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走后,书房内的气氛依旧有些凝重。
龙晓拱手对君墨渊说道:“将军,难道我们真要和李家合作吗?
末将总觉得此事风险太大,别到时候天下平定了,他们拿我们开刀,那可就追悔莫及了。
”龙晓眉头紧皱,脸上满是担忧之色。
君墨渊摆摆手,神色平静地说道:“龙啸,现在说这些太早了。
李家虽势大,但我们又不是没有底牌。就算假如真和他们合作了,合作之前也还有诸多条件可谈,不必如此忧心忡忡。”
这时,君凌峰在旁边嚷嚷道:“以我看不如我们就以瓦岗为基地,大力练兵,然后起兵向周边辐射,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
到时候将军当皇上,我们都是大将军,岂不快哉!”君凌峰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那辉煌的场景。
君墨渊目光深沉地看着君凌峰和龙骁,说道:“你们忘了我姓什么了?”
龙骁一脸疑惑,问道:“将军姓,君,可是这与我们跟李家合作有什么关系?
我还是觉得将军跟李家合作不太保险。”
君墨渊微微摇头,目光坚定地对龙晓说道:“龙骁啊,既然你都能察觉到不保险,我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方才在与李家的接触中说的那些话,只是为了暂时稳住他们,让他们认为我无意于争夺天下。
只有这样,才能让李家对我们放松警惕,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再说了,君家之人,怎么可能屈居于人下?我君墨渊自有我的打算和谋划。”
龙晓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原来是这样,将军深谋远虑,是末将愚钝了。”
君墨渊拍了拍龙骁的肩膀,说道:“不必妄自菲薄,谨慎些总是好的。但接下来,我们需按照既定计划行事,切不可掉以轻心。”
我所想的,不过是早日结束这乱世,让百姓安居乐业。
好了,现在说这些都还太早。你们下去吧,记住,把 5 万大军给我招募好,务必练成精锐之师,此事关乎重大,不得有半分疏忽。”
龙晓和君凌峰对视一眼,齐声说道:“是,将军,末将定不辱使命!”随后两人恭敬地退了出去。
李世民离开瓦岗后,一路纵马疾驰,数日后终于回到了并州唐王府。
李世民刚一踏入府门,就被李渊派人叫到了书房。
李渊见到李世民,急切地说道:“世民,怎么样了?这回谈的?”李渊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急切。
李世民微微躬身,说道:“父亲,初步谈的还算不错。
我看君墨渊已有异动之心,不过他和手下现所担心的,就是怕到时候平定天下了,我李家卸磨杀驴。
”李世民的脸上带着些许沉思。
李渊听后,缓缓点了点头,说道:“这种担心也是人之常情,如果是我们,我们也会担心这个。
不怕他担忧,就怕他不担忧。他不担忧,那就是绝对不和,不可能和我们站到一条线上。
他担忧就说明此事还有的可谈。”李渊一边说着,一边在书房内来回踱步。
李世民接着说道:“父亲。君墨渊说现在谈这个太早,我李家现在还是隋朝的臣子,他说等我李家有所行动了,我们再和他谈。”
李渊停下脚步,沉思片刻后说道:“嗯,你说的也对。如今我们确实还未真正起事,君墨渊有所顾虑也是正常。
不过从他的态度来看,并非完全没有合作的可能。我们需加快筹备,待时机成熟,再与他详谈。”
李渊走到书桌前,拿起一本书,又放下,继续说道:“世民啊,这段时间你还要多与君墨渊保持联系,探探他的口风,同时也要留意各方势力的动向。”
李世民拱手应道:“父亲放心,孩儿明白。”
李渊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说道:“此次之事关系重大,切不可掉以轻心。”
李世民郑重说道:“父亲,孩儿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第二日,阳光洒在瓦岗寨聚厅内,气氛显得格外严肃。
徐茂公站在厅中,对着坐在首位的程咬金拱手说道:“大王,如今这天下局势风云变幻,各路反王都在积极征兵买马、攻城略地,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
我们瓦岗若是一直按兵不动,只怕会错失良机。我们也该出去活动活动了,不能落于人后啊。”徐茂公的脸上满是急切与忧虑。
程咬金听了,大手一挥,说道:“这个寡人懂!咱们瓦岗可不能被人小瞧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然后说道:“寡人下令,要御驾亲征!君墨渊,寡人任命你为元帅,秦琼、单雄信、王伯当等随军出征。
起兵十万,直指黄土关,定要打出咱们瓦岗的威风!”程咬金的声音洪亮,充满了豪情壮志。
君墨渊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领命!定不辜负大王期望,必当全力征战,夺取胜利。”
秦琼、单雄信和王伯当也纷纷出列,齐声说道:“愿随大王和元帅出征,奋勇杀敌!”
程咬金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好!众将士听令,即日起整顿兵马,准备粮草辎重,三日后出征!”
在军营内,君墨渊表情严肃地看着君凌峰和龙骁,说道:“这回龙骁,你带狼军跟我走。
”他的目光转向龙骁,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期许。
龙骁当即挺直腰杆,拱手应道:“末将遵命!定当追随将军,奋勇作战!”
君墨渊微微点头,接着看向君凌峰,说道:“凌峰,训练兵士的重任就交给你了。此次出征,后方的稳定至关重要,新招募的兵士能否迅速形成战斗力,就看你的本事了。”
君凌峰神色坚定,抱拳道:“将军放心,凌峰定不负所托,定会将新兵训练成精锐之师,以待将军凯旋!”
君墨渊拍了拍君凌峰的肩膀,说道:“好,我相信你。此次出征,我们定要旗开得胜,扬我瓦岗军威!”
黄土关城主府内,一名神色匆匆的手下急步跑进大堂,单膝跪地大声说道:“大人,不好了,有急报!瓦岗反贼已杀到关前了!”
杨义臣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急切地问道:“来了多少人?谁为主将?”他的目光紧紧盯着手下,神情紧张。
手下忙回报道:“大概有 10 万大军,为首的乃是在四明山与李元霸战平的君墨渊。”
杨义臣挥了挥手,说道:“下去吧。”待手下退下后,他紧皱眉头,喃喃自语道:“瓦岗的终于来了,不过这个君莫渊为首,得小心应对了。
”他在堂中来回踱步,思索片刻后大声喊道:“来人啊,给我备马!”
不一会儿,马被牵至府前,杨义臣翻身上马,带着一众亲兵直奔城头,准备迎敌。
沉重的城门缓缓打开,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杨义臣身着锃亮的铠甲,策马疾驰而出。他身姿挺拔,神色威严,手中缰绳一紧,骏马仰头嘶鸣,停在了君墨渊阵前数丈之处。
杨义臣怒目圆睁,朝着君墨渊大声吼道:“尔等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反贼,本将军正欲整兵杀上瓦岗寨,将你们一网打尽,取尔等首级,悬挂城头以正国法。
没想到尔等却不知死活,亲自前来送死!今日便是你们的死期!
”他的声音如洪钟一般,在空旷的战场上回荡,身后的士兵们也跟着齐声呐喊,一时间士气大振。
君墨渊面无惧色,冷冷地看着杨义臣,说道:“杨将军,如今这世道,昏君当道,民不聊生。
我等举义旗,乃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你执迷不悟,为那无道昏君卖命,才是真正的自寻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