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交头接耳,对三皇子的提议议论纷纷,一时间朝堂上嘈杂一片。
这时,礼部侍郎孙建站了出来,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三皇子所言不无道理。把灾民分流到周边郡县,确实能分散压力,不至于让乾安城负担过重。况且周边郡县也并非毫无能力,只是需要合理安排,做好协调工作罢了。”孙建是三皇子的人,自然极力维护他的提议。
工部侍郎赵启山神色一凛,上前一步,拱手向皇帝与太子行礼后,声如洪钟道:“圣人,诸位大人,臣以为太子殿下之策可行,且利大于弊。”
朝堂瞬间安静些许,众人目光聚焦在赵启山身上。
赵启山继续说道:“太子所说之法并非全然依靠银钱。修缮城墙、修建水库所需材料,可从工部原有储备中调用一部分。”
说到此处,赵启山微微顿了顿,目光若有若无地扫向前方户部尚书林成民的背影,稍作沉吟后,继续阐述:“此外,据臣所知,朝廷此前专门为修建水库一事拨付了专项资金。如今西北郡受灾严重,正是这些资金发挥关键作用之时。还望户部能够重新梳理账目,合理调配这笔款项,用于此次灾民安置与工程建设当中,真正做到物尽其用,解民倒悬。”
三皇子李越脸色一沉,正欲反驳,
李承远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神色平和地说道:“两位皇子和众爱卿都是一心为国,无需争执。”说完,他的目光落在左仆射徐峥身上,“徐爱卿,你足智多谋,见解独到,此事你怎么看?”
李承远心里觉得太子的计策精妙,却不好直接表态,便寄希望于徐峥能领会圣意。
徐峥拱手后说道:“臣以为太子殿下以工代赈之策,既贴合当下救灾之急,又能长远兴邦。工部有物料储备,若再合理调配水库专项资金,必能顺利施行。且此举可解灾民之困,收拢民心。至于分流之策,协调艰难,易生变故。还望圣人定夺。 ”
李承远微微点头,目光转向户部尚书林成民,神色温和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林爱卿,徐卿所言,你可都听明白了?朕问你,此前拨付的修建水库专项资金,如今账上究竟还剩多少?能否支撑此次以工代赈的工程所需?你如实道来。”
林成民额头上瞬间沁出细密汗珠,他不敢直视皇帝的目光,微微颤抖着双手抱拳,声音有些发紧:“圣人,这......这专项资金确实还有结余,只是......只是此前规划尚有其他用途,若贸然挪用,臣担心后续水利工程……”
李承远眉头一皱,神色瞬间冷了几分,语气也加重了些:“杜爱卿,当下灾民流离失所,这才是最紧迫的大事!水利工程虽重要,但百姓安危更是朕心所系。你莫要只盯着账本上的数字,要顾全大局!”
林成民吓得浑身一颤,“扑通”一声跪地,声音带着几分惶恐:“圣人息怒,臣知罪。臣这就回去重新核算账目,定按照陛下与诸位大人的意思,全力调配资金,保障以工代赈顺利施行。”
李承远神色稍缓,微微颔首:“起来吧,此事关乎民生社稷,不容有失,你务必办好。”说罢,他目光扫视朝堂一周,沉声道:“诸位爱卿,救灾如救火,事不宜迟。即日起,各部通力协作,全力落实以工代赈之策。太子牵头,工部、户部全力配合,有敢推诿懈怠者,严惩不贷!”
随着太监尖细的嗓音高呼“退朝”,大臣们鱼贯而出。太子长舒一口气,眼中难掩欣慰,脚步轻快地迈向宫外。三皇子李越脸色阴沉,狠狠地瞪了一眼太子的背影,心中满是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冷哼一声,甩袖离去。
工部侍郎赵启山快步追上太子,拱手道:“殿下,接下来工部定会清点物料,尽快筹备。”
太子微笑着点头致谢:“有劳赵大人,此次救灾能顺利推进,多亏大人仗义执言。”
年仅十六岁的八皇子李格迈着沉稳地步伐,从大殿中走出。站在殿外台阶上,目光一一扫过诸位皇兄与大臣们离去的背影,粉嫩的嘴角微微上扬,轻声呢喃:“三哥到底还是冲动了。”
回到宣政殿的李承远,刚在椅子上落座,眉头便又拧成了个“川”字。他反复琢磨着朝堂上太子提出的以工代赈之策,越想越觉得精妙,实在难以相信这是向来在政务上表现平平的太子李继能想出来的。
李承远抬手揉了揉太阳穴,冲着殿外喊道:“来人,传亲卫统领图雷!”
不多时,图雷大步迈进殿内,双手抱拳:“圣人!”
李承远目光如炬,直直盯着图雷:“这几日太子都去了何处,见了什么人。”
图雷心头一紧,不敢有丝毫隐瞒:“回圣人,这几日太子除了在东宫读书,还去过藏书阁,与翰林院学士们讨教经史,此外,还偷偷去了镇国公府与刘毅喝酒,一直到夜深才返回东宫。”
李承远听闻,心中一惊。以工代赈这般精妙谋略,刘毅绝无可能想出,想必……太子背后藏着高人。“到底是谁?”李承远低声喃喃,满是疑惑与探究。
李承远挥手示意图雷退下。待图雷身影消失在殿外,他侧身看向一旁垂手待命的太监张宁说道:“张宁,让人去查查,找出为太子出谋策划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