云志,就听李云志反驳道:“太后此言,请恕微臣难以赞同。
不是微臣主张与三国来使较量,而是我大魏乃泱泱上国,被这等鼠辈挑衅较量本就是一种耻辱。
若是按照有些朝臣的建议,赏给他们金银珠宝和粮食,这跟割地赔款有什么区别。
我华夏文明传承几千年,有几个朝代像这种小国卑躬屈膝割地赔款的,若是有那必将是子孙后代的耻辱,受到后世的唾骂,遗臭万年。
我是羞与跟这等人为伍的。
微臣身为大魏的一员,别说承蒙皇上器重位列朝堂了,就算微臣只是一个普通的小百姓,只有大魏有需要微臣也是要挺身而出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若是太后觉得微臣有错,那微臣甘愿受罚。”
李云志的这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出在朝堂上顿时引起一片喧哗。
这些朝臣中不乏有精忠报国的人,他们当时无论是科考读书还是披甲入伍都是为了做出一番大事业,都想在史书工笔中留下浓重的色彩。
只是沉浸在朝堂时间久了就学会了权衡利弊争权夺势。
今天李云志的一番话倒是勾起了他们的初心。
所以有不少人站起来支持李云志。
当然大部分人还是明哲保身,这李云志毕竟敢当朝怼太后,还要面对三国来使,能不能活着下朝还不好说呢。
太后被李云志的话气得不行,但是她又反驳不的。
李云志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是堵得她哑口无言,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尚且能为国家兴亡考虑,她身为大魏的太后若是因此处置了李云志,恐怕立马就能引起民愤。
太后强忍着怒气说道:“李爱卿果然生了一张利嘴,希望你的才华能配得上你的这张嘴。”
叶瑾寒见李云志并没吃亏这才对着九喜说道:“宣三国使臣觐见!”
很快三国来使就联袂而来。
李云志看了一眼,这三国来使果然很有特色,尤其倭国个头足足矮了半个头,一撇标志性的小胡子。
一看就是让人起杀心的长相,若这不是在朝堂上李云志恐怕就要动手了。
这三国使者倒是规规矩矩的给小皇帝行了个礼,叶瑾寒声音冷淡的说了句平身。
而后说道:“朕竟不知三国使者何时如此交好了?竟然结伴前来朝见。”
倭国使臣北原苍介率先开口回道:“大魏皇帝陛下,我们倭国这几年跟高丽和匈奴一向交好。
而且我们天皇陛下还准备跟两国联姻呢。
这次我们一起出使大魏也是听说大魏兵强马壮,国富民强,人杰地灵,所以特意来见识一下。
大魏向来以大国自居,我们都很开开眼界,还望大魏皇帝陛下准许。”
倭国使臣的话一出,高丽使者和匈奴也纷纷跟着附和,一看这样子就是私底下早就勾结好的。
叶瑾寒自然也早就知道了他们的目的,但是这使臣当朝提出来他又不得不应。
他看了李云志一眼,李云志轻轻的点了点头,叶瑾寒就开口问道:“不知道你们想要如何开眼界?”
北原苍介得意的回道:“我们每国设置三道考题与贵国比试,文武不限。
若是贵国能应了我们,以后我们愿意俯首称臣,年年朝贺。
但是若是贵国输了,我们倭国要的不多,白银五十两两,粮食十万石,至于其他的金银珠宝大魏的皇帝陛下看着赔偿就行。”
这话一出朝臣们顿时像炸了锅一样,但凡还有些血性的大臣都为此愤愤不平。
就连当朝首辅林克远都听不下去了,他一甩衣袖说道:“你们倭国真当我们大魏是傻子不成吗。
你们输了只是俯首称臣,我们输了却要赔上真金白银。
我们要你们朝贺有个屁用啊,你们这些番邦小国本来就是我大魏的臣子,居然还有脸在这里大放厥词。”
李云志看了林克远一眼,这老东西倒是还有些血性,脑子也算清醒,倒是比太后那个只会弄权的老女人强了不少。
倭国使臣北原苍介听到这话眼神里闪过一丝阴毒,随即又恢复正常。
“难不成你们是看我们三国联袂而来,不敢应战了吗?
这要是传出去,大魏这泱泱上国的脸面可就保不住了。”
这倭国使臣倒是心眼子多,还知道用激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