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梦芮走进了一家看起来有些陈旧的杂货铺,铺子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日用品。
她走到一个货架前,拿起一个看起来结实耐用的碗,仔细地端详起来。
她转过身,对着站在柜台后面的杂货铺老板问道:“老板,这个碗咋卖的?”
杂货铺老板是个矮胖的中年男人,他穿着一件简单的棉布长衫,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
他应声道:“这位小嫂子,这个碗是今年的新款式,每个三文钱。”
林梦芮拿着碗,又仔细地看了看,然后说道:“我要六个碗,能不能便宜一点啊!”
杂货铺老板略微思索了一下,然后回答道:“这样吧,小嫂子,六个碗,我收您16文钱,怎么样?”
林梦芮点点头,表示同意:“好。”
她从腰间的钱袋里数出16文钱,递给了老板。
付完钱后,她数了数剩下的钱,还剩136文。
林梦芮接过老板递过来的碗,小心翼翼地放入背篓里面。
她还从旁边找了一些茅草,垫在碗与碗之间,以防止在回家的路上碗被碰撞损坏。
她想了一下,筷子就不用买了,随便找几根木棍就能当筷子使用。
随后,林梦芮又花了10文钱买了一个陶锅,花8文钱买了一个水桶。
做饭用的东西凑合买齐了,她数了数剩下的钱,还剩118文钱。
接着,她又走到布料区,挑选了8斤棉花和六尺麻布,还买了一些针线。
她花了70文钱,买下了这些做被子的材料。
买棉花和麻布,是为了做两个被子。
现在家里没有被子,只能铺衣服、盖衣服,孩子们很容易冻着。
所以,林梦芮决定花巨资也要解决睡觉问题。
有了温暖的被子,孩子们就能睡得安稳,不会在寒冷的夜晚被冻醒。
林梦芮小心翼翼地将她精心挑选的物品一件件地放入背篓中,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东西。
她的心中默默计算着,虽然已经花了一些钱,但口袋里还静静地躺着38文钱。
站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中,林梦芮心中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
管已经买了一些必需品,但还有许多东西需要添置,而她手头上的钱却显得捉襟见肘。她必须精打细算,只买那些最为重要的物品。
等到了下午的时候,货郎会如约而至,送来他们急需的粮食。因此,她决定暂时不购买粮食,以节省开支。
于是,林梦芮从口袋里掏出30文钱,走向了盐巴摊位。
她仔细地挑选了一小包不到二两的盐巴,这是他们一家三口接下来几天的调味品。
盐巴虽然不多,但却是做饭所必须的。
买了盐巴之后,还剩8文钱,这些钱留了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买好这些东西之后,林梦芮带着她年幼的儿子二壮,踏上了回家的路。
路上,二壮有些担忧地问道:“娘,我看你没有买粮食,咱家的糙米快吃完了啊……”
他的小脸上写满了忧虑,毕竟之前饿肚子饿怕了。
林梦芮边走边摸着他的小脑袋,安慰道:“昨天我把家里剩的野菜给了货郎,他答应,今天下午会给咱们粮食。”
“咱们挖的野菜可以换粮食,所以就不用再买了。”她继续解释道,希望二壮能够理解她的安排。
二壮面带犹豫,他稚嫩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担忧:“可是……娘,如果货郎没有来,或者货郎是个骗子呢,那咱家不就没得吃了吗?”
他的小手紧紧抓着母亲的衣角,显得有些不安。
林梦芮自信地笑了笑,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乖,你要相信娘的眼光,娘不会看走眼的。货郎肯定会守信,给咱们送粮食的。”
孙二壮点了点头,他相信母亲的判断。他加快了步伐,紧紧跟随在林梦芮的身后,一同向着家的方向走去。
另一边,孙大壮带着他的妹妹孙一巧,还有他们家的边境牧旺财,一起在山上寻找着野菜和菌菇。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们身上,给这个宁静的早晨增添了几分温暖。
“哥,你快来,这边有一棵野菜!”
孙一巧像发现宝藏一样,兴奋地高声喊道。她的声音在山间回荡,充满了童真的喜悦。
孙大壮就在不远处,听到妹妹的呼唤后,急忙走了过去:“小妹,我来挖这棵野菜。”
说着,孙大壮蹲下身,用手里削尖的木棍开始挖野菜。
他的动作熟练而有力,仿佛在与大自然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家里面没有铁器,更没有锄头等农具,所以,孙大壮兄妹俩挖野菜,全靠木棍。
挖出野菜之后,孙一巧小心翼翼地将野菜放到一块破布上。
这块破布是他们用来装载收获的工具,虽然简陋,但对他们来说却是无比珍贵。
家里只有一个背篓,母亲林梦芮背着去镇上了,所以孙大壮挖出的野菜,只能放在一块破布上。
随着破布上的野菜越来越多,两个孩子越发的高兴。
孙大壮和孙一巧继续在山间寻找,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拉长,仿佛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
“呦!你们两个真勤快,都挖这么多野菜了啊?”
王玲站在山坡上,目光落在那破布上堆满的野菜,不由得提高了声音,语气中带着几分惊讶和赞赏。
孙一巧听到王玲的声音,转过头来,脸上带着一丝腼腆的微笑,轻声细语地回应道:
“三大娘,你也来挖野菜了啊?”
她的声音柔和,像是春天的微风,让人听了心里暖洋洋的。
然而,王玲的脸色却突然一沉,眉头微微皱起,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和辛酸:
“是啊,我来挖点野菜,回去做野菜糊糊吃。”
在分家之前,孙一巧和林梦芮母女俩总是天不亮,就去田间地头和山坡上挖野菜。
这才分家一天,王玲就被婆母命令出来挖野菜。
分家前,因为林梦芮母女的存在,无形中为她挡住了不少婆母的责难和挑剔。
分家之后,王玲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从一个相对安逸的家庭主妇,变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她不得不开始承担起各种脏活累活,从早到晚忙碌不停。
好在王玲的男人没有死,公公婆婆不至于把她当做牛马使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