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莲和道士回到了道观。观世间百态的功课已完成。刘莲将闭关独修七天。沐浴净身后,刘莲进入静室,这里只有禅床和书架。刘莲从书架上随意拿了一本书,一看书名《南华经》。随手翻开一页,居然是《大宗师》篇,书中庄子先讲了几个小故事,讲明了大宗师对世界的认知。
后面又借颜回的口解释了坐忘这种修行法。“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
刘莲读的津津有味,书后面有道士的注解:“堕肢体”,就是放松身体,将全身的各个关节部位全部放松;
“黜聪明”,就是抛弃自己的聪明,什么都不想,不起任何念头;
“离形去知,同于大道”,就是摆脱形体放弃智慧,与大道融合为一。
刘莲心想坐忘就是静坐禅定,在虚无中忘怀一切,与道为一。这段话里,首先提出了放松的要求,其次是入静,也就是离形去知;只要达到这两点,就能进入忘我境界,与道合一,从而开启智慧,长生久世。
刘莲这次闭关的并无目标,随心所欲。计划闭关七天,当感到饥饿时,是可以休息吃饭的。主要是静坐禅定,心乱了就看经书定心。这非常考验人的耐心,大部分人都坚持不下来。刘莲也是咬牙坚持。腿坐麻了就伸展开活动活动,然后再继续。三天以后进入了惚兮恍兮的状态,各种幻觉纷至沓来。山摇、地震,巨风、山火等大恐惧袭来,此时需不为所动。刘莲一鼓作气突破恐惧关,继续安住当下。
在定中,刘莲悟到无知是一切痛苦的起因,经历痛苦让人觉悟是结果,人生因为经历了自身的觉醒和成长的变的丰富美丽,人都要历经从无知到知道的过程。
刘莲在内观时发现人体小世界,和外面的大世界是相互关联的,一切存在是道的外显,内心从种种束缚和困扰中解放出来,包括情感、观念、信仰等等。内心变得平静,不再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不再有强烈的情绪波动。这时候无论做什么事,也如同在禅定中,心中不起杂念。
刘莲悟到,佛经中所谓的魔王,就是心魔。没有魔王能胜过觉醒合道之人,合道之后深刻理解自己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所以拥有坚定的自信和自尊。这就是释迦牟尼佛降服魔王的原因。
此时刘莲思维变得清晰,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所有问题直达因果。终于理解了众生沉沦苦海的原因,因为经历了自身的觉醒和成长,所以对其他人的处境和感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同情。慈悲心渐渐展现,愿助众生脱离苦海。
刘莲同时了悟,觉醒不是修行的终点,而是持续的修行和成长的过程。
在觉醒之后刘莲的神识得到了极大的成长,终于可以和气机融合,气机轻飘飘的脱离了身体,带着刘莲神识飘到了半空中。这是刘莲第一次明明白白的脱离身体,还能够看见。看到的世界却和肉眼所看到的不一样,这个世界格外明亮。
如果运用神识感受此世界,一切障碍都不存在,甚至可以穿透地面,看到地下。一切可见都不是黑暗的,而是明亮的。地心能量更强,光芒超强。
刘莲又观看地上的人,她发现视角远近都是一念之间,一下就可以把人体放大到很多倍,看他的细微之处。可以看到人的心和脑的部位在发光。刘莲看到师父正在睡觉,身上光亮非常强大,形成了一个光团,将人体包裹在里,且光团外放光带直达宇宙八荒。师父曾经说过这些光带就是宇宙的信息通道。凡人的能量太弱,还无法构建光带。
刘莲又来到空中,在高于云层的地方,看到下方烟雾和大气污染。看到地球的边缘,以及地球的美丽光晕。光晕内外的光带像网络一样联系着太阳和周边的星球。
刘莲继续向上飞行,看到无垠的星空,看到星星、银河和其他星系,星星和星系间都有光带相互连接。这是一次非常壮观和令人难忘的体验,让刘莲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宇宙的无限。
正当刘莲感到自己渺少时,她发现的心量在扩大,神识强度大大增加。很快就超过了银河系,心量还在不断增加,银河系在刘莲的身体中只如一片羽毛。此刻时间已停滞,心量已经包容了许多星系,还在继续扩大。尽管宇宙无边无际,刘莲感受到自己也是无边无际的。
不知过了多久?刘莲苏醒过来,师父正在念诗:“大梦谁先觉?平生吾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刘莲随口回道:“神游太虚揽日月,星河繁多光网连,宇宙广博无穷尽,只在心头一念间。”
师徒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