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通来到上郡的高奴(今陕西延长县)地区时,已是农历九月中旬。
黄土高坡迎来了公元190年的第一场雪。
雪虽不大。
但飘洒的雪粒如刀般刮在脸上,刺痛难忍。
小冰河时期的天气特别冷,相比四面有高山环绕的关中地区,上郡(陕北地区)的气候要寒冷得多。
因王通识破李儒等人的阴谋,并在董卓的相国府上直言不讳,牛辅和李儒等人有所忌惮,倒也不敢将关隘献给胡人,使得王通此行一路畅通无阻。
据“黑冰阁”的探子回报,牛辅本来是派了人去秦直道的各道关隘传令的,但很快又派人加急赶路,召回了前去传令之人。
所以,自进入秦直道之后,沿途的关隘都是畅通无阻。不仅如此,这些秦直道关隘上的守军,在王通的军队到达之后,也将关隘的驻守任务,交给王通的军队,然后,自行退回关中。
当然,这也是不安好心。
因为这些关隘如收费站般密集,王通不得不分兵驻守,导致可用于作战的兵力锐减。仅驻守直道关隘,便耗去了王通五千兵力。
现在还能用来作战的兵力,只有人。
……
在进入高奴地区之后没多久,王通看到天气寒冷,便下令军队在一个背风的山谷里安营扎寨,休养体力。
当晚,亲兵来报:“营外有人求见将军。”
王通问道:“何人?”
那亲兵道:“来人未表明身份,只说了一段莫名其妙的话,称将军听后必会接见。”
“莫名其妙的话?”
王通略一沉吟,便又问道:“他说的是什么?”
亲兵道:“那人说的是……‘我低头,向山沟,追逐流逝的岁月,风沙茫茫满山谷,不见我的童年’。
属下……属下实在不知道他说这话什么意思……”
“你不必知道。”
王通点了点头,对亲兵道:“带他进来吧!”
亲兵有些懵,也不敢再问。
赶紧行了个礼,下去带人去了。
亲兵转达的这段话,其实是“黑冰阁”高级成员们表明身份的暗语。此暗语由王通亲自制定,唯有“苍雀”级别以上的成员方可知晓。
而如果只是“乌雀”级别,亮明身份的暗语就是:“我抬头向青天,搜寻远去的从前。”
“雀卫”级别的,则是:“大雁听过我的歌,小河亲过我的脸。”
……
这里还必须得说明一下。
如今的“黑冰阁”,经过王通亲自整顿,已经初具规模。
从架构上来讲,共分四层。
第一层,名称叫“龙雀”。
“龙雀”由阁主和主管组成。阁主之位,现在还没有合适的人选,暂由王通新自担任;而现任主管,则是华安。
阁主也叫龙雀一号。
主管叫龙雀二号,如果以后有很多个副主管,可能还会有龙雀三号,龙雀四号……
第二层,名称为苍雀。
苍雀通常会是一州或一郡的负责人,一般不叫姓名,而是以编号形式出现。如苍雀一号,苍雀二号……等等。
第三层,名称为乌雀。
乌雀通常会是一县的负责人,也是以编号形式出现。如乌雀一号,乌雀二号……等等。
第四层,名为雀卫。
雀卫是最基层的“黑冰阁”成员,主要负责情报的打探、收集,或具体执行某些特殊的任务。
……
少顷,一个精壮的陕北汉子,就在亲兵的带领下,来到了王通的军帐。
王通展眼看去,只见此人长得:
身材魁梧,剑眉星目,英俊潇洒,帅气逼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美女见之,无不哭着喊着要与他尽一夕之欢。真是酷逼了,帅呆了。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上郡苍雀一刀仙。)
……
这壮汉见到王通之后,便“扑通”一声拜倒在地道:“黑冰阁苍雀十三号,拜见阁主!”
“是谁派你来的?”王通问道。
那壮汉道:“回阁主,是龙雀二号派我来的。”
龙雀二号,也就是“黑冰阁”的主管华安。
王通点了点头,又问:“可有信物?”
那壮汉闻言,赶紧从衣袖里掏出一块腰牌呈上。王通仔细查看了一下,确认无误,这才说道:“起来吧,给本阁主说说,胡人的情况怎么样了?”
“谢阁主!”
苍雀十三号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说道:
“回禀阁主,据属下所知,整个上郡地区有胡人十余种,号称“杂胡。具体包括:匈奴、鲜卑、羯、羌、氐、乌丸等等。这些胡人在上郡各自圈地,形成了大大小小数百股势力。
而在高奴地区,是以羯族胡人为主。
羯族的大首领名叫石匍拉桑,此人极为勇悍,身躯魁梧,力大如牛,善使一杆狼牙棒,在高奴地区名声极响。”
“羯族!”
听到“羯族”这个名字,立马就让王通想起了五胡时代中的石勒。也让王通想起了五胡时代那段……连历史学家都不愿去面对的悲惨历史。
西晋末年,司马懿子孙不肖,致使大汉民族陷入深重灾难。八王之乱后,国力衰微,民生凋敝。晋朝军力一蹶不振,匈奴、羯、鲜卑、氐、羌等五胡趁机入侵中原。
汉族百姓在这段时间里,成了野蛮胡人的猎物,被屠杀,被吃掉,被称为是“两脚羊”。
自永嘉之乱后,短短几十年间,北方汉人从2400多万人锐减到400万左右。2000多万人口蒸发,只剩下白骨遍布的荒野。
匈奴、羯、鲜卑、氐、羌这些外来的游牧民族,成群结队地涌进中原,肆意抢掠。他们打仗不带粮草,大肆捕捉汉人女子当作宣泄兽欲的工具和“军粮”。
史籍记载:“北地苍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屠殆尽!”
而羯族的石勒与石虎,正是五胡乱华中最为臭名昭着的暴君!
……
(附录图片二张:五胡时代,羯族为恶的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