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这章有点水,不想看的可以跳过
“这次改造,我们必须一步到位,不能再拖了。”肖爱国站在钢厂的车间里,目光如炬,扫过那些老旧的设备,声音坚定而有力。他的话语像一记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收到省里关于建设锦秀机械配套工厂的规划后,肖爱国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投入了紧张的筹备工作。他知道,时间不等人,机会稍纵即逝。
他的目光首先锁定在距离长河市200多公里的一家钢厂。
这家钢厂年产量号称2万吨,但实际情况却令人揪心。
设备老化,机器运转时发出刺耳的轰鸣声,仿佛随时会散架;生产工艺落后,钢材质量参差不齐,产量远未达到设计标准。
“这些设备再不改造,迟早会拖垮整个生产链。”肖爱国皱着眉头,对身旁的肖爱民说道。
接下来的十天里,肖爱国带领团队对钢厂进行了彻底的清查。他亲自绘制了改造图纸,每一笔都精准而细致。改造方案经过多次论证,最终敲定。十五天后,新设备到货,肖爱国干脆把“家”搬到了工厂,与二十名技术员日夜奋战。
“这次改造,我们采用了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也就是boF法。”肖爱国在技术会议上解释道
“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大幅提升钢材质量。”
改造后的钢厂焕然一新,自动化设备的引入让整个车间焕发出勃勃生机。
当第一批高质量钢材出炉时,银灰色的光泽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肖爱国的嘴角终于扬起了一丝久违的笑意。
然而,钢厂的改造只是第一步。锦秀机械的“脊梁”虽然初步挺直,但还需要更多的支撑。肖爱国深知,铁矿石、煤炭、电力等原材料的供应同样关键。
“爱国,煤矿这边你放心,我会盯紧的。”肖爱民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语气坚定。他辞去了煤厂的工作,毅然加入锦秀机械,负责原材料的供应。
长河市塑料厂划拔(划拔是只有使用权)锦秀机械后,肖爱国也迅速展开了调研。
他发现,塑料厂的产品单一,设备陈旧,生产效率低下,次品率居高不下。
“这些设备太落后了,改造成本太高,不如直接换新的。”肖爱国和肖爱民沟通。
获批5000亩土地后,肖爱国面临更大的挑战——自建火力发电厂和集装箱厂。
电力是生产的命脉,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发电厂的建设必须兼顾效率和环保,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肖爱国在和肖爱民快速讨论后,最终选定了东方电机厂的环保高效火力发电系统。
四十天后,发电厂建成并网发电。肖爱国站在发电厂前,心中充满感慨。
要建工厂,先要自建发电厂等等,这在后世不可思议,但这时是常态。
与此同时,集装箱生产线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肖爱国从系统中兑换了一套集装箱图纸,花费了2个改造点。
他亲自前往山佛市南海丰力机床厂,以600万元的价格购入了两套设备。
在锦秀机械旁边成立了一家集装箱厂。
稀土矿的开采则是另一场硬仗。
肖爱国深知稀土的战略意义,亲自带队前往808稀土矿。
那里地处偏远,基础设施几乎为零,但他没有退缩,立即着手修路、通电、通水。
“稀土是我们的战略资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虽然稀土矿的产权还在省里,但不影响先进行布局。
大岭铁矿的复工更是让工人们看到了希望。
大岭铁矿停工半年后,厂区一片死寂,工人们生活艰难。
当省里决定将铁矿划转给锦秀机械的消息传来时,整个矿区沸腾了。
“这是真的吗?”年轻女工林晓梅看着厂里的布告,眼中满是欣喜。
她激动地拉住丈夫的手。
“太好了!这下有活路了,孩子的学费有着落了!”
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张大山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自言自语道:“新机会来了,得好好干。”
肖爱国聘请了省地质队对大岭铁矿进行了全面勘察。
按照历史,这里蕴藏着丰富的铁矿资源,未来几年将逐渐被发现。
锦秀机械的风扇在当地早已小有名气。
林晓梅是大岭铁矿的双职工,家里的旧风扇吱呀作响,风力微弱。
她犹豫再三,最终在9月份的时候买了一台锦秀机械的风扇。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锦秀的风扇便宜一些。
“这风扇真不错,又安静又凉快!”林晓梅用了一段时间后逢人便夸。
工友们受她影响,也纷纷换上了锦秀机械的风扇(其实北方12日已经很冷了)。
这小小的风扇,成了大家对锦秀机械信任的开始。
如今,铁矿划归锦秀机械,工人们的信心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