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长蛇阵,犹如一条蜿蜒的巨蟒,气势磅礴;
二龙出水阵,恰似两条蛟龙腾空而起,威猛异常;
三山月儿阵,宛如三座山峰环抱一弯新月,神秘莫测;
四门斗底阵,四方门户紧闭,形成一个坚固的堡垒;
五虎巴山阵,五只猛虎盘踞巴山,威风凛凛;
六甲迷魂阵,就像六甲神将布下的迷魂阵,让人晕头转向;
七纵七擒阵,好似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智谋,变化无穷;
八卦阴阳子母阵,仿佛阴阳两极相互交融,孕育出无穷的变化;
九宫八卦阵,宛如九宫八卦图一般,错综复杂;
十代明王阵,犹如十位明王降临世间,威严赫赫;天地三才阵,好似天地人三才合一,威力无边;包罗万象阵,仿佛包含了世间万物的奥秘,令人叹为观止。
姜子牙说道:“此阵俱按六韬之内精演停当,军士方知进退之方。”
黄将军、苏将军和洪将军三位将领领命下台,率领士兵演练一字长蛇阵。正当他们行走之际,姜子牙突然下令点炮,准备变化成六甲迷魂阵。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士兵们竟然无法整齐地变换阵型。
姜子牙见状,连忙将三位将领召回台上,教导他们说:“今日东征非同小可,乃是大敌当前。
若士卒教演不精,此乃主将之羞,如何能征伐敌人呢?
三位将军须日夜操练,不得有丝毫懈怠,以免贻误军情。”
三位将领领命下台后,用心教习士兵,不敢有丝毫马虎。
姜子牙见此情形,传令让士兵们散去休息,准备第二天的东征。
第二天清晨,姜子牙上朝祝贺武王。朝贺完毕后,姜子牙上奏道:“人马军粮皆一应齐备,请大王东行。”
武王问道:“相父将内事托与何人呢?”
姜子牙回答道:“上大夫散宜生可任国事,似乎可托。”
武王又开口说道:“那么外事又该托付给谁呢?”姜子牙回答道:“老将军黄滚经验丰富、成熟稳重,可以委以军国重任。”
武王听后非常高兴,称赞道:“相父安排得如此妥当,实在让孤王欣喜啊!”
武王退朝后,进入内宫,拜见太姬,说道:“启禀母后,孩儿得知相父姜尚将在孟津会合诸侯。孩儿打算先进入五关,观察商朝的政治情况,然后再回来,绝对不敢违背父亲的教诲。”
太姬听后,安慰武王说:“姜丞相此行必定不会有差错,孩儿一切都要听从相父的指挥和安排。”接着,太姬吩咐宫中准备酒宴,为武王饯行。
第二天,姜子牙率领六十万雄师浩浩荡荡地从西岐出发。武王亲自乘坐甲马,率领御林军来到十里亭。
只见众御弟早已摆好九龙席,为武王和姜元帅饯行。众弟纷纷向武王敬酒,武王和子牙用过酒后,趁着吉日良辰,正式起兵。
这一天,正是纣王三十年三月二十四日。武王点起号角,炮声隆隆,军威浩荡,气势磅礴。
大军离开西岐,朝着燕山进发。一路上,三军欢歌笑语,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大军行过了燕山,继续向首阳山前进。正在行进间,只见前方道路中央,有两个人宽衫博袖、麻履丝绦,正站立在那里,拦住了大军的去路。
这两人高声呼喊:“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人马?”
我正想要去见你的主将并与之答话呢,就有哨探马前来中军禀报:“启禀元帅,有两位道者想要拜见千岁和元帅并答话。”子牙听闻后,急忙请武王一同并辔上前。
只见伯夷、叔齐二人向前稽首行礼,说道:“千岁与子牙公,有礼了。”武王和子牙也赶忙欠身还礼,说道:“甲胄在身,不能下骑,二位拦住道路,有何事要见教呢?”
伯夷、叔齐说道:“今日主公和元帅起兵,是要前往何处呢?”
子牙回答道:“纣王无道,逆天行事,残虐万民,奴役正直之士,焚烧忠良,荒淫无度,无辜之人哀号呼天,其秽德恶名,人尽皆知。
唯有我先王,日月照耀,光辉四方,显扬于西土。先王受命于天,秉持天威,然而大功尚未告成。
如今,我西周顺应天命,诞育多方,故我小子恭行天之惩罚。
如今天下诸侯一心一德,大会于孟津,我武维扬,侵入纣王之疆土,取其凶残之人,杀伐以伸张正义,使我周之光辉,胜于成汤。此乃我小子不得已而为之啊。”
伯夷、叔齐说道:“臣闻,子不言父过,臣不彰君恶。故父有诤子,君有诤臣。
只闻以德感化君主,未闻以下犯上而讨伐之者。今纣王虽有不德之处,何不倾尽全城之力进谏,以尽臣子之节,如此亦不失为忠啊。”
想当年,先王秉持着敬服殷商的赤诚之心,兢兢业业侍奉,从未听闻有何亏欠于成汤之处。
微臣又听闻,“拥有至高无上德行之人,没有不能感化的;心怀极致仁爱之人,无人不愿归服”。
倘若,我们自身真的具备至德至仁,那又何惧何种凶残之徒不能被感化,使之变为淳良之辈呢?
以微臣浅见,当下我们理应退守臣子的本分,体悟先王侍奉殷商的诚意,坚守那千古流传的君臣大义,如此这般,不也是美事一桩吗?
武王静静听完这番言语,勒住缰绳,让坐骑停下,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姜子牙见状,微微摇头,开口说道:“二位所言,固然有其可取之处,我又何尝不知这些道理,这确实是一种值得斟酌的见解。
可如今的天下局势,已然是万分危急。百姓仿若置身水火之中,痛苦不堪;三纲五常几近断绝,维系社会秩序的纲纪已然崩塌;上苍被触怒,降下灾祸,民众满心怨恨,哀声载道。
整个天地都好似翻了个个儿,四海之内更是如同鼎水沸腾,动荡不安。
唯有上天怜悯苍生,百姓内心所渴望的,上天必定会依从。况且上天已然郑重地向我大周下达旨意,倘若此时不顺从天意,那罪过可就大了。
要知道,上天的视野,源自百姓的所见;上天的听闻,取自百姓的所闻。百姓若是有了过错,责任全在我一人身上。
如今,我大周必定要挥师东进,若逆天而行,不顺从天命,并非是先王有罪,而是我等晚辈没有良知,辜负了上天与百姓的期盼。”
姜子牙身旁的将士们听闻此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即刻启程。却见伯夷、叔齐二人仍在不停地劝说,众人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不快。
伯夷、叔齐眼见周围的将士们都面露不悦之色,而众人又簇拥着武王、姜子牙执意要前行,心中明白他们此行已成定局。
于是二人,急急忙忙跪走在武王的马前,伸手死死拉住缰绳,劝谏道:“微臣等承蒙先王的养老之恩,始终坚守着臣子的节义,在此危急关头,实在是不得不尽今日的劝谏之心,还望大王三思啊!”
话说当今大王虽然以仁义之名征服天下,但父亲去世却不予以安葬,反而兴兵动武,这能称得上是孝顺吗?
以臣子的身份去讨伐君主,这又能算得上是忠诚吗?我担心天下后世之人一定会以此为话柄。
左右众将见到伯夷、叔齐拦住马头进谏,军士们无法继续前进,心中都十分恼怒,想要发兵将他们杀掉。
姜子牙急忙制止道:“不可!此二人乃是天下的义士啊!”于是赶忙命令左右之人将他们扶走,众兵这才得以继续前进。
后来,伯夷、叔齐进入首阳山,以采食野菜为生,他们觉得吃周朝的粮食是一种耻辱,于是作歌明志,最终坚守气节,饿死在山中。
至今人们提起他们,仍然赞叹不已,仿佛还能闻到那股高洁的气息。
且说姜子牙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离开首阳山,继续向前挺进。当大军行至金鸡岭时,只见岭上有一支人马,打着两面大红旗,驻扎在那里,拦住了大军的去路。
前方的哨马迅速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军中,子牙得知后,下令安营扎寨,并升帐坐下。他随即派遣探事军前去打探,看看是哪里的人马在此处阻拦大军。
话还没落,就见左右有人来报,说有一员大将前来请战。子牙不知道这是哪路人马,急忙传令询问,有谁愿意前去迎战。这时,左哨先行南宫适应声而出,上帐应道:“末将愿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