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确认甘宁投靠到自己的麾下,刘瑁便将目光放到你安宁身后的郑铮和典韦身上,心里想到:
此二人,跟在甘宁身后,莫不是甘宁的门客,跟随甘宁来投奔我的?
于是,刘瑁看向典韦和郑铮,问道:
“这二位是?”
甘宁立刻回答道:
“他们二人乃是我府中门客。”
甘宁侧过身来,先是指向典韦介绍道:
“此人名为典四儿,力大无穷。”
说着,甘宁又指向郑铮继续介绍道:
“此人名为郑三儿,有些头脑。”
听到二人的名字,刘瑁愣了一下,随后看着二人打量了起来,心里嘀咕道:
这都是什么名字?
这样的人能有用?
似乎看出了刘瑁的疑虑,甘宁解释道:
“公子,他们虽然名字简陋,但本事还是有的。”
“公子不妨试试他们的本事,若他们可堪大用,便赐雅名。”
“如此一来,这二人便会忠诚于公子。”
刘瑁闻言,深以为意,眼下,他能用的人实在不多,多这么两个人也算是可以壮壮声势。
于是,刘瑁挥挥手,对甘宁三人说道:
“既然如此,大家就一同落坐吧。”
待众人坐好,刘瑁想起他的处境,便眉头紧锁,沉声问道:
“如今,我的处境如何,想来诸位也是知晓的。”
“可以说是危机四伏。”
“那刘璋和赵韪不知因何忌惮于我,欲要取我性命。”
“不知诸位可否为我解惑。”
刘瑁话音刚落,甘宁和典韦同时看向郑铮。
他们都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刺杀的策划者亲自回答比较好。
只见,郑铮面色平静,眉头微皱,假装正在思考着原因,实际上心里想的是:
你能有什么让人忌惮的?
还不是为了断了你的后路,才演了这么一下。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我原因…
那我就勉为其难的编一个吧…
只见郑铮思索片刻之后,轻声说道:
“自从大公子刘范和二公子刘诞去世之后,公子您便顺势成为已故益州牧的嫡长子。”
“按照我朝祖制,只有嫡长子才可以承袭爵位。”
“所以,已故益州牧的一切理应由公子继承。”
“那四公子刘璋若要继承,便是违背祖制。”
“所以,他们想要杀了公子。”
“只要公子死了,四公子刘璋便可以轻而易举的继承一切。”
刘瑁闻言,心中恍然大悟。
这先生说的对啊。
我就说嘛,他们一定是冲着我嫡长子的身份来的。
赵韪、王商这些家伙,违背祖制,拥护刘璋,当真该死。
我是嫡长子,天生就该继承父亲的一切。
“啪!”
想到这里,刘瑁一边拍着桌案,一边恼怒道:
“先生说的对,我是父亲的嫡长子,父亲的一切礼应由我来继承。”
“那刘璋、赵韪,觊觎我的东西,还想要我的命,简直欺人太甚!”
“若不将他二人除去,难解我心头之恨!”
闻言,甘宁和典韦对视一眼,那眼神中传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这人…算是被尚书令算计的死死的…
郑铮此时轻笑着,看着刘瑁那恼怒的模样,心想:
差不多了,可以忽悠他去绵竹起兵了。
于是,郑铮满面真诚的说道:
“公子所言甚是。”
“那刘璋和赵韪,简直罪大恶极。”
随后,郑铮又露出严肃的神色:
“只是,这几日他二人已经将成都掌控的差不多了。”
“这成都城内,反对他们二人的官员都被抓了起来。”
“就连城中兵马,也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他们可不在乎我等死活,随时都可以率兵来围剿我等。”
“我等要在这成都之中,夺回公子的一切,实在是难上加难。”
随着郑铮的话音落下,典韦和甘宁面色适时变得凝重起来。
刘瑁见状,心中大急。
听这意思,父亲留给我的东西,我要守不住了?
这怎么能行!
于是,刘瑁立刻焦急询问道:
“父亲基业,岂能落入小人之手?”
随后,刘瑁看向郑铮,求教道:
“郑三儿先生,可有良策逆转此等局势?”
“若是有,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郑铮低着头,捏着下巴,做出沉思的样子的同时观察着刘瑁的神情。
过了许久,当他见到刘瑁的神色越发焦急之时,郑铮才缓缓开口回答道:
“或许,我等只有一条路可走…”
刘瑁闻言,不等郑铮继续说下去,便立刻追问道:
“一条路?什么路?”
只见郑铮故作深沉道:
“公子,既然身处成都,我等没有机会。”
“那…我等何不跳出成都,从别处寻找机会?”
刘瑁闻言一愣,随后不由自主的呢喃道:
“跳出成都…”
“跳出成都,寻找机会…”
此时,刘瑁的心中甚是纠结。
离开成都,那岂不是让他和刘璋等人示弱?
但要是不离开成都…便时时刻刻有着被围剿丧命的风险。
一时间,刘瑁是在思考拿不定主意。
郑铮看着刘瑁那纠结的样子,倍感心累。
局势已经给你分析的很清楚了,你有什么可纠结的。
难道真要丧命在这里,你才甘心不成?
哎,为了汉军能够成功南下,我再多劝你几句。
于是,郑铮面露焦急之色,劝说道:
“公子啊,眼下的局势,我们已经和刘璋等人不死不休了。”
“他们不会放过你的。”
“成都已经成为大凶之地。”
“像今天早上那样的刺杀,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发生。”
“这一次,有甘郡丞救您,下一次可就不一定有那么幸运了。”
郑铮的话,让刘瑁想起他的夫人吴苋不久之前对他说的那句:
“刘璋、赵韪是不会给我们活路的。”
他终于意识到成都里的凶险程度,这让他下定了决心,离开成都。
只是,离开成都,又有哪里能够让他东山再起。
于是,他将这个问题,交给了郑铮来回答。
郑铮心中暗道一声:
‘正合我意!’
‘既然你让我说,那就不能怪我将你忽悠到绵竹去了。’
随后,思索了片刻,回答道:
“公子啊,咱们去绵竹吧。”
“那里是已故益州牧,在世时的治所。”
“公子作为已故益州牧的嫡长子,在绵竹振臂高呼,定然会引起各方响应。”
“而且,据我所知,绵竹守将吴懿,乃是公子夫人的兄长。”
“麾下有精兵三千。”
“公子和吴将军,有了夫人这层关系,可谓是荣辱与共。”
“只要公子带着夫人到了绵竹,那定会得到吴将军的相助。”
“吴将军麾下的兵马,可是东州军的一部分。”
“东州军在益州战力强盛,完全不是成都里的杂兵能够比拟的。”
“只要,公子得到吴将军相助,打回成都便指日可待。”
郑铮的说辞,让刘瑁信心倍增,心中暗想:
吴懿是我的大舅哥,那是一家人啊。
他不帮我,他不帮他的妹妹,那他能帮谁?
难道去帮助外人吗?
如此看来,那绵竹的兵马,归在吴懿麾下,那跟在我的麾下有什么区别?
而且,绵竹还是父亲治理益州多年的治所,意义非凡。
想到这里,刘瑁的目光变得坚定:
“好,就依先生所言,咱们去绵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