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宫出来后,秦轩满心沉重,却未曾有一丝退缩之意。咸阳城的街巷依旧热闹,小摊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行人往来如织,可在他眼中,尽是民生多艰的景象。街边瘦弱的孩童眼巴巴地望着摊位上少得可怜的食物,衣衫褴褛的百姓为了生计奔波忙碌,脸上写满疲惫。他深知,自己的改革建议虽未被采纳,但这只是暂时的,秦国的变革势在必行。
暮色笼罩大地,秦轩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回到居所。屋内昏暗,烛火微弱地跳动,在墙壁上投下他孤独又坚毅的身影。他坐在案几前,展开竹简,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这些日子收集的秦国现状资料,以及他对改革的进一步思考。此时,一阵敲门声打破寂静。
“秦公子,是我,赵虎。”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秦轩赶忙起身开门,赵虎大步走进来,神色关切:“秦公子,我听说你面见秦王了,情况如何?”秦轩苦笑着摇摇头,将大殿上大臣们的反对、秦王的犹豫一五一十告知。赵虎听后,眉头紧锁成一个“川”字:“那些大臣只图眼前安稳,却不顾秦国的长远发展。不过秦公子,你别灰心,咱们再想办法。”
两人正商议着,突然,窗外传来一阵轻微响动。秦轩和赵虎对视一眼,赵虎迅速抽出佩剑,剑身出鞘,寒光闪烁,他警惕地走向窗边。他猛地推开窗户,只见一个黑影一闪而过,消失在夜色中。“有刺客!”赵虎喊道,欲追出去,却被秦轩拦住。“别追了,天色已晚,对方又熟悉地形,我们贸然追去,恐怕中了埋伏。”秦轩冷静地说,眉头微微皱起,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他深知,这意味着改革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危险已经悄然降临。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两人意识到,改革之路远比想象中凶险。那些反对改革的势力,已经开始暗中行动,试图阻止秦轩。“秦公子,看来他们坐不住了,接下来你一定要小心。”赵虎担忧地说,眼神中满是关切。秦轩点点头:“我会的,但改革不能停。我们必须想办法让更多人看到改革的好处,争取他们的支持。”
此后的日子里,秦轩和赵虎四处奔走,联络那些关心秦国命运的有识之士。他们拜访了城中的商贾,了解商业发展的困境。狭窄昏暗的店铺里,商贾满脸愁容,指着堆积如山却无人问津的货物大倒苦水:“秦公子,这生意越来越难做了,税赋重,关卡多,货物运不出去,我们实在艰难。”秦轩认真倾听,频频点头,耐心讲解改革后商业环境将如何改善,商贾听后,神色缓和,眼中燃起一丝希望。
他们又与学者们交流,探讨治国理政的理念。宽敞的学舍中,学者们围坐一团,争论不休。一位老学究言辞激烈,双手挥舞:“秦国自有秦国的传统,你这些改革,不过是标新立异,背离祖宗之道。”秦轩耐心反驳,声音沉稳有力:“时代在变,秦国若想长治久安,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祖宗之道固然重要,但也需与时俱进。”但老学究依旧固执己见,这场交流不欢而散,秦轩虽有些失落,却没有气馁。
他们还深入军营,倾听士兵们的心声。尘土飞扬的校场上,士兵们操练完毕,围拢过来。一个年轻士兵挠挠头,憨厚地说:“秦公子,我们在战场上拼命,就盼着家里能好过点,可如今家里的地都快种不起了。”秦轩目光坚定,向他们描绘改革后士兵待遇提升、家人生活改善的美好前景,士兵们听后,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尽管遭遇诸多挫折,秦轩和赵虎并未放弃。他们的努力渐渐有了成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改革,甚至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大臣,也悄悄向秦轩表达了支持之意。
在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一位身着华服却神色低调的中年大臣悄然来到秦轩的住处。他走进屋内,谨慎地环顾四周后,才低声说道:“秦公子,我虽身为朝堂大臣,却也深知秦国如今积弊已深。你的改革建议,我在心中反复思量,觉得切中要害。只是朝堂之上,反对之声甚嚣尘上,我一直不敢明言支持。今日前来,是想告诉你,若有需要我之处,尽管开口。”秦轩又惊又喜,紧紧握住大臣的手:“大人深明大义,秦国之幸!有您的支持,改革又多了一分希望。”
与此同时,秦王也在密切关注着秦轩的一举一动。他虽未明确表态支持改革,但心中对秦轩的建议已有了几分认可。一日,他在朝堂上突然问道:“诸位爱卿,对于秦轩的改革建议,你们可有新的看法?”一位大臣犹豫片刻后说:“陛下,秦轩所言虽有风险,但秦国如今面临诸多问题,或许改革是一条出路。”其他大臣也纷纷发表意见,朝堂上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有人慷慨陈词支持变革,有人忧心忡忡谨慎反对。
秦王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已有了决断。他决定再次召见秦轩,深入探讨改革事宜。当秦轩接到召见的消息时,心中涌起一股希望。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秦国的改革,或许迎来了转机。
在前往王宫的路上,秦轩的心情格外激动。他回想起这些日子的艰辛,那些被拒绝的时刻,那些深夜的思索,如今都化作了前行的动力。他望着咸阳城的街道,想象着改革成功后,这里将是一片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孩子们在街头欢笑玩耍,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幸福。
来到王宫,秦王已在大殿等候。秦轩行礼后,秦王开门见山地说:“秦轩,你的改革建议,本王反复思量,觉得确有可取之处。但改革事关重大,你可有信心推行下去?”秦轩挺直腰杆,目光坚定如炬,大声说:“陛下,草民愿以性命担保,只要陛下支持,改革定能成功,秦国必将走向繁荣富强。”
秦王微微点头:“好,本王就给你这个机会。从今日起,你负责筹备改革事宜,有任何需要,尽管向本王提。”秦轩心中一阵狂喜,他知道,秦国的命运,即将迎来重大转折,而自己,将在这场变革中,肩负起至关重要的使命,他暗暗发誓,定不辜负这份信任,要让秦国脱胎换骨,开创辉煌未来。
接下来的日子,秦轩一头扎进改革筹备工作中。他每日天不亮就起身,在昏暗的烛光下仔细梳理改革的每一项条款,反复斟酌用词,力求精准且切实可行。他深知,每一个字都关乎秦国的未来,关乎万千百姓的生活。期间,他频繁与支持改革的大臣们会面,在密室中商讨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阻力,制定详细的推行计划。有时讨论得太过投入,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他们的声音虽因疲惫而略显沙哑,眼神却始终坚定而炽热。
为了确保改革能顺利实施,秦轩还亲自前往民间,再次深入了解百姓的真实需求。他乔装打扮成普通百姓,穿梭在市井小巷,与百姓们促膝长谈。在一处热闹的集市,他坐在一位卖菜的大娘旁边,听她抱怨着沉重的赋税和土地被大户侵占的无奈。秦轩耐心倾听,不时安慰几句,将这些情况默默记在心里,想着如何在改革中解决这些问题。在与百姓的接触中,秦轩越发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也更加坚定了推进改革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