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伸手欲去抢药,
公主眼疾手快,连忙将药揣进怀里,转悲为喜道:“嘿嘿,你抢不到。”
“阿发,谢谢你,我去给父皇喂药去了。”
说着,一蹦三跳地出了房门。
李晓明又想起一事,冲着公主大喊道:“服药期间,可万万不能让陛下喝酒呀!”
看着公主消失的背影,也不知她听见了没有。
李晓明忧心忡忡,也无心去找郡主了。
倒不是担心阿莫西林会把皇帝毒死,
只是担心这成朝内部争斗如此激烈,公主一个小女孩也在旋涡之中,要是万一太子倒台,那她可怎么办?
他本就是个多愁善感之人,深感参与事件越多,身边密切亲近之人越多,自己所受羁绊就越大。
如此一想,倒是横下心来,为了好朋友公主以后能有个依靠,
就心甘情愿地为太子牺牲一次,将建宁王铲除,尽量保证太子上台吧!
站在门前,看看天,感觉天空阴沉,乌云密布,就如同他的心情一样。
于是哪也不去了,又在房间里将引药,点火用的麻绳都一一查验一遍,又在脑海里将刺杀步骤反复推演几遍,
安心在房间里养精蓄锐,
一天都没有动静,也不知李许到底什么时候安排自己行动。
晚上吃过饭,李晓明还是忍不住,偷偷溜出太子府,一路往福喜驿馆而去,
上得二楼,怕惊动拓跋义律,也不敢敲郡主的门,只把嘴撅起,对着门缝,嘘声呼唤道:“郡主,郡主......”
嘘了两声,义丽便开了房门,刚要开口叫发哥,
李晓明连忙道:“小点声,别惊动了你哥哥。”
义丽会心地一笑,将李晓明迎了进去,美女的房间不知为什么,总是自带香气,
李晓明刚想开口说话,忽见摇曳的灯光下,
郡主秀发凌乱,只披着衣服,露出洁白光滑的玉颈,香肩也隐隐约约可见,
李晓明虽然人生经历丰富,平时自诩为正人君子,但是君子也是男人,禁不住一阵心神荡漾,
郡主看见了他这副样子,将衣服裹的紧了些,脸色红润,嗔怪道:“发哥,你看什么呢!”
李晓明连忙清醒清醒脑子,说道:“义丽,我这两天就能脱身了,你给大单于说一声。”
义丽喜道:“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到时候,我处理完事就来驿馆找你们。”
“好,我明天就让哥哥去买马去,到时候咱们三个一起回家。”义丽幸福地说道,
仿佛看到了三人一路游山玩水,往草原而去的情景。
李晓明壮着胆子走过去,一把搂住义丽郡主,郡主虽是草原女孩,但还是被羞的满脸通红。
李晓明嗅着郡主的长发,但觉心旷神怡,身心受用。
郡主也没有反抗,过了一会,轻轻说道:“哥哥还在那边呢!”
李晓明正忍不住毛手毛脚,忽然听见隔壁似乎咳嗽了一声,吓了一跳,
急忙松开手道:“那咱们就这么说吧,给你,这些用来买马和咱们路上的花销。”
将一个马蹄金塞给了郡主。
郡主推辞道:“发哥,你给我的银子都还没花呢!”
李晓明笑道:“以后我的就是你的,我还有好多呢,以后都归你你管。”
郡主这才收下金子,
李晓明辞别郡主,悄悄出了房门,又贴耳听了听拓跋义律房中的动静,
只见黑灯瞎火,静无声息,这才放心,
一路回到太子府自己的住处,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
到时候可怎么穿过匈奴,或者石勒的地盘呀,这它吗可也是个大难题。
直到第二天,天蒙蒙亮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李晓明,
披衣开门一看,只见李许手里拿着个包袱,神色匆忙而来,进到屋里,
对李晓明道:“晓明,建宁王今日上午去皇宫向陛下辞行,下午出发,
因此时冬季,城南都江(岷江)水少,不能行大船,
他们需到城南百里处的锦江与都江的交汇处,换乘大船回到建宁,
我已派人提前勘察好地形,那边的两江汇合处有一山,名为彭祖山,你可在半山处设伏,居高临下一炮杀之。
完事后从山后回转,到山脚下换了衣服,骑快马到城南,弃了马走着进城回来即可。”
“好,我这就出发。”
李晓明答应了一声,不再犹豫,
换了李许包袱里的粗布短袍,将小推车推出,见外面有辆驴车,
另有两名做农夫打扮之人,虽穿着粗布短褐,作农民打扮,
但两人都目露精光,小臂上肌肉发达,一看就知是勇武之人。
李许介绍道:“这是李尘和李影,是我的贴身心腹,让他们协助你,万无一失。”
李晓明问道:“我要不要向太子殿下说一声再出发?”
李许笑道:“太子昨晚去皇宫侍候陛下去了,还没回来,他已知道此事,
你尽管去就行了,我摆好酒宴,专等你夜里回来咱们一醉方休。”
李晓明不再多言,再一次检查了小炮、子炮、火绳等物,
与李尘、李影二人合力,将小炮带小推车一并搬上驴车,
李尘在前牵着缰绳走路,李影坐在车前面驾着辕,李晓明坐在车后,刺杀小组出了太子府,往城北而去。
三人到城北时,刚好开城门,从城北出城,又绕到城南,一路往彭祖山而去。
因情知道李尘和李影说是协助自己,其实监视自己的成分更大些。
李晓明也懒得装样子,一句话也不和二人说,只是身上盖着块麻袋打盹。
驴车行的不快,一路晃晃荡荡,
今天是个大阴天,小北风刮的嗖嗖的,
李晓明心中有感,此情此景,正是: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归还。
突然想起了荆轲,不禁心中感叹,
自己用小炮刺杀,杀完还能跑,心里都忐忑不安,犹豫了好多天才真正下定决心,
那荆轲竟然明知一去不归,还能带着匕首与秦王在大殿上贴身搏斗,这需要何等的胆量?
想到后来荆轲被秦王砍断大腿,又被五马分尸而死,惨烈无比,不禁又害怕起来,
那建宁王李寿,可是带着百十号骑兵而来,万一我行刺失败,没能跑得了,被他的人捉住......
这种天气,这个场景,想那建宁王也是饱读诗书之人,难免也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荆轲,
遇刺之人,肯定对刺客恨之入骨,
他身边有那么多匹马,想必也会将我拴在马上,一拉五瓣。
那可太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