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战事告捷的喜讯,像一阵春风般迅速吹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消息传回朝堂,满朝文武顿时一片欢腾,大家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皇帝坐在龙椅上,龙颜大悦,眼中满是欣慰之色。苏震天和一众将士在边疆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功绩,让他深感自豪,当时就决定对他们予以奖励,来彰显皇恩浩荡。
在表面的欢庆之下,朝堂之中却暗流涌动。皇后一党虽然也在表面上随声附和,纷纷恭喜庆贺,但他们的内心却如翻江倒海一般暗自忧虑。在他们心中,苏震天立下赫赫战功,将军府在朝中的威望与地位必会水涨船高,日益稳固。这对于他们处心积虑打压将军府的计划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阻碍,更是一场沉重的打击。
在他们眼中,将军府的存在就像眼中钉、肉中刺,时刻威胁着他们的权力和地位。如今苏震天立下大功,这种威胁越来越紧迫。在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后,一场针对将军府的阴谋悄然拉开了帷幕。
在一次庄严肃穆的朝会上,群臣分列两旁,气氛略显凝重。一位平日里与皇后暗中勾结的官员,心怀鬼胎地站了出来。他微微躬身,脸上装出一副忧国忧民的神情,上奏道:“陛下,苏将军此次在边疆确实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这本是我朝荣幸。但是臣最近听说,军中有人滥用职权,肆意欺压边疆百姓。如此恶劣行径,如果不加以惩处,恐将严重影响我朝军队的声誉,还望陛下能够彻查此事,以正国法。”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众人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皇帝听后,脸色微微一变,眼神中闪过一丝疑虑。他深知军队纪律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这件事儿如果是真的,绝不能姑息。他严肃地问道:“这事有确凿的证据?”那官员心中暗自得意,却依然不慌不忙地从袖中掏出一份所谓的“证据”,恭敬地呈上。众人定睛一看,竟是一些百姓的联名状,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控诉苏震天军队恶行的文字。
苏婉刚回京城就听说这件事,顿时心急如焚。她太了解皇后一党的阴险狡诈了,一眼就看出这又是他们精心策划的阴谋,企图在父亲立功的关键时刻,给他泼上一盆脏水,以此来削弱将军府的势力。苏婉心中怒火中烧,但这时候必须冷静应对,绝对不能让这些小人的阴谋得逞。她一定要再次为父亲洗刷冤屈,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退朝后,苏婉立刻展开行动。她没有丝毫犹豫,径直找到了那些联名状上署名的百姓。苏婉挨家挨户地走访询问,每到一处,她都耐心地与百姓交流,试图从他们口中了解事情的真相。在她的真诚打动下,百姓们渐渐放下了心中的顾虑。
经过一番细致入微的调查,苏婉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端倪。原来,这些百姓大多是被人威逼利诱,才在联名状上签字的。那些幕后黑手拿家人性命威胁、给予丰厚钱财等手段,迫使百姓们参与到这场阴谋中。苏婉心中既愤怒又感慨,愤怒于皇后一党的卑鄙手段,感慨这些百姓的无奈与无辜。
掌握了确凿证据后,苏婉带着这些百姓来到了朝堂之上。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压抑,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苏婉和这些百姓身上。苏婉昂首挺胸,神色镇定,她先是向皇帝行了大礼,然后大声禀明真相:“陛下,这些百姓皆是被人胁迫,才写下这联名状的。有人想要污蔑我父亲,其心可诛。还望陛下明察,不要被这些虚假的表象所蒙蔽。”
皇帝坐在龙椅上,目光锐利地看着那些百姓。百姓们纷纷跪地,满脸恐惧与懊悔,他们涕泪横流,接连哭诉,承认是有人指使他们这么做的,联名状上的内容皆是编造的谎言。皇帝听后,龙颜大怒,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大声斥责那名上奏的官员:“你竟敢欺君罔上,蓄意陷害忠良,如此胆大妄为,该当何罪!”皇帝的声音在朝堂中回荡,带着无尽的威严与愤怒。
那官员被吓得瘫倒在地,脸色惨白如纸,身体不停地颤抖。他惊恐万分,连忙磕头求饶,声音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陛下饶命啊,陛下饶命!臣一时糊涂,受了奸人蛊惑,才犯下这等大罪,求陛下开恩啊!”然而,他的求饶声在这威严的朝堂之上显得如此无力。
皇后在后宫知道这事儿后,气得咬牙切齿。她原本以为这次的阴谋能够一举打压将军府,却没想到被苏婉识破并化解。她再不甘心,这时候也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计划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