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铮没有急着离开白水关,他还要在杨怀这条傻鱼身上打听点事情。
所以,当天夜里他参加了杨怀为他举办的宴会。
宴会上,二人相谈甚欢。
郑铮也从侧面打探到一个重要得消息,那就是刘焉身死的消息,被人有意压了下来。
尚未传到白水关来。
因为郑铮从杨怀口中得知,几天前,成都突然戒严。
紧接着,便有不准汉中籍百姓不准进入益州的消息。
杨怀只当作是刘焉要对张鲁开战了。
郑铮猜测,即将因为刘焉之死而产生的,席卷益州的乱局,已经在成都有了端倪。
翌日,郑铮和典韦继续南下。
而杨怀为了能让郑铮在吴懿和吴懿妹妹那里对他美言几句,特地派了五十多人跟随在郑铮身边,听从郑铮的调遣。
对于杨怀的做法,郑铮打心眼里觉得,他做的很棒。
但等益州拿下了,他这个守关将领还是别做了。
郑铮等人一路南下,轻松通过葭萌关、梓潼、剑阁等地,抵达绵竹城下。
到了这里,郑铮想起,被他用来骗杨怀的吴懿,就在驻守在此城中。
他若是不见一见,怕是说不过去。
于是,郑铮让跟随他的那五十多人,在城外驻扎,自己则带着典韦进了绵竹。
走在绵竹的街道上,大火焚烧的痕迹依旧清晰,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而在这些残垣断壁之中,一家同样残破的酒肆仍在营业。
店主是断了一条手臂,右侧脸颊有一道长长疤痕的年轻人。
他每日都会费劲的抱着酒坛,为歇脚的客人斟酒。
看着那仿佛随时会坍塌的酒肆,客人们不只一次劝他换个地方再开一家。
年轻人总是报以友善的微笑,但那笑意,从来不达眼底。
只有他自己知道,在没有其他命令的情况下,他必须坚守在这里。
他的锦衣卫同伴,也必须坚守在这里。
哪怕是彻底塌了,他们也需要坚守在废墟之中。
这是他们的任务,任务完不成,他们不仅会死。
就连他们心中的夙愿,也就永远无法达成了。
郑铮带着典韦,进了绵竹,一路闲逛,不久便到了那残破的酒肆门前。
看到酒肆在这种情况下,依旧经营着,郑铮心中很是满意。
这座酒肆是锦衣卫在绵竹的产业。
绵竹的那场大火,这酒肆也受到波及,所幸锦衣卫没有人员折损在大火里。
郑铮本以为啥都烧没了,却没想到绵竹锦衣卫依旧还在。
“走吧,我们进去。”
说罢,郑铮便推开酒肆大门走了进去。
酒肆内,断臂的青年见郑铮推门而入,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揉了揉眼,又仔细的看一看,见来人真的是自家指挥使大人,他的心中大喜。
坚持着这么久,等来了指挥使大人。
也不知,我的愿望,指挥使大人替我完成了没。
见郑铮已经坐好,他赶忙费劲的抱着一坛子酒,快步走了过去。
“这位客官,能来小店歇脚,小店蓬荜生辉。”
“不知有什么能帮到您的?”
由于店中还有其他人,那年轻人并没有直接与郑铮相认,而是说了一些他们之间能够听懂的话。
郑铮闻言笑了笑,他知道,他这个手下是在说:
他现在很激动,有什么可以吩咐的。
郑铮想了想,在见吴懿之前,确实要了解一下他的处境。
于是便对那年轻人说道:
“我兄弟二人想要参军,不知此城守将如何?”
那年轻人闻言,立刻会意,转身离开。
不久之后,那年轻人再次出现,来到郑铮身旁,将一捆竹简放在郑铮的桌案上。
随后对郑铮低声提醒道:
“吴将军最近脾气不太好。”
“二位若要投军,可得小心一些。”
郑铮闻言点头道:
“多谢。”
随后,郑铮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对其说道:
“有时间,换个地方吧。”
“这酒肆太破了,时间长了,会没有人来的。”
言罢,自顾自的喝起酒来。
片刻后,郑铮感到有些不对劲。
按理说,他交代完了,那年轻人就应该走了。
只是现在,那年轻人还在这里为他倒酒。
郑铮皱了皱眉头,思索片刻后,便知道他要什么了。
起初,是为了盯着长安城中那些世家官员而成立的。
所以,郑铮第一批锦衣卫里,大部分人都是被长安世家迫害过的人。
这些人,心里对那些世家的仇恨比天还高。
为了能够更好的让这些人为他效力,郑铮答应他们,会一点点的帮他们复仇。
眼下,这个年轻人应该是想要知道,他的仇报到了哪一步。
眼前这个人,郑铮还是有印象的。
毕竟,锦衣卫里,肢体残缺的人不多。
郑铮记得,跟眼前这个年轻人有仇的,正好是…韩家的韩木。
于是,郑铮手指轻敲桌案,似是在与典韦交谈:
“兄长听说了么?”
“几个月前,太卜韩融密谋造反,已经被夷三族了。”
年轻人听闻此言,先是一愣,浑身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
他的眼睛逐渐湿润,并不时有哽咽的声音传出。
“小儿,上些酒来。”
这时,有新的客人进到酒肆里来。
年轻人闻言,擦了擦泪水,平复了一下心情。
对着郑铮,轻声说了句:
“指挥使,我这条命…从今天开始就是您的了。”
言罢,年轻人转身离开。
郑铮听闻,嘴角扬起一丝笑意。
随后,郑铮打开年轻人的竹简,看了起来,上面记载着关于吴懿的一切。
不久之后,郑铮慢慢将竹简合拢,心中开始思量起来。
吴懿的父亲虽然是刘焉的挚友,但他本人并未得到刘焉重用。
不然,也不会到现在都还只是一位杂号将军。
这是刘焉对益州本土派系妥协的结果。
在益州一直都有两个派系,一个是益州本土派,另一个则是益州之外的东州派。
历史上刘焉死后,益州本土派的代表赵韪、王商等人全力推举刘璋为益州牧。
导致刘璋上位之后的几年里,大部分的好处都偏向了益州本土派。
而作为东州派一员的吴懿,自然也未能得到重用。
现在的情况跟历史上也差不多。
而且,现在他吴懿还有了刘瑁大舅哥的身份。
那他更加不会得到刘璋的重用了。
于是,郑铮轻声嘀咕着:
“这吴懿或许能够成为打开益州的第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