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弟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若连此等小事还需上报安乐王,岂不笑我等无能?”
关张二人对视一眼,哎,大哥还是胸怀大志,想着招贤纳士为己所用啊。
单只一个吕布的话,还不足以证明,也许大哥是为了守住徐州也说不定。
且先看看再做定论不迟。
于是刘关张三人,打马出城,前去会见吕布。
令刘备始料不及的是,自己为了树立礼贤下士的形象,放低姿态客套几句。
吕布竟对自己,以弟相称。
这说明,吕布完全没有做小弟的想法,而是想当大哥呀。
张飞那爆脾气,于公于私,都无法容忍此事,当众怒骂吕布,令他无比难堪。
吕布想转投他人。
刘备担心多树一个敌人,对将来不利,急忙赔礼,请吕布驻军小沛。
回到下邳城,关张二人,始终不见大哥给安乐王写信,不免大为失望。
转过头来,张飞径直来找关羽,来到关羽家中,二话不说,只顾闷头喝酒。
酒过三旬,这才问道:“二哥,大哥此举究竟何意?吕布那厮,乃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其狼子野心,连藏都不藏一下,全都写在脸上,连俺都一眼看出,他对徐州怀有非份之想,徐州可是安乐国的啊。”
关羽当知道,三弟还有后话没好意思说出来。
徐州是安乐国的,大哥也是蒙安乐王委以重任。
可却背着安乐王,把一个意图鲸吞徐州之人,引狼入室,大哥究竟意欲何为?
关羽也不好说什么,毕竟都是拜把子的兄弟,事情还没发生。
可明显察觉到,大哥是想为自己树立形象。
好叫天下人知晓,他连敌人都能招揽,何况别人了。
明显怀有不臣之心,仍然想借徐州之力,成就他的大业。
“事到如今,你我也只能多多相劝,但愿能令大哥回心转意吧。”
这个大哥,别的方面都挺好,就是他的创业理念,现在跟二人的忠义理念,发生了冲突。
大哥口口声声以匡扶汉室为己任,救黎民于倒悬为目地。
可现在有个安乐王,他于救民一道,远胜于你。
又贵为安乐王,把整个北疆都给治理好了,只等时机一到,就能荡平天下,复兴汉室。
这么好的主公,如此重用于你,你却仍想着叛离主公,自创大业。
你的信义在哪里?你的仁德又在哪里?
可关张二人,毕竟重情重义之人,不到无法挽回的局面之时,绝不会轻言抛弃。
次日后,二人总是时不时的劝诫刘备。
刘备都是找借口搪塞过去。
虽然曹操对刘备入主徐州大为不满,但他此时,忙着迎奉天子,迁都许县。
反而是袁术听闻之后,立刻派兵征讨。
刘备留张飞守下邳,自与关羽前去迎击。
在两军相持时,袁术见久攻不下,派人送信给吕布,并送20万斛粮食做筹码,让其攻打下邳。
恰逢张飞因酒,跟下邳国相曹豹率领的丹阳军打了起来。
曹豹抵敌不住,被张飞一矛刺死。
丹阳军将领许耽勾联吕布,里应外合之下,张飞大败出逃出城,吕布一举攻取下邳城。
此时因为刘备的历史轨迹发生了严重偏差,还没娶到媳妇。
张飞没有了丢嫂的心理负担,跑来见到刘备关羽,嘴上问大哥,眼睛却看着二哥在问:
“大哥,下邳城于我手中失陷,我当如何是好?”
刘备心中大喜。
安乐王军规森严,这样一来,翼德岂不为我所用?
“如若殿下得知,会如何治我三人之罪?”
张飞也不知道,看向关羽,他俩离的近,来往更多。
关羽:“未可知也,安乐国用兵至今,未尝一败,哎,不想今日,不败之名,被我兄弟三人所破。”
这令关张二人,无比自责。
也令二人深深感觉到,纵使我兄弟三人联合,单论用兵一道,也与安乐王相去甚远。
人家地盘越打越大,徐州刚到我们兄弟三人手里,还没捂热乎就给丢了。
张飞:不得不说,下邳城丢失,虽然俺张飞难辞其咎,可这也与大哥贸然招揽吕布,不无关系。
如果没有吕布发兵来袭,俺也不至于丢掉下邳呀。
现在好了,整个徐州,前有吕布,后有袁术,竟无我三人的容身之地。
刘备:“若此时上报安乐国,纵使殿下不降罪我等,可丢掉整个徐州,我等又当如何自处?”
二人也知道,丢掉徐州,难不成还能回去让安乐王,发兵重新夺回去吗?
就算夺了回去,那也是安乐王夺回去的,却是在我们手里丢的。
张飞:“一人做事一人当,徐州是俺丢的,俺去向殿下负荆请罪去,此事与大哥二哥无关。”
刘备:“你我兄弟三人是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即便请罪,也应由大哥前去,但在此之前,我等何不夺回徐州?”
二人也觉,唯有如此,方能将功折罪。
结果就是,兵临下邳城下,吕布派下邳城本土守军守城。
刘备军中的下邳人,见自家亲人守城,顿时无心攻城,使得军心大乱。
吕布趁机出城暴揍刘备军。
刘备军只得南逃,又遇到袁术大军,又被暴揍一顿。
只得领着残兵败将,退到东海之畔的海西县。
正当粮草尽断之时,吕布因为袁术食言,许诺的20万斛粮食不给了,而与刘备重新交好。
自称徐州牧,表举刘备为豫州刺史,让他去守小沛。
关张二人在刘备的一再忽悠下,立志要再征人马,夺回徐州。
而在这一通乱战之下,二人各自带来的三千人马,已经所剩无几。
因为刘昊打从发兵救徐州之时,就想好了在徐州给刘备挖坑。
担心神策营的电报无人机被刘备忽悠走,所以出兵之时,就没带神策营。
关张二人自觉夺不回徐州便无颜回辽东,只得跟随刘备一起去守小沛。
临行之前,关羽手书一封,命人送去安乐国。
然而书信到达荀彧手中,就到此为止,石沉大海,了无音讯。
也不知那昏君是如何想的,要放弃徐州吧,还白白搭进去两员上将。
锅全是自己的,他可倒好,去了新高唐县后,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人去了哪里,不得而知。
只知道他把那条飞一样的艇留给了甄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