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仁说:“皇后娘娘,我们小主说,她从爆出了怀孕后,送往我们钟粹宫的吃食和用品都是有毒的。
这些吃食都是寒凉伤胎的东西,这些东西里都是用麝香和红花泡过水的。如果用了,非滑胎不可。”
皇后:“居然还有这种事?放心,本宫一定调查清楚,然后给你们一个交待。”
纳吉格:“谢谢皇后娘娘。”
她说话都很慢,一急就是蒙语了。
看她说话,皇后也后悔了。
一个蒙古女人,长得黑不溜秋的,又不得宠,自己何必打她的胎呢?
所以,皇后一再保证,今后再也不会出现这种事了。
纳吉格看皇后的样子,估计她也不会在动手了。
于是,纳吉格就开始哭。
皇后头疼了。
这不是说了给她做主,说了往后不会出现这种事吗?
但纳吉格听不懂啊,她边哭边叽里咕噜说了一大堆。
主仆俩人都在那里说。
大殿里谁也听不明白他们说什么。
可在景仁宫里哭也不是那么回事。
就这样过了半个时辰,前面皇上才有话传过来:“封和贵人为嫔,封号不变。七日后举行封嫔仪式。”
看吧,就说皇后这里哪能没有皇上的眼线。
再说了,她一大早晨带了她宫里所有伺候她的八个人都出来了,在长街上就是一道风景线。
而且,众人还都拿着那么多东西。
纳吉格还走走停停,直到差不多过了请安时间了,才走到景仁宫。
估计那个时候,皇上就听到信了吧。
纳吉格达到了目的,对着皇后用蒙语汉语说了很多话。
娜仁翻译说:“皇后娘娘,我们小主说,她现在可不可以用钟粹宫小厨房?那样能吃到热乎的东西。喝热水也方便?”
皇后能说不行吗?她可是大度仁慈的皇后呢。
再说了,那些加料的东西,聪明的估计都要怀疑她了。
于是,皇后说:“本宫也正要说呢,你们钟粹宫就用那里的小厨房吧。材料自己去大厨房里取。还有,和嫔就在自己宫里养胎吧,不用过来请安。”
纳吉格谢了皇后就走了。
纳吉格心里长舒一口气,嫔位终于拿到手了。
到时候,她生了三个小阿哥,哪怕不能继承皇位呢,可一个妃位是跑不了的。
这就是今天的目的。
本来要是皇后不给她下药,她还要自己弄点出来呢。
这下好了。
纳吉格一路上也不敢笑出来。
随后的日子,纳吉格舒坦极了。
只是皇上就过来看了她一回。
过年的时候,年宴上纳吉格出席了。
她要在宗亲们面前留下个印象。
而京中的那个姑奶奶也过来和她打了招呼。
姑奶奶说:“纳吉格,你是好样的。真的是好样的。我们都没有想到啊。你好好保重自己,生一个小阿哥出来。咱们蒙古人终于又有皇子了。”
纳吉格看着姑奶奶就笑。
一直点头点头。
然后就偷着告诉姑奶奶:“姑奶奶,我肚子里是三个。”
姑奶奶:“啊??真的?长生天保佑,长生天保佑。不过,生的时候怎么办?我给你安排产婆吧。”
纳吉格:“姑奶奶,不用,我自己会安排好的。放心。”
她可不用她们安排。
这皇上最是疑心重。
她们要是安排产婆,可不是个小工程。
而且,自己可以催眠的,谁安排的都不怕。
就是大家说的毒蛇端妃,这时候她也不会做出什么去母留子的动作。
现在要是有个阿哥,华妃可不会允许她养。
她要想养孩子,华妃这个拦路虎必须要搬走才行。
话说回来。
因为是冬天,年宴都在太和殿里举行,所以,大殿里很冷。
纳吉格穿得多,所以,谁也没看出来她的肚子有多大。
当然了,纳吉格的肚子都是戴着的硅胶肚子。
就像连体衣,看上去还是摸上去和真的一样。
纳吉格在吃着宴席,倚梅园中,纳吉格安排的两个小太监还是看见了余莺儿。
于是,两个小太监给了余莺儿五两银子的赏钱,把她欢天喜地的打发了回去。
接着,又在碎玉轩通往倚梅园的入口处等着。
在甄嬛一个人提着灯笼往这边走时,小太监早早地就大声呵斥:“前面的什么人?报上名来给我们华妃娘娘。”
甄嬛一听,情急之下,以为是华妃在倚梅园呢。
她这小半年可不是聋子一样在碎玉轩。
那沈眉庄几乎天天去碎玉轩报到,事无巨细,把宫里所有人、所有事都跟甄嬛说。
所以,华妃的娇纵跋扈甄嬛是知道的。
她倒是不怕华妃,可现在她自己可是‘病’了的,如果被华妃逮住,犯不上。
于是,甄嬛急忙转身往回走。
这也是纳吉格深思熟虑的。
余莺儿不能让她出来,否则就会住到钟粹宫膈应她。
而甄嬛呢,太不安分了。
有自己在,她就老老实实按套路走,做个纯元替身好了。
年宴过去,很快,草长莺飞。
春天一步步走来了。
那个大年夜没有被皇上发现的余莺儿到底还是因为唱昆曲被皇上无意中听到而收到了后宫。
皇后还是把她安排到了钟粹宫。
纳吉格就奇怪,这都是走固定的剧本?
纳吉格就让娜仁去景仁宫,直接对皇后说明,余莺儿经常唱曲,而和嫔娘娘怀孕身子不适,吵闹的休息不好,能不能把余莺儿安排到别的地方。
或者和嫔搬走也行。
皇后能怎么办,这蒙古妃子就是这么直接。
所以,大度的皇后就把余莺儿安排到了储秀宫。
现在纳吉格是嫔位,下面侍候的人也多了。
这天,纳吉格对下面机灵的两个小太监说:“武中,小祝子,你们俩从今天开始,每天上下午各去一次御花园,那里有几棵杏树。
你们留心看一下,听说有人要在那里搭秋千。
你们看到要是有人搭了,就不要惊动,回来告诉本宫。”
“是。”
俩人立刻答应。
于是,隔了六七天,小祝子过来报:“娘娘,您还真的猜对了。今天我刚要走,发现一个小太监拿着绳子和木板,在那两棵杏树下搭了一个秋千。
等他走了,我尾随一看,是去了碎玉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