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朱厚熜双手紧握一杆霸王长矛。
每一次有力地挥舞,都带着千钧之力,瞬间便能收割十几条鞑靼士兵的性命。
所到之处,鞑靼骑兵纷纷胆寒,无人能在他的长矛下走上一合。
大明铁骑紧紧跟随着朱厚熜的身影,他们只需望向那红色披风飞扬之处,便能精准知晓主帅所在方位。
在朱厚熜的引领下,大明铁骑以无敌之姿,向着鞑靼骑兵发起了猛烈冲锋。
气势锐不可当,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尖刀,直直插入鞑靼骑兵的阵营。
仅仅一个回合的冲锋,阿着精心布置的5万多鞑靼骑兵阵型便瞬间七零八落。
战场上,顿时人仰马翻,惨叫声、嘶吼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人间炼狱。
鞑靼骑兵伤亡数千,队伍陷入了一片混乱,原本紧密的阵型变得支离破碎。
可鞑靼骑兵毕竟是草原上的劲旅,阿着所率领的这5万骑兵更是精锐中的精锐。
他们并没有一触即溃。
尽管队伍已乱,但这些骑兵凭借着超强的单兵作战能力,依旧负隅顽抗。
一时间,两军对战之处,沙尘漫天飞舞,视线都被遮蔽得模糊不清。
大明铁骑这边,他们三人一组,形成了一个最小的作战单位。
以此为基础层层扩展,整个队伍就像是凝成了一股坚不可摧的绳索,紧密而有序。
在混乱的战场上,他们的建制不仅没有丝毫混乱,反而各个小组之间配合默契,进退有据。
这神奇的阵法,正是朱厚熜在戚继光鸳鸯阵的基础上。
借鉴林元帅的三三制,融合三种精妙打法,经过多次实战检验后精心改进而成的。
这种阵法充分发挥了骑兵的机动性和协同作战能力,让每一个士兵都能在战斗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事实证明,这种阵法效果显着。
面对五倍于己的敌人,大明骑兵不仅没有落入下风。
反而凭借着卓越的战术配合,杀得阿着所率领的鞑靼骑兵节节败退。
战场上,沙砾被狂风裹挟着肆意飞舞!
激烈的战争已持续整整两个多时辰才逐渐停歇。
大明铁骑面对数倍于己的5万鞑靼兵。
经过无数次的殊死搏斗,才成功将这5万鞑靼兵歼灭一半。
战场上,横尸遍野,断臂残肢随处可见,鲜血将冻土染得殷红,很快结冰。
阿着望着战场上己方士兵的惨状,心如刀绞,心痛不已。
他苦心经营的精锐部队折损大半,丧失了战斗力。
带着仅存的几百骑兵,狼狈地掉转马头落荒而逃。
其他鞑靼骑兵见状,如同惊弓之鸟,各自奔逃。
就在明军清扫战场之时,远处一骑快如闪电般飞驰而来,是斥候。
他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急切地向朱厚熜报告:
“大将军王,鞑靼主力已经开始攻城。”
朱厚熜闻言,心中猛地一凛。
宣府的安危关乎着无数百姓的生死存亡。
可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大声下令:
“停止打扫战场,马上集合,我们去抄鞑靼的后路。”
朱厚熜心中清楚,虽然宣府局势危急,但他对戚继光有着绝对的信任。
于是,朱厚熜亲自率领这1万骑兵,士兵们每人仅带上10日的干粮。
轻装上阵,直接奇袭鞑靼的王庭。
……
而另一边,鞑靼小王子阿尔伦坐在高大的战马上,一脸阴鸷的看着宣府城墙。
他身后,20万大军如黑色的潮水,密密麻麻地排列着。
气势汹汹,一副要将整个宣府城吞噬的妄想。
一声令下,鞑靼士兵们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向着宣府城墙发起了强攻。
他们冒着城墙上明军的炮火,悍不畏死,前赴后继地攀爬云梯。
炮弹在他们身边炸开,火光冲天,硝烟弥漫,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之意。
因为他们心里明白,若是攻不下这座城。
在这天寒地冻的漠南,饿死的将会有一大半。
这一战,是鞑靼的破釜沉舟之战。
宣府城关之上,猎猎战旗在狂风中翻卷。
戚继光身披厚重的铠甲,目光紧紧盯着城下如蚁群般涌动的鞑靼大军。
身旁,陈大成与王如龙同样神色凝重。
自战斗打响以来,他们日夜坚守,片刻未曾懈怠。
为了抵御鞑靼的进攻,三人不知疲倦地奔波于城墙各处。
指挥着士兵们一次次击退敌人疯狂的冲锋。
如同铜墙铁壁一般,死死地压在城下。
与此同时,远在大同的王崇古按照朱厚熜命令。
派手下将领吕俊安率领五万骑兵,直插鞑靼大军后方。
吕俊安所率骑兵行动迅速,在鞑靼军队的后方侧方不断穿梭。
对鞑靼军队的补给线、后营进行袭扰。
这突如其来的背后攻击,犹如一记闷棍,让鞑靼军队一时阵脚大乱。
他们原本集中于攻城的精力,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来应对后方威胁。
就这样,双方陷入了胶着状态,一时难解难分。
宣府城内存粮储备还算充足,按照正常消耗,足以支撑明军固守两个月。
可鞑靼小王子阿尔伦派人截断了宣府的水源,妄图以缺水来逼迫明军投降。
城内军民一时间陷入缺水困境,情况变得危急起来。
士兵们口干舌燥,连日常的洗漱都成了奢望,更不用说用于灭火、饮用和维持军事行动的用水。
百姓们也陷入了恐慌之中,街头巷尾弥漫着不安的气息。
戚继光当机立断,命士兵们日夜不停地打井。
一时间,城内各处叮叮当当,士兵们不顾疲劳。
每一下的挖掘,都关乎着城内所有人的生死存亡。
双方的攻防战愈发激烈,每一刻都充满着生死较量。
明军凭借着火炮的强大威力,一次次给予鞑靼大军沉重打击,使得他们难以靠近城墙。
若不是这些火炮,宣府恐怕早已失陷敌手。
宣府守军大多并非朱厚熜和戚继光亲手训练,战斗素养和默契程度参差不齐。
在如此高强度的战斗中,苦苦支撑,谁胜谁负,依旧难以预料。
毕竟,此刻最精锐的骑兵都已被朱厚熜带去端鞑靼老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