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 花荣演武志凌云 拨云见日定乾坤
花荣在身体痊愈之后,独自坐在书房内,静下心来,仔仔细细思索着他与二叔花勇当下要做的诸多事宜。
他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脑海中不断闪过各种想法与可能。
想罢,花荣找来二叔花勇,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盘托出,随后二人针对接下来的规划展开了详尽的商讨。
叔侄二人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事无巨细,对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都反复斟酌。
在整个商讨过程中,两人神情专注严肃,彼此交流着意见和建议。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们仔细排查了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力求毫无疏漏。
待确认没有什么差错之后,花勇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起身,马不停蹄地去安排落实相关事宜。
……
花荣又继续休息了半月有余,他那颗渴望重归战场的心再也按捺不住。
然而,花勇和花小妹却忧心忡忡,再三对其进行劝阻。
他们担忧花荣身体尚未完全康复,此番贸然前往演武场训练,恐有不妥。
但花荣心意已决,任凭他们如何苦口婆心,都毫无作用。
最终,在花勇和花小妹无奈的目光中,花荣在时隔一月之后,再次骑上他的闪电白龙驹,来到清风寨寨兵的演武场。
此时,阳光初照,柔和的光线倾洒而下,演武场的地面暖烘烘的。
花荣骑在马上,身姿挺拔如苍松,脊梁笔直,散发出坚定不移的气质。
他的眼神透着坚定与渴望,那光芒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碍。
闪电白龙驹的马蹄声在空旷的场地上清脆回响,犹如激昂的战歌,仿佛在诉说他内心的急切与不屈,似在向世人宣告他的壮志豪情。
于是,这天一大早,清风寨寨兵的训练场上出现一位姿容甚伟、貌若潘安的少年将军。
众人只见他身着璀璨银甲,头戴鲜艳红缨,胯下骑着一匹雪白神骏的白马,稳稳立于训练场中央。
其双目若朗朗星辰,璀璨明亮且深邃有神;眉毛似锋利利剑,刚劲英气;面容如温润冠玉,白皙俊朗;嘴唇若精心涂抹的朱砂,红润而富有生气。
身躯挺直如同傲雪青松,威风凛凛,不怒自威,英气四溢,令人望而生畏却又心向往之。
那匹白马亦神骏非凡,昂首嘶鸣,声震云霄,少年将军紧握缰绳,英姿飒爽,仿若从天而降的战神。
微风拂过,旌旗飘动,日光映照在他银白色的铠甲上,闪烁耀眼光芒,在场众多寨兵皆不禁为之惊叹,皆赞其英俊威武,实乃人中龙凤。
其风采之盛,足以令天地失色、山河动容。
此时,偌大的训练场上,约莫两都左右的士兵在两个身形魁梧的彪形大汉指挥下,正分别进行着长枪和弓箭的训练。(在北宋的军事编制体系中,一都相当于现代的连级单位,由 100 人组成。)
只见那一众长枪兵阵列整肃。
士卒们皆身着坚固明亮的铠甲,紧束腰带,手持长枪,枪尖闪烁冷冽寒芒,令人望而生畏。
威武的教头站在一旁,高声喝令,声音洪亮威严。
兵卒们闻令而动,步伐整齐划一,落地有声,齐声呼喝,气势磅礴,直震云霄。
起枪之时,枪杆绷直,枪尖一致向前,动作整齐犹如一人舞枪,隐隐有破风的凌厉之势。
他们时而挺枪直刺,如蛟龙跃海,迅猛凌厉,枪势快如闪电;时而横扫千军,似秋风扫叶,呼呼作响,风声猎猎。
每一次刺击,众兵卒皆用尽全力,眼神坚定,毫无犹豫,尽显悍勇无畏之姿。尽管汗水湿透衣背,沉重铠甲下身躯疲惫不堪,但无人有半分懈怠。
他们深知,唯有反复操练,精进自身和团队技艺,待到上阵杀敌时,手中长枪方能破敌阵、立战功,保家卫国,护佑一方安宁。
又见演武场另一侧的弓手们整齐列阵而立,个个神情肃穆,庄重专注。
他们身背强弓,弓身坚实且富有韧性;腰挎箭囊,囊中箭羽微微颤动,仿佛迫不及待要离弦而出。
随着带训教头一声令下,士兵们瞬间如被点燃的火焰,迅速且有条不紊地取弓搭箭,动作娴熟敏捷,一气呵成,毫不拖沓。
拉弦开弓时,全身臂力灌注其中,弓弦拉至极致,绷如满月,稳若磐石。
他们目光凝视前方,紧紧瞄准远处靶标,屏气凝神,全身心投入,仿佛周围一切皆已消失,只待那关键令下。
“射!”
带训教头口令刚出,羽箭瞬间齐发,宛如流星划破长空,如铺天盖地的飞蝗扑向目标,只闻嗖嗖之声不绝于耳,震人心魄。
每一次拉弓,都伴随着沉重粗重的呼吸,那是力量的积聚;每一次放箭,都寄托着坚定杀敌的决心,那是信念的迸发。
汗水顺着脸颊不断滑落,形成一道道闪光的水痕,却无人腾手擦拭,全身心沉浸在紧张的训练中。
一轮射罢,众兵卒迅速再次取箭,毫不犹豫地重复拉弓放箭的动作,周而复始,不知疲倦。
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只为练就速、准、稳的高超技艺。
汗水早已浸湿衣衫,紧紧贴在身上,然而无人叫苦叫累,个个眼神坚定,心中唯有一个信念:只为练就百步穿杨绝技,于沙场之上克敌制胜,扬我军威。
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让他们的手指布满厚厚的老茧,每一道茧痕都是努力的见证;臂膀变得粗壮有力,充满爆发的力量。
只为在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之上,弓弦响处,令敌寇闻风丧胆,溃不成军。
这两都人马数量虽不多,但磅礴的气势却仿佛能冲破云霄。
演武场上,喊杀声、兵器相交声以及此起彼伏的口号声交织在一起,形成强烈共鸣,仿佛让人置身于千军万马在战阵中怒吼拼杀的宏大场景。
士兵们的每一声呼喊都充满力量,每一个动作都带着决绝的勇气,他们的眼神中燃烧着斗志,那股无形的气场仿佛能无限延展。长枪兵的凌厉进击,弓手们的蓄势待发,都让这片不算广阔的场地弥漫着硝烟般的紧张氛围。
远远望去,虽然实际人数不过两百,但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那种同仇敌忾的决心,却好似有万千雄师在咆哮,在为了胜利和荣誉而舍生忘死。
……
清风寨作为青州主要的关卡之一,矗立在清风镇这一风水宝地。
此地处于交通枢纽之位,是各方往来的必经之路,因而商旅如云,商贸活动极为繁荣。
有史书典籍记载:
“清风寨者,乃青州之要隘也。其地控扼要冲,实乃咽喉之所。”
寨中屋宇排列紧密,错落有致,五彩斑斓的旌旗在风中高高飘扬。
此地每日热闹非凡,往来的商旅络绎不绝。
有的驱赶着满载货物的马车,马蹄声哒哒作响;有的则肩挑沉重的担子,或是背负鼓鼓的行囊,艰难前行。
人群熙熙攘攘,喧闹之声不绝于耳。
街头巷尾,各类商铺琳琅满目,货物堆积如山。
客栈酒肆中,南来北往的客人交流着各地的奇闻轶事和商业资讯。
集市上,买卖双方为了价格争得面红耳赤,却又在最终达成交易时皆大欢喜。
这繁荣的景象,无不彰显着清风寨在商贸领域的重要地位。
毫不夸张地说,谁掌控了清风寨,就相当于把控了大半个青州的商贸往来。
正因如此,清风寨成为了各方势力觊觎的目标,这里的局势也愈发复杂多变。
君不见,每日晨曦初现,商队便接踵而至,驮马嘶鸣,车轮辘辘,货担摇晃。
日暮时分,仍有行商匆匆赶路,欲在关寨停歇。
所售之物,品类繁多,珍奇玩好、布帛菽粟、五金杂货,无所不有。
因商旅频繁,清风寨的商贸日益发达。酒肆茶坊,顾客盈门;商铺货栈,交易繁忙。
财货通流,四方辐辏,遂成繁荣昌盛之象,为青州的兴盛添彩增辉。
因此,若只是一个普通的关寨,当地州县至多只会安排半都兵马(约 50 人上下)在此管理。
然而,清风寨的情况截然不同。
由于这里往来的商旅极为频繁,商贸活动愈发昌盛,为维护此地的治安与秩序,保障商贸顺利进行,青州府衙在此驻扎了整整两个营的兵力。
如此庞大的兵力部署,足见青州府衙对清风寨的重视,也正因如此,负责清风寨的知寨这一官职的官阶提升至从八品。
这不仅体现了清风寨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地位,也反映出其在经济领域对整个青州地区的重大影响。
从八品的知寨,肩负着重大责任,既要管理好驻军,确保地方安稳,又要协调好与各方商旅的关系,促进商贸持续繁荣。
如此关键重要的关寨,那帮利欲熏心的官吏们自然不会放过吃空饷这般损公肥私之举。
在从八品正知寨刘高的统辖下,清风寨的境况混乱不堪、乌烟瘴气。
军中士卒毫无纪律约束和团结精神,如一盘散沙。其战斗力孱弱,斗志士气消散无踪。日常操练时,人人懒懒散散,漫不经心,如行尸走肉般浑噩。
出操时,动作绵软松垮,步伐凌乱失序,口号有气无力。待到临阵交锋,更是丑态毕露,往往丢盔卸甲,仓皇逃窜,狼狈不堪。
军中官吏贪污腐败成风,肆无忌惮地克扣军饷,将本应投入军队建设与保障士兵生活的经费据为己有。
正因这般恶行,致使军备荒废松弛,武器陈旧残损,锈迹斑斑;铠甲历经岁月侵蚀,满布锈痕;粮草供应捉襟见肘,难以为继。
曾经威风凛凛的军威早已消失,整个军队难以承担战阵重任,形如虚设。
花荣初来上任时,对清风寨的现状极为不满。
花荣就公事与刘高激烈争吵几次后,刘高无奈,只得从两营兵马中勉强让出两都兵马给花荣。
花荣接手后,迅速淘汰病弱之士,剔除地痞无赖之徒。
随后,他精心挑选自家的亲兵家将和一百多庄丁护卫,重新组成了这两都兵马。
自此,花荣不分昼夜地对这两都兵马进行严格操练。
每日晨曦初现,便能听到他们整齐有力的口号声;夜幕降临,操练场上依旧灯火通明,士兵们挥汗如雨。
在花荣的悉心调教和严格训练下,这两都兵马的战力与日俱增,无论是阵法演练,还是单兵作战能力,都有显着提升。
很快,这两都兵马就成为了清风寨周围实力最强、最具战斗力的武装力量,且心中只认花荣一人为指挥,对他的命令坚决执行。
然而,刘高因花荣占据了两都兵马的编制,截断了他吃空饷的财路,故而对花荣愈发不满。
刘高身为从八品的正知寨,而花荣不过是从九品的副知寨。
再者,刘高具有文官优越属性,而花荣只是武将出身。
在刘高眼中,只会耍弄枪棒的花荣,根本不入流,他对花荣充满鄙夷和轻视。
平日里,刘高对花荣百般刁难,一有机会,便在言语上冷嘲热讽,试图打压花荣。
在公务处理上,刘高也总是故意忽视花荣的意见,独揽重要事务,不给花荣施展才能的空间。
而花荣性格直爽,面对不公,屡次据理力争。
这使刘高更加恼怒,坚定了整治花荣的决心,两人的矛盾日益激化。
花荣的两都兵马训练初显成效,刘高见其兵强马壮,心中对花荣格外嫉妒。
然而,这两都兵马别说听他指挥,就连小卒都对他另眼相看。
刘高曾妄图拉拢都头、队正等人,许以重金厚利,却最终徒劳无功。
在他看来,这是花荣故意不给他面子,让他难堪。
正因如此,刘高对花荣毫无好脸色,但凡有机会,便在上官面前搬弄是非,给花荣使绊子。
再加上花荣年轻气盛,对官场上的繁文缛节不上心,不屑为之。
所以在青州府衙那里,花荣给一众上官留下的印象是恃才傲物、刚愎自用。
花荣在官场上处境艰难,刘高却暗自得意,等着看花荣的笑话。
而花荣依旧我行我素,凭借一身本领和正义之心,不为所动。
这些都是花荣躺在病榻上时,结合原身的记忆,慢慢琢磨明白的。
若不是青州境内有几股强大的山匪强人,而花荣武力不错能保自身安全,估计刘高早就想方设法把花荣排挤走了。
花荣看着眼前正在跟随花胜和花利训练的两都士兵,顿时百感交集。
这些都是他在这个乱世安身立命的本钱。
他要带领他们征战天下,还世界一个朗朗乾坤。
正在带队训练的花胜和花利也看见了骑在骏马上的花荣。
他们各自招呼了都里的一个老兵出来继续带队训练,然后小跑到花荣跟前,抱拳拱手道:
“花胜、花利,见过主人。”
花荣在他们刚要说话时就已跳下马来,赶紧伸出双手将两人扶起,笑着说道:
“我受伤休养这些日子,辛苦两位叔叔了。
两位叔叔私下还是像以前那样称呼侄儿吧!”
花胜和花利连忙说道:
“为花家和荣哥儿办事,皆是我等分内之事,何谈辛苦。”
接着花荣又问了问关于清风寨的一些事宜,当谈到两都士兵的战力时,花胜笑着回答道:
“荣哥儿,两都士兵经过多轮淘汰后,加上我们重新挑选的人,现共计 186 人,有长枪兵 126 人,弓兵 60 人,已初步形成战力。”
花荣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花利看了看周围,小声说道:
“荣哥儿,您休养这段时间,刘高那厮有好几次派人来与下面的人接触。”
花荣听后,压了压心里的怒气,接着霸气地说道:
“看来我们的刘大人还真是不到黄河不死心,告诉兄弟们,他刘高打来的糖衣炮弹,兄弟们大可放心地把糖吃掉,把炮弹给他打回去,我自家的兄弟,我完全相信。
花胜和花利听后,感觉自家主人真的变了,以前一听到这样的消息,花荣给人的感觉是火冒三丈,恨不得立马宰了刘高。
而现在,主人处事变得云淡风轻,但又不失豪迈霸气。
pS:北宋的军队编制分为厢、军、营、都四级。其中,一都有100人,相当于现代的连长;五都组成一营,共有500人;五营组成一军,共有2500人;十军组成一厢,理论上应有人。这种编制结构使得北宋的军事组织具有较为明确的层级和指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