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国漫长的游历岁月里,秦轩仿若一位冷静的旁观者,目睹着春秋末期的风云变幻。诸侯混战,民生凋敝,可秦国却在秦孝公的革新图治下,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蓬勃朝气。这股新生力量深深吸引着秦轩,他毅然踏入秦国,决心投身军旅,亲身感受并推动这股变革浪潮。
抵达秦国时,征兵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城门口张贴的告示前,围聚着一群热血青年,他们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建功立业的渴望。秦轩站在人群后方,双手抱胸,静静阅读告示内容,心中已然有了决断。他微微仰头,目光坚定,低声自语:“乱世之中,正是男儿建功之时,秦国既广纳人才,我定要在军中闯出一番天地。”说罢,嘴角浮起一丝自信的浅笑。
次日清晨,秦轩来到征兵处。现场人头攒动,嘈杂的人声与马匹的嘶鸣声交织,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兴奋的气息。负责征兵的军官站在高台之上,目光如炬,审视着每一位应征者。
“姓名?”军官声音洪亮,如洪钟般响起,目光落在秦轩身上。
“秦轩。”秦轩身形笔直,昂首挺胸,声音清晰有力,透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可曾习过武艺?”军官紧接着问道。
“略通一二。”秦轩嘴角微微上扬,不卑不亢地回答,同时微微活动肩膀,展示出常年习武的矫健身姿。
军官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随我来,试试身手。”说罢,利落地跳下高台,大步流星地带领秦轩来到校场。
校场上,各类兵器整齐摆放。军官随手抄起一把长枪,猛地扔向秦轩,高声道:“耍一套看看!”
秦轩稳稳伸出双手,精准接住长枪。他深吸一口气,双脚稳稳扎地,如苍松扎根。刹那间,他身形灵动,手中长枪犹如蛟龙出海,枪尖闪烁寒光,一朵朵枪花在空气中绽放。他的动作行云流水,一招一式虎虎生风,尽显不凡的武艺功底。周围应征青年看得目瞪口呆,紧接着爆发出阵阵喝彩。
“好!”军官大声叫好,脸上满是满意的笑容,快步走上前,用力拍了拍秦轩的肩膀,赞叹道:“你这身手,到了军中定能大放异彩!”
就这样,秦轩顺利入伍,被编入新兵营。每天清晨,天还未完全亮,军营中就准时响起激昂的号角声。“都给我麻溜地起来!动作快点!”校尉扯着嗓子大声呼喊,声音在营地里回荡。新兵们从睡梦中惊醒,迅速起身,手忙脚乱地穿衣、整理装备,开启新一天的训练。
训练场上,校尉的要求极为严苛。“持枪姿势不对,重来!”“步伐太乱,再跑十圈!”校尉一边扯着嗓子喊,一边挥舞着手中的皮鞭,督促着新兵们进步。
秦轩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训练任务。在一次长矛刺杀训练中,身旁的新兵小李因为动作总是不规范,屡次被校尉训斥,低着头,满脸沮丧。秦轩见状,主动走过去,轻轻拍了拍小李的肩膀,温和地说:“别灰心,兄弟,我来帮你。”他耐心地讲解动作要领,一边说一边示范:“手臂要伸直,发力的时候从腰部开始,借助身体的力量把长矛刺出去,注意呼吸和动作的配合。”说着,秦轩深吸一口气,大喝一声,手中长矛猛地刺出,动作标准有力,一气呵成。小李跟着秦轩的指导,反复练习,逐渐找到了感觉,动作越来越规范,脸上也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太感谢秦哥了,要不是你,我还不知道得被骂成啥样呢。”小李感激地说道。
夜晚,军营里燃起了熊熊篝火,新兵们围坐在一起。有人聊起家乡的亲人,声音渐渐哽咽,眼眶也红了;有人满怀憧憬地说着未来的战斗,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手舞足蹈地比划着。“等上了战场,我一定要奋勇杀敌,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一位叫小张的新兵满脸通红,激动地挥舞着手臂说道。
秦轩静静地望着篝火,火光映照着他年轻却沉稳的脸庞。他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有力:“我们奔赴战场,不只是为了个人立功,更是为了守护秦国的百姓,为了这片土地的安宁。每一场战斗,都关系着无数人的生死存亡,容不得一丝马虎,我们要带着责任和使命去战斗。”众人听了,纷纷点头,陷入了沉思,篝火旁一时间安静下来,只有木柴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
随着训练的持续深入,秦轩在新兵中的表现愈发耀眼。他不仅武艺精湛,在训练中总是脱颖而出,还时常和战友们分享自己游历各国的见闻和独特的想法。休息时,大家总是围在他身边,听得津津有味。他的威望在军营中逐渐树立起来,战友们对他既敬佩又信任。
而秦轩心里清楚,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秦国的征途才刚刚起步,未来等待他的将是更加残酷的战争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他毫无惧色,身姿挺拔如松,已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去迎接一切未知。他始终谨守着不改变原本历史太多的原则,在这历史长河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