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举起剑要杀张辽的时候,刘备赶忙伸手攀住他的胳膊,关羽则“扑通”一声跪在曹操面前。刘备急切地说道:“像张辽这样赤胆忠心的人,正应该留下来为我们所用啊。”关羽也接着说道:“关某向来知道文远(张辽字文远)是忠义之士,我愿用自己的性命来担保他。”曹操听后,把剑一扔,笑着说:“我也知道文远忠义,刚才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说完,他亲自上前解开张辽身上的绳索,还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张辽披上,邀请他坐到上座。张辽被曹操的诚意所感动,于是归降了。曹操任命张辽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派他去招安臧霸。臧霸听说吕布已死,张辽也投降了,便带着本部兵马前来归降,曹操重重地赏赐了他。臧霸又招安了孙观、吴敦、尹礼,只有昌豨不肯归顺。曹操封臧霸为琅琊相,给孙观等人也都加了官职,让他们镇守青州、徐州沿海地区,之后把吕布的妻女带回许都。曹操大赏三军,拔营班师回朝。
大军路过徐州时,百姓们纷纷焚香,站在道路两旁,恳请刘备留下来担任徐州牧。曹操回应说:“刘使君功劳很大,等面见天子受封爵位之后,再回来也不迟。”百姓们听后叩谢。曹操叫来车骑将军车胄,让他暂时管理徐州事务。曹操大军回到许昌,对出征的人员进行封赏,安排刘备在相府附近的宅院住下。
第二天,汉献帝上朝理政,曹操上表奏明刘备的军功,带着刘备去拜见献帝。刘备身着朝服,在宫殿前的台阶下恭敬叩拜。献帝宣他上殿,问道:“你的祖上是何人?”刘备恭敬地回奏:“臣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的玄孙,刘雄的孙子,刘弘的儿子。”献帝让人取来宗族世谱查看,命令宗正卿宣读:
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是中山靖王刘胜。刘胜生陆城亭侯刘贞。刘贞生沛侯刘昂。刘昂生漳侯刘禄。刘禄生沂水侯刘恋。刘恋生钦阳侯刘英。刘英生安国侯刘建。刘建生广陵侯刘哀。刘哀生胶水侯刘宪。刘宪生祖邑侯刘舒。刘舒生祁阳侯刘谊。刘谊生原泽侯刘必。刘必生颍川侯刘达。刘达生丰灵侯刘不疑。刘不疑生济川侯刘惠。刘惠生东郡范令刘雄。刘雄生刘弘。刘弘没有为官。刘备就是刘弘的儿子。
献帝按照世谱排列,发现刘备竟是自己的叔叔。献帝十分高兴,把刘备请进偏殿,以叔侄之礼相待。献帝暗自思量:“曹操把持朝政,国家大事都不由我做主,如今得到刘备这位英雄皇叔,我可有帮手了!”于是封刘备为左将军、宜城亭侯。设宴款待之后,刘备谢恩退朝,从此人们都称他为刘皇叔。
曹操回到府中,荀彧等一班谋士前来拜见,说:“天子认刘备为皇叔,恐怕对明公您没什么好处。”曹操说:“他既然认了皇叔身份,我就用天子的诏令驱使他,他就更不敢不服了。况且我把他留在许都,名义上他靠近天子,实际上却在我的掌控之中,我有什么可害怕的?我所担心的是,太尉杨彪是袁术的亲戚,倘若他和袁术、袁绍相互勾结做内应,那危害可就大了,得马上除掉他。”于是曹操暗中派人诬告杨彪与袁术勾结,将杨彪关进监狱,命令满宠审理此案。
当时北海太守孔融在许都,他劝谏曹操说:“杨公四代都有清正的品德,怎么能因为他和袁氏的关系就治他的罪呢?”曹操说:“这是朝廷的意思。”孔融说:“假如周成王要杀召公,周公能说自己不知道吗?”曹操没办法,只好免去杨彪官职,让他回乡。议郎赵彦痛恨曹操专横,上疏弹劾曹操不遵皇帝旨意、擅自收押大臣的罪行。曹操大怒,立刻把赵彦抓起来杀了。从此,百官们都惊恐万分。
谋士程昱劝说曹操:“如今明公您威名越来越盛,为什么不趁此时成就王霸大业呢?”曹操说:“朝廷里的重要大臣还很多,不能轻举妄动。我打算请天子去打猎,借此观察一下各方动静。”于是曹操挑选了良马、名鹰、俊犬,准备好弓箭,先在城外聚集兵马,然后进宫请天子去田猎。献帝说:“打猎恐怕不是正道。”曹操说:“古代的帝王,春天打猎称蒐,夏天打猎称苗,秋天打猎称狝,冬天打猎称狩,四季都要到郊外打猎,向天下展示武力。如今四海动荡不安,正应该借打猎来演练武事。”献帝不敢不听从,随即骑上逍遥马,带着宝雕弓、金鈚箭,排开銮驾出城。刘备与关羽、张飞各自弯弓插箭,身穿掩心甲,手持兵器,带领几十名骑兵跟随献帝出了许昌。
曹操骑着爪黄飞电马,率领十万大军,和天子在许田打猎。军士们排开围场,范围方圆二百多里。曹操和天子并马而行,两人马头几乎相齐,曹操背后全是他的心腹将校。文武百官远远地跟在后面侍从,谁也不敢靠近。当天,献帝骑马来到许田,刘备在道旁向献帝请安。献帝说:“朕现在想看皇叔射猎。”刘备领命上马。忽然草丛中惊起一只野兔,刘备一箭射去,正中野兔,献帝大声叫好。转过土坡,忽然荆棘丛中窜出一只大鹿。献帝连射三箭都没射中,便回头对曹操说:“爱卿你来射它。”曹操向献帝讨来宝雕弓、金鈚箭,拉满弓一箭射去,正中鹿背,大鹿倒在草丛中。群臣和将校们看到金鈚箭,以为是天子射中,都纷纷向献帝欢呼“万岁”。
这时,曹操却纵马直接冲出来,挡在天子前面接受众人欢呼,众人见状都大惊失色。刘备背后的关羽勃然大怒,竖起卧蚕眉,圆睁丹凤眼,提刀拍马就要冲出去斩杀曹操。刘备看到后,急忙摇手示意,又递眼色制止。关羽见兄长如此,便不敢行动。刘备赶忙欠身向曹操称贺:“丞相神箭,世上少见!”曹操笑着说:“这是天子的洪福罢了。”说完回马向天子称贺,竟然不把宝雕弓还给天子,就自己挂在身上。围猎结束后,众人在许田设宴。宴罢,献帝起驾回许都,众人各自回去休息。
关羽问刘备:“曹操这贼欺君罔上,我想杀了他,为国除害,兄长为何阻拦我?”刘备说:“这是‘投鼠忌器’。曹操和天子距离很近,只有一个马头的间隔,他的心腹之人又在四周簇拥侍奉。弟弟你要是一时冲动,贸然行动,倘若事情不成,伤到天子,罪过反而会落在我们身上。”关羽说:“今天不杀这贼,日后必定成为大患。”刘备说:“暂且先把这事保密,不可轻易说出去。”
献帝回宫后,流着泪对伏皇后说:“朕自从即位以来,奸雄纷纷崛起,先是遭受董卓的祸乱,后来又遭遇李傕、郭汜之乱。常人没受过的苦,我和你都经历了。后来得到曹操,本以为他是社稷之臣,没想到他专权弄国,作威作福。朕每次见到他,都觉得背后像有芒刺一样。今天在围场上,他竟然自己站出来接受众人对天子的欢呼,实在是无礼至极!他早晚会有谋反的心思,我们夫妇恐怕都不知道会死在哪里!”伏皇后说:“满朝公卿都享受着汉朝的俸禄,竟然没有一个人能拯救国家的危难吗?”话还没说完,忽然有个人从外面进来,说:“陛下、皇后不要忧虑!我举荐一个人,可以除掉国害。”献帝一看,是伏皇后的父亲伏完。献帝擦着眼泪问道:“皇丈也知道曹操的专横吗?”伏完说:“许田射鹿的事,谁没看见呢?但满朝之中,不是曹操的宗族,就是他的门下之人。如果不是皇亲国戚,谁肯尽忠讨伐曹操?老臣我没有权力,难以办成此事。车骑将军、国舅董承可以托付。”献帝说:“董国舅多次为国解难,这我向来知道,可以宣他进宫,一起商议大事。”伏完说:“陛下身边都是曹操的心腹,倘若事情泄露,大祸就临头了。”献帝问:“那该怎么办?”伏完说:“我有一计,陛下可以制作一件锦袍,取一条玉带,秘密赐给董承。然后在玉带的衬里缝上一道密诏赐给他,让他回家看到诏书后,可以日夜谋划,神不知鬼不觉。”献帝觉得可行,伏完便告辞出去。
献帝于是亲自写了一道密诏,咬破指尖,用鲜血写成,暗中让伏皇后缝在玉带的紫锦衬里。然后献帝穿上锦袍,系上这条玉带,命令内史宣董承进宫。董承拜见献帝行礼完毕,献帝说:“朕夜里和皇后说起当年在霸河的苦难,念及国舅的大功,所以特地宣你来慰问犒劳。”董承叩头谢恩。献帝带着董承走出宫殿,来到太庙,转上功臣阁。献帝焚香行礼完毕,带着董承观看画像。中间画的是汉高祖的容貌。献帝问:“我们的高祖皇帝从什么地方起家?又是如何开创基业的?”董承十分惊讶,说:“陛下这是在和臣开玩笑吧。圣祖的事迹,臣怎么会不知道?高皇帝从泗上亭长起家,提着三尺宝剑,斩蛇起义,纵横四海,三年灭亡秦朝,五年灭掉楚国,于是拥有了天下,建立了万世的基业。”献帝说:“祖宗如此英雄,子孙却如此懦弱,怎能不让人感叹!”接着指着左右两旁辅佐大臣的画像说:“这两人不就是留侯张良、酂侯萧何吗?”董承说:“正是。高祖开创基业,实在是依赖他们二人的力量。”
献帝回头看了看,见左右侍从离得较远,便悄悄地对董承说:“爱卿也应当像这二人一样,辅佐在朕的身边。”董承说:“臣没有什么功劳,怎么担当得起呢?”献帝说:“朕想起你在西都救驾的功劳,从未忘记,却没有什么能赏赐你的。”接着指着自己身上的袍带说:“爱卿就穿上朕这件袍,系上朕这条带,就好像常在朕身边一样。”董承叩头谢恩。献帝解下袍带赐给董承,小声说:“爱卿回去后要仔细观看,不要辜负朕的心意。”董承领会了献帝的意思,穿上袍、系上带,辞别献帝下了功臣阁。
很快就有人报告曹操:“皇帝和董承在功臣阁说话。”曹操立刻入朝查看。董承下了功臣阁,刚走过宫门,恰好遇到曹操前来,一时间无处躲避,只得站在路旁行礼。曹操问:“国舅从哪里来?”董承说:“刚刚承蒙天子宣召,赐给我锦袍玉带。”曹操又问:“为什么赏赐你?”董承说:“因为天子念及我以前在西都救驾的功劳,所以有此赏赐。”曹操说:“解下来给我看看。”董承心里知道衣带中必有密诏,担心曹操看破,便拖延着不解。曹操呵斥左右:“赶紧解下来!”曹操看了半晌,笑着说:“果然是条好玉带!再把锦袍脱下来给我看看。”董承心中害怕,不敢不听从,于是脱下锦袍献上。曹操亲自用手提起锦袍,对着日影细细查看。看完后,自己穿上锦袍,系上玉带,回头问左右:“长短怎么样?”左右都夸赞合适。曹操对董承说:“国舅就把这袍带转赠给我,怎么样?”董承连忙说:“这是君恩所赐,不敢转赠,容我另外制作献上。”曹操说:“国舅接受这衣带,莫非其中有什么谋划吗?”董承惊慌地说:“我怎么敢呢?丞相如果想要,就留下吧。”曹操说:“你是受了天子赏赐,我怎么能夺人所爱呢?只是开个玩笑罢了。”于是脱下袍带还给董承。
董承告辞曹操回到家中,到了夜晚,他独自坐在书院里,把献帝赏赐的锦袍拿在手中,仔细地反复查看,却没有发现任何特别的东西。董承心想:“天子赐给我袍带,还让我仔细观看,肯定有他的用意,可现在怎么什么踪迹都没有呢?”于是他又拿起玉带检查,这玉带是由洁白玲珑的白玉制成,雕琢成小龙穿花的图案,背面用紫色锦缎做衬里,缝缀得端正整齐,同样没有发现什么特别之处。
董承心中疑惑不解,把玉带放在桌上,翻来覆去地寻找。过了很久,他感到十分疲倦,正打算趴在桌子上睡觉,忽然灯花掉落在玉带上,烧着了背面的衬里。董承吃了一惊,赶忙擦拭,却已经烧破了一处,微微露出里面的白色绢布,隐隐约约能看到血迹。他急忙取来刀,拆开查看,原来是天子用鲜血亲手书写的密诏。诏书上写道:
朕听闻在人伦关系中,父子关系最为重要;在尊卑的差别里,君臣关系最为关键。近来曹操这贼子把持权力,欺压君父;勾结同党,败坏朝廷纲纪;赏赐、封官、惩罚等大事,都不由朕做主。朕日夜忧虑,担心天下将要陷入危机。你是国家的大臣,也是朕的至亲,应当念及高祖皇帝创业的艰难,联合那些忠义两全的有志之士,消灭奸党,恢复国家的安定,祖宗也会感到欣慰!朕咬破手指洒下鲜血,写下这道诏书交给你,一定要再三谨慎对待,不要辜负朕的心意!建安四年春三月诏。
董承看完密诏,眼泪和鼻涕忍不住流了下来,一整夜都无法入睡。第二天清晨起来,他又来到书院,把密诏再三观看,却想不出任何办法。于是他把密诏放在桌子上,沉思着消灭曹操的计策,还没等他考虑好,就不知不觉地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忽然,侍郎王子服来了。门吏知道王子服和董承交情深厚,便没有阻拦,王子服直接走进了书院。他看见董承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袖子底下压着一块白色绢布,微微露出一个“朕”字。王子服心中起了疑心,悄悄地拿过来看完后,把密诏藏在袖子里,然后叫醒董承说:“国舅可真自在啊!亏你怎么还能睡得着!”董承惊醒过来,发现密诏不见了,顿时吓得魂不附体,手脚慌乱。
王子服说:“你想杀曹公!我要去告发你。”董承流着泪哀求道:“如果兄长真这么做,汉室可就完了!”王子服说:“我开玩笑的。我的祖宗世代享受汉朝的俸禄,怎么会没有忠心呢?我愿意助兄长一臂之力,共同诛杀国贼。”董承说:“兄长有这份心意,真是国家的大幸!”王子服说:“我们应当在密室里共同立下义状,就算牺牲三族的性命,也要报答汉朝的君主。”董承非常高兴,取出一幅白绢,先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名字并画押。王子服也跟着写上名字画押。
写完后,王子服说:“将军吴子兰和我交情最深,可以让他一起参与谋划。”董承说:“满朝大臣中,只有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是我的心腹,他们肯定能和我们一起做事。”正商量着,家僮进来报告说种辑、吴硕前来探望。董承说:“这是上天在帮助我啊!”他让王子服暂时躲在屏风后面。董承迎接种辑、吴硕二人进入书院坐定,喝过茶后,种辑说:“许田射猎那件事,您也心怀怨恨吧?”董承说:“虽然心怀怨恨,但也无可奈何。”吴硕说:“我发誓要杀了这个贼子,只恨没有帮助我的人!”种辑说:“为国除害,就算死了也没有怨言!”
这时王子服从屏风后面走出来说:“你们二人想杀曹丞相!我要去告发,董国舅就是证人。”种辑生气地说:“忠臣不怕死!我们就算死了做汉朝的鬼,也比你阿附国贼强!”董承笑着说:“我们正为了这件事,想要见二位。王侍郎刚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于是从袖子里取出密诏给二人看。二人读完密诏,泪水止不住地流,董承便请他们在义状上签名。王子服说:“二位在这里稍等,我去请吴子兰来。”
王子服去了没多久,就和吴子兰一起回来了,与众人相见后,吴子兰也在义状上签了名。董承邀请他们到后堂一起饮酒。
忽然有人来报,说西凉太守马腾前来拜访。董承说:“就说我病了,不能接见。”门吏把话回复给马腾,马腾大怒说:“我昨晚在东华门外,亲眼看见他穿着锦袍玉带出来,为什么要推说生病呢!我不是无事前来,怎么能拒绝我!”门吏又进来报告,把马腾发怒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董承起身说:“诸位稍等,容我出去一下。”随即出厅迎接马腾。
行完礼坐定后,马腾说:“我入朝觐见后准备回去,所以来向你告辞,为什么要拒绝我呢?”董承说:“我突然得了重病,有失远迎,罪过罪过!”马腾说:“你脸上气色很好,可不像有病的样子。”董承无言以对,马腾生气地拂袖而起,一边叹息一边走下台阶说:“原来都不是救国的人啊!”
董承被马腾的话触动,挽留他并问道:“您说谁不是救国的人呢?”马腾说:“许田射猎那件事,到现在我还气愤不已。您身为国之至亲,却还沉迷于酒色,不考虑讨伐贼子,怎么能成为拯救皇家于危难的人呢!”董承担心马腾是假装的,便假装惊讶地说:“曹丞相是国家的大臣,是朝廷所倚重的人,您怎么能这么说呢?”马腾大怒说:“你还把曹贼当成好人吗?”董承说:“周围耳目众多,请您小声点。”马腾说:“贪生怕死的人,不配谈论大事!”说完,又准备起身离开。
董承知道马腾忠义,便说:“您先消消气,我请您看一样东西。”于是邀请马腾进入书院,取出密诏给他看。马腾读完后,头发都竖了起来,咬着牙齿,嘴唇都被咬出血来,他对董承说:“您如果有行动,我就率领西凉的军队作为外援。”董承请马腾与其他人相见,取出义状,让马腾签名。马腾取来酒,歃血为盟说:“我们誓死不辜负这个约定!”他指着在座的五个人说:“如果能有十个人,大事就成了。”董承说:“忠义之士,很难多得。如果参与的人不合适,反而会互相伤害。”马腾让人取来《鸳行鹭序簿》查看。查到刘氏宗族时,他拍手说:“为什么不找这个人商议呢?”众人都问是谁。马腾不慌不忙,说出了那个人。正是:本因国舅承明诏,又见宗潢佐汉朝。不知道马腾说了什么,且听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