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
朱厚照生前的宠臣钱宁,带着大批东厂番子。
气势汹汹地闯进了内阁大堂。
“各位大人,大事不好!”
钱宁叫嚷着:“大将军王朱厚熜已然造反,内阁速速授予我兵权!”
“我愿出城平叛,保我大明江山社稷!”
如今的钱宁权势滔天,与之前的江彬不相上下。
东厂、西厂以及锦衣卫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在整个京师,他的话几乎算得上是一言九鼎。
平日里凭借着手中的权力,肆意干涉朝政,打压异己。
可依照大明律令,即便他权势再大,也指挥不动二十万神机营士兵。
因为现在要调动神机营,必须要有内阁的授权。
以往,只需皇帝一句话便可。
可如今皇帝已然驾崩。
内阁首辅杨廷和以及其他内阁阁员的态度,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也正是因为如此,钱宁才亲自率领大批东厂番子来到内阁。
试图凭借着人多势众给杨廷和等人施加压力,让他们乖乖就范,将兵权交给他。
这其实就相当于一次宫廷逼宫。
但是他忽略了一点。
不管朝堂上文武百官在立谁为帝这件事上如何矛盾重重、争论不休。
但在反对钱宁这件事上,他们却达成了惊人的一致。
钱宁平日里实在是太过嚣张跋扈,仗着皇帝的宠幸,肆意妄为,为所欲为。
家人到处跑马圈地,搞得民不聊生。
百姓怨声载道,整个京师对他们是恨之入骨。
大臣们平日里对钱宁的所作所为敢怒不敢言。
此刻见他竟然妄图染指兵权,更是激起了众人的公愤。
听到钱宁这番威胁的话语,杨廷和神色冷峻得如同冬日的寒冰:
“钱宁,这里是内阁商议军国大事之所!”
“你并无资格参与,出去!”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站起身,一个个对钱宁怒目而视。
钱宁却仗着手握东西两厂和锦衣卫的大权。
仰起头,一脸桀骜道:
“各位大人,如今大明江山风雨飘摇,岌岌可危。尔等商议多日,却毫无头绪,束手无策,实在是无能至极!”
“今南方宁王造反,京师又有人逼宫,若再拿不出个主意,恐怕天下大乱,百姓生灵涂炭!”
“钱宁,你算什么东西?这里岂是你放肆的地方!”
次辅杨一清猛地站起身,厉声喝道。
随后,他把目光投向杨廷和。
意思再明显不过,催促杨廷和赶紧做出决断。
杨廷和微微皱了皱眉头,目光在钱宁和众大臣之间来回扫视,心中快速权衡着利弊。
他深知钱宁的野心与威胁,也明白此刻局势的复杂。
略微犹豫了一下,便对着站在门外的神机营将士不动声色地使了个眼色。
刹那间,大批神机营将士如潮水般涌了进来,迅速将钱宁带来的东厂番子们团团包围。
很显然,杨廷和对钱宁的这一出早有防备,准备充分。
深知钱宁此人野心勃勃,定会趁皇帝驾崩、局势混乱之际有所动作,所以提前安排了神机营在附近待命。
这些东厂番子手中拿的全是冷兵器,在手持鸟铳的神机营面前,瞬间显得不堪一击。
鸟铳那乌黑的枪口对准了东厂番子!
看到这阵仗,钱宁顿时慌了神。
说到底,他不过是个靠着皇帝一时宠幸而得势的小人。
目光短浅,毫无大局观。
本以为突然带兵闯入内阁,便能掌控全局,左右局势。
却万万没想到,老谋深算的杨廷和早就布好了局。
此刻的钱宁,心中充满了懊悔与恐惧。
他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整个内阁大堂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所有人都屏住呼吸。
钱宁看到没有达到目的,便准备离开。
可是,杨廷和却不让他离开。
而此时,东厂,西厂,锦衣卫大批人马也也赶来。
把神机营反包围起来。
杨廷和又下达命令,调来更多神机营士兵。
接着和内核其他成员商议后,决定派户部尚书钱有庆出城和大将军王谈判。
……
京师城外!
猎猎作响的“大将军王”旗帜在京师外高高飘扬。
无论是严守城门的守军,还是城内的百姓,只要远远望见它。
心中都会生出敬仰之情。
而它的主人正是大将军王,朱厚熜。
就在不久之前,大将军王朱厚熜在北疆战场上大破鞑靼,一举歼灭鞑靼三十万骑兵。
一把大火烧毁了鞑靼王廷,将鞑靼小王子生擒活捉。
正因有这等赫赫战功,朱厚熜已然成为大明百姓心中无可替代的战神!
此刻,那些严守城门的士兵,虽然没有打开城门迎接朱厚熜入城。
但也并未与他的军队针锋相对、兵戎相见。
朱厚熜也并不着急攻城。
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
没过多久,户部尚书钱有庆从暗门悄然出城。
他径直朝着朱厚熜的大帐奔去。
见面后,钱有庆便将内阁与钱宁之间剑拔弩张的对峙告诉了朱厚熜。
如今,内阁与钱宁两方人马,已然势同水火,局面紧张到了极点。
钱有庆此番前来,是带着内阁的授权。
他诚恳地对朱厚熜说道:“王爷此刻若强行逼宫、率军打进城去。”
“整个大明必然陷入一片混乱,生灵涂炭。”
接着,他代表内阁向朱厚熜提议:“大将军王若真心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宁,不妨率军南下,攻打宁王。”
“只要能成功擒获宁王,届时,帝位自然非大将军王莫属,这也是内阁一致通过的意见。”
朱厚熜听完,微微点头,道:
“小小宁王,不足为惧,本王不日便可将其拿下。”
“不过,本王也有两个要求,若是内阁做不到,那本王可就直接率军进城。”
“大将军王请讲。”钱有庆连忙说道,神色间满是期待与谨慎。
“其一,让杨廷和杀了钱宁,以除朝廷大患;”
”其二,派十万神机营士兵分别前往宣府和大同镇守,每地各五万。”
“另外,本王会把戚继光调来,一同前往南方平叛。”
朱厚熜说出自己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