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读者留言,懒得转述,直接贴原文:
“腹黑的作者你好。听完了你的整本书,我突然有个想法.是这样的;我是湖南湘西的。
我抖音搜了一下卖腊肉的人挺多,但是就像你说的,我可以复制嘛。
剧本是这样的,就是我旁边有四五个哑巴,家里都挺困难的,还有一家两个癌症患者都是中年,我想拉他们一起来卖惨,去找各种文本来参考怎么情真意切的忽悠人,博取同情心,正好还有一个免费的土房子。
把它给咋破,让那位癌症患者住进去,更好的卖惨,在这个残破的土房子里面让他们卖自己家做的腊肉维持化疗的费用,反正就是一个惨字了得。
剧情抖音模仿。
腹黑作者给点建议。腊肉这个利润有点大,正好我老婆的大哥有腊肉工厂。”
牛逼。
你t娘d简直是个天才啊。
不过戏过了点啊,哥们儿。
你分两个号,哑巴归哑巴的卖,癌症的归癌症的卖。
你别把他们混在一起,否则的话是有点过了,人家一看你真的是,太惨了,太惨的话观众会反胃,晕眩产生休克的。
要比较惨,这样子他们又吃得消,看下去又可以被这件事情所感动。
就都不用说什么话的,直接拿个那种纸板子上面用水彩笔,黑笔记号笔啥的写点字。
产品就弄一个那种晾衣的架子在边上,那么挂着就跟输液瓶一样。
就这么举着这个牌子,从故事到产品内容都用这种形式不停的换牌子展现,然后一脸就是跟死了妈一样的惨。
然后呢,除了这个牌子,哑巴还可以把自己的残疾证拿出来当做证据,别被那些黑子给影响带节奏,直接一个证据砸摄像头上,让黑子无话可说啊。
唉,真的可以把他的检验报告偶尔拿出来修一修,也是防止这个一些黑子啥的过来带节奏,当然有一些黑子可能就是竞争对手,免不了。
所以必须得铁证如山给他们,让他们无力反驳。
你简直服化道都完美,你这个可以,做出来的话绝对戏剧点拉满了。
农村土房子残疾人和癌症患者,然后卖的也是符合这个场景的产品,腊肉也很乡土气息浓重,调性统一。
你这会儿要是干起来的话,没准你大哥他老婆,啊不,你老婆他大哥未来得管你叫哥了。
去吧,去卖惨去吧,去卖。
行了,我们来看下一个同学:
“作者你好,我今年23,因为一些家庭原因,贷款担保,父母不合,婆媳【我妈】不合,和姐姐年龄差距大。
因为这些原因,此前一直内心状况浑浑噩噩,时而开心,时而沮丧,并且恶性循环。
很难觉醒,最近一两年才意识到,我需要重塑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真正的去做一些事情,但周围的环境中全是打压的声音,使得我在自我调整的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自我怀疑,自我内耗,我确实从小就心里一直有个念头,我是个要干大事的人。
现在也有意识的去实实在在的去做应该干的事,但这种环境让我痛苦,因为不断调整带来的自我内耗,我下意识在纠结,我要不要直接了当的去选择成为什么样性格的人好了,还是很有耐心的去调节,去深思自己想要去变成的样子
这种坚持思考真的是有意义的吗?”
你在这种环境下坚持思考,说实话没啥意义,他们多打压你一句,你又会被打回原形,又要重新开始思考。
你一直被推进一个情绪的漩涡当中。
你又要亲自从漩涡当中走出来。
但是他们一句话很轻易的就可以把你再推进去,本身在这种家庭生存就是很窒息的一件事情,就好像你被推进了真正的水里,一个深水区,你每一次都要自己游回来。
那很简单嘛,你下次真正想要脱离深水区呢,你就从这个游泳馆走出来。
你去操场啊,你去篮球场你去任何地方,但是你远离这一滩水。
首先你已经23岁了,应该已经毕业在上班,想尽你的一切办法远离这些人,所有人,六亲不认,跟吃鸡缩圈一样的,逃开这个地方。
他们就是毒圈,就这么简单。
然后那肯定去选择你想成为的人去成为啊,就这么简单
其实所谓的你的思考的意义也是为了找自己,你去模仿已经成功的人,你也不可能去挑你讨厌的人去模仿。
你一定挑你认可的人去模仿,其实也是在找自己。
无论你是思考还是直接去模仿一个已知的存在的成功的你认可的人,都是在找自己的过程。
所以这个是完全没有必要纠结的,因为殊途同归,但是重点是你一定要远离毒圈,否则的话一切都白搭,你哪怕去挑选一个人去成为,他们也会打断你的施法。
重点是你得先从毒圈里逃出来,否则你会死的,兄弟。
要不你就先专注于自己的事,当他们是傻x,当他们是空气,利用他们,利用他们的空间,利用他们给你做饭,先做出点成就以后,在毫不留情地抛弃他们逃走。
就这么简单。
垃圾的原生家庭没法多待,你待的越多只会让你更加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垃圾。
你就改变客观现实,你才能让你的内心从一开始就没有这些问题。
解决问题是很累的一件事情,最好解决的问题就是从一开始就没有问题。
多听点说唱摇滚,这类激发野性的音乐,多看点励志的书,这心理不就调整过来了嘛。
行了,下一个同学:
“有心理学书单推荐吗?我自己也看了一些,但是感觉并没有那么大的用处,大多数是纸上谈兵或者是讲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当你感觉大部分都是纸上谈兵或者讲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常识的时候,可能是你在心理学这方面看的时候已经够多了,所以就别看这方面了,你可以去看下一种了。
我个人当初主要就是看了一些弗洛伊德荣格和阿德勒。
当然我这性格,肯定首选支持阿德勒,其次荣格,弗洛伊德这哥们的理论,我感觉有点米青虫上脑。
另外李小龙的访谈里头其实有蛮多心理学哲学方面的内容,可以去看一看。
包括很多日本的小说和动漫里头也有很多这方面的东西。
因为这方面你要说理论,那确实就这么些理论。
但是你要说含量,元素,心理学方面的思考,反映心理学的情节。
那就在很多艺术作品当中都有体现,都足以让人更加懂得人性,比方说《致命Id》,《8mm》,《七宗罪》,《禁闭岛》。
像有些大佬,其实看的书也很少,但是看的东西很精髓,可能就是靠一本日本漫画当做自己的信仰,把自己想象成漫画中的某个角色。
把那个角色的性格内化到自己的身上,就足以支撑自己走过很多艰难困苦,直到成功。
我个人的话,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就是工藤新一,因为他足够理性,一切都是从推理的角度出发。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真心爱钱的人,终将会发财。
——分割线——
老规矩,来点正反馈。
一人一个用爱发电,两个三个也行。
有条件的上个大的,没条件的老老实实用爱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