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三王爷暗中联络几个心怀异志的部族,以及那些对吐蕃老赞普积怨已久的势力,一场风暴在暗中悄然酝酿。他们不满老赞普推行的新政,觉得这损害了自身的利益,于是在夜幕的掩护下频繁密会,制定着颠覆的计划。终于,三王爷振臂一呼,高举叛旗,一时间,喊杀声震天,战火迅速在草原上蔓延。
老赞普得知消息后,怒发冲冠,即刻召集忠诚的将领与勇士,准备迎击叛军。他深知,这场战争不仅关乎自己的统治,更关系到吐蕃的稳定与未来。在王帐之中,老赞普目光如炬,与将领们商讨战略,部署兵力。
而三王爷那边,凭借着联合的势力,一开始攻势猛烈,接连攻下几座小城。他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心中满是得意,以为胜利唾手可得。但他没有料到,老赞普的军队久经沙场,且士气高昂,一场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 。
七王子与荣庆公主心急如焚,快马加鞭赶至吐蕃赞普的王宫。彼时,王宫之中气氛凝重,老赞普正对着军事地图愁眉紧锁。二人一踏入王宫,便立刻向老赞普行礼,随后迅速加入商讨对策的阵营。
荣庆公主秀眉紧蹙,思索片刻后,提出一个大胆的计划。她决定派出皇兄暗中赐予她的精锐暗卫,执行刺杀三王爷的任务。七王子起初有些担忧,毕竟此计风险极大,一旦失败,不仅暗卫性命不保,还可能激怒三王爷,令局势更加难以收拾。但荣庆公主眼神坚定,详细阐述了计划的每一个细节,老赞普权衡利弊后,最终点头应允。
当晚,月色如水,暗卫们如鬼魅般潜入三王爷的营帐。三王爷正与几个亲信举杯欢庆日间的胜利,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降临。就在他仰头灌下一杯酒时,寒光一闪,利刃划过他的脖颈,三王爷瞪大双眼,还来不及发出一声呼喊,便轰然倒地。
三王爷被杀的消息如一阵狂风,迅速传遍各个寻衅滋事的势力。这些势力本就因利益而临时拼凑在一起,如今群龙无首,瞬间如一盘散沙。老赞普抓住这绝佳时机,果断出兵镇压。那些负隅顽抗的势力,被赞普的军队以雷霆之势狠狠打击,一部分在激烈的战斗中被斩杀,鲜血染红了草原;另一部分则吓得纷纷跪地求饶,最终被老赞普下令砍头。短短数日,这场来势汹汹的叛乱便被彻底平定,吐蕃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黄头回鹘与西洲回鹘之间的龃龉由来已久,小摩擦仍如暗流涌动,时有发生。不过,这些纷争并未对大周边界造成实质性威胁。究其缘由,大周的一系列举措发挥了关键作用。
大周洞悉局势后,迅速派遣能言善辩的使臣前往调解。使臣凭借卓越的外交手腕,往返于双方之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努力弥合双方的嫌隙。与此同时,大周果断往边界增派精锐兵力,军容整肃,军旗烈烈,彰显着维护边界稳定的坚定决心。
更为关键的是,大周将火药制造技术应用于军事演练之中。在边界之处,火药爆炸声响彻云霄,火光冲天,那震撼人心的威力令周边势力为之胆寒。这般极具威慑力的展示,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妄图轻举妄动之人。
经此一系列行动,边界一带的紧张氛围逐渐消散,局势趋于平稳。都护府设立的互市再度热闹起来,商队络绎不绝,吆喝声此起彼伏,各族百姓在此互通有无,呈现出一派繁荣和谐的景象。
在大周与西洲回鹘积极斡旋边界局势之时,皇宫内也迎来了一则喜讯。进入大周和亲的西洲公主宁妃,被太医诊断为已有身孕,且孕期不足两月。皇帝得知此消息后,龙颜大悦,内心满是即将再添子嗣的喜悦。
为了让西洲回鹘一同分享这份喜悦,皇帝即刻派人快马加鞭前往西洲送信。同时,为彰显大国风范与对西洲的重视,皇帝大张旗鼓地筹备大量赏赐,其中不乏珍贵的珠宝、精美的绸缎,还有实用的粮种和农具。这些物资满载着大周的善意,被浩浩荡荡送往西洲。西洲子民听闻此事,纷纷对大周的慷慨之举感激不尽,民心向着大周与西洲的友好关系又近了几分。
宁妃在得知皇帝为自己母国所做的一切后,深受感动。她怀着身孕,亲自前往勤政殿,在大殿之上缓缓跪地,仪态端庄又满怀深情地说道:“陛下如此厚待西洲,恩泽深厚,臣妾代西洲子民叩谢皇恩浩荡,愿陛下圣体安康,我朝国运昌盛。”皇帝见状,连忙起身相扶,脸上笑意盈盈,大殿内一时充满着祥和融洽的氛围 ,这桩喜事也为大周与西洲回鹘的友好关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