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柴刀小心翼翼地,将从三儿媳那里软磨硬泡得来的私房钱藏进怀里,他沿着村里那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匆匆地朝着镇上赶去。
这个时节,正值一年中最繁忙的农忙季节,整个古道村的村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碌着,收割着金黄的庄稼。
孙柴刀的邻居,张老爹,正拉着装满麦子的板车,满头大汗地从田间走来。
他远远地就看到了孙柴刀的身影,于是高声喊道:“老孙!老孙!你这是要去哪里啊?”
孙柴刀听到呼喊,停下脚步,抬头望向张老爹,脸上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
“原来是老张啊,我没什么大事,就是想去镇上转转。”
张老爹停下手中的活计,将板车靠在路边,他好奇地走到孙柴刀身边,开始闲聊起来:
“我说老孙,往年这个时节,你家的麦子总是第一个收割完毕,怎么今年我看着你家的田地里还没动静呢?”
“现在正是收割的好时候,你却要去镇上闲逛,你地里的庄稼不要了吗?”
孙柴刀皱着眉头,心里盘算着不能透露他和货郎之间的秘密协议。
他和货郎私下里达成了一个交易,只要他能办成一件重要的事情,货郎就承诺给他100两银子作为报酬。
这个数目对于一个普通农民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孙柴刀深知,如果这件事情被村里其他人知道,难保不会有人心生嫉妒,甚至暗中捣乱。
于是,孙柴刀只能敷衍地回答张老爹:“家里没盐了,我得去镇上买半斤回来。”
说完,他不再理会旁人的目光,大步流星地继续往前走。
张老爹看着孙柴刀远去的背影,心中泛起一丝疑惑。
他总觉得孙柴刀一家最近的行为有些古怪,但又说不上来具体是哪里不对劲。
他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重新拉起板车,继续向家的方向走去。
孙柴刀的脚步匆匆,仿佛有着急切的事情要办。
他穿梭在乡间的小路上,烈日透过他戴的草帽的缝隙,照在他的脸上。
不到一个时辰,他就来到了镇上,这座他熟悉的集镇,却在今天显得格外冷清。
镇上的街道上,赶集的人们稀稀拉拉,三三两两地散落在各个角落。
每家商铺和摊位前,都是门可罗雀,几乎看不到什么顾客。
孙柴刀的目光在空旷的街道上扫过,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忧虑。
毕竟,现在正值农忙时节,田间地头的活儿多得是,哪有多少人会在这个时候来镇上赶集买东西呢?
孙柴刀的脸上愁云密布,眉头紧锁,显得心事重重。
他本想来镇上买点蘑菇,因为他和货郎小哥有个约定。
按照约定,孙柴刀需要上山去捡蘑菇,然后将这些蘑菇上交给货郎。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这个时节山上的蘑菇实在是太少了,他费了好大的劲儿,也捡不到足够的蘑菇来满足货郎的需求。
无奈之下,他才想到要来镇上买蘑菇,打算充当是自己在山上捡的,再交给货郎。
他记得一个月之前的这个时候,镇上的集市是何等的热闹,人声鼎沸,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可如今,这一切都变得如此冷清,仿佛连时间都停滞了。
孙柴刀叹了口气,他知道,如果今天买不到足够的蘑菇,他和货郎小哥的约定就要泡汤了。
他继续在镇上徘徊,希望能找到一个摊位,哪怕是一个小贩,能卖给他一些蘑菇。
正当他陷入沉思时,远处传来了一声叫卖声。
孙柴刀猛然扭头,循着声音的方向,看到一个老头在街角蹲着,面前的摊位前摆放着一些蔬菜瓜果。
孙柴刀的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希望。
他快步走上前去,在摊位前终于看到了一堆蘑菇。
孙柴刀看着那些饱满的蘑菇,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
孙柴刀蹲下身子,目光落在那些饱满的蘑菇上,嘴角不由自主地上扬:
“老哥,你这蘑菇怎么卖的?”
老农的手指粗糙得像枯树枝一样,但那双看似浑浊的眼睛里却闪烁着狡猾。
他抬起头,用一种试探的语气问道:
“就只要蘑菇,不要别的吗?”
孙柴刀摇了摇头,语气坚定:
“家里蔬菜都有,唯独缺了蘑菇,你开个价吧,我都要了!”
他说话间,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那些诱人的蘑菇。
看到孙柴刀对蘑菇两眼放光,老农心里明白,面前这个客户,肯定跑不了。
他开始盘算着如何能卖出一个好价钱。
于是,老农开口道:
“这些蘑菇,都是我亲自上山捡来的,捡蘑菇的时候风吹日晒,非常辛苦,所以价格也就贵一些,15文钱一斤。”
老农的报价,比平常市场上的价格要贵上不少。
但孙柴刀此刻急需蘑菇,他心里盘算着,尽管价格不菲,但跟那100两银子相比,也就不觉得这些蘑菇贵了。
孙柴刀爽快地说道:
“15文钱一斤就15文钱一斤,这些蘑菇,你全部给我称量一下,看看有多重,我都要了。”
他一边说,一边从腰间掏出钱袋,准备付钱。
老农见状,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迅速地将蘑菇装起来称重,动作看上去有些笨拙。
孙柴刀满心欢喜地看着老农称量蘑菇的重量,手里捏着钱等着付钱。
老农称量完毕,笑着说道:“一共5斤,要75文钱。
听到老农说蘑菇有5斤,孙柴刀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心中开始怀疑起来。
他接过装蘑菇的破布袋子,掂了掂重量,估计最多也就四斤半重。
看着老农,孙柴刀冷冷地说道:“老哥,你的秤,该不会是有问题吧?”
他心中暗骂:老子就是用假秤的高手,你今天还想用假秤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