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悠带领着数十名土字营精锐,悄无声息地潜伏在草丛之中,他们已经待守半日了,却依旧屏气敛息,眼睛紧紧盯着崖底,执行力可见一斑。崖下先下山的两人警惕地张望着四周,丝毫没有要离开的迹象。徐悠心中暗自思忖,若是此刻贸然行动,不仅难以成功,还可能打草惊蛇,危及英娘的安全。于是他强忍着心中的焦急,耐心等待着最佳时机。
终于箩筐缓缓降下,里面载着看似不重的一个人,身形与英娘极为相似。徐悠眼神一凛果断下令:“动手!” 早已准备就绪的弩箭手们瞬间行动,利箭如瀑布射出,精准地射中守在崖下的两人。那两人还未反应过来,便已倒地。徐悠趁此时机,提刀一跃而出,寒光闪过,绳索应声而断。他迅速冲向箩筐,将里面的英娘小心翼翼地抱出,又擒住了一名刚顺下来的懵逼俘虏。经确认箩筐中的女子正是英娘,她双眼紧闭,昏迷不醒。
徐悠大喜,当机立断,留下三十人守住后山,防止圆顿教余孽逃脱,自己则带着英娘和俘虏,快马加鞭向前山赶去。此时谭威正在营帐中踱步等待,他时而望向营帐外,时而又停下脚步,眉头紧锁,心中暗自祈祷英娘能够平安无事。
此时突然一声 “救出英姑娘了” 的呼喊传来,谭威听到后,顾不上一切,匆忙向外跑去。由于跑得太急,他一头撞在了营帐的柱子上,顿时鼻血直流。但谭威全然不顾,继续向外冲去。
徐悠背着英娘赶到,将她轻轻放在营帐中的榻上,谭威看着昏迷的英娘,有些担心地说道:“快,快去找吕智安!” 徐悠连忙应下,转身飞奔而去。不一会儿吕智安匆匆赶来,立刻为英娘诊治。谭威又让徐悠拷问那名受伤的俘虏。俘虏之前见圣使就那样死了,所谓的邪教赤诚消散了一半,求生欲又恢复了正常,吓得瑟瑟发抖,不敢有丝毫隐瞒,指认死去的那人正是通州圣使,并一五一十地交代了劫持英娘的全过程。
次日清晨天色渐亮,曙光洒在涯寂山上,赵国强按照谭威的命令,将通州圣使的尸体绑到山前。圆顿教的余众看到圣使已死,顿时军心大乱,失去了斗志。谭威见状高声喊道:“尔等听着,只要放下武器投降,我圭圣军承诺免你们一死!” 圆顿教众面面相觑,犹豫片刻后,纷纷放下手中的武器,跪地投降。
谭威带领将士们清理圆顿教总坛,将坛内的财物收集起来,充作军饷。在清理过程中,谭威发现了一本被烧毁的名册残页,上面赫然有 “孙家田庄” 字样,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官员及塞外商户的往来名单。他心中一惊,隐隐觉得这其中必有蹊跷,将残页小心收起,打算日后仔细调查。
这次清剿圆顿教廷收获不小,除了金银粮草,最令谭威惊讶的是总坛有一处隐蔽山洞,里面藏有巨量的白糖,这是逼问那圣使的一个心腹问出来的。按理说这白糖在明末就已经不算奢侈贵重的东西了,明初就有了白糖黄泥水淋脱色法,南方的甘蔗产量大,所制黑糖不值钱,如今脱色法普及,一斤白糖也就三十文到四十文,这还是连年战乱物价颇高的原因。
可一个邪教为何储存如此多的白糖呢,随后经过审问得知,这圆顿教也模仿佛教敛财,佛寺收些“香油钱”做名头,能收钱就收钱,没钱给香油也行,既能吃又能点灯用,多的还能卖了换钱,总之很实用。圆顿教想有点特色,便收\"甜糖钱\"。他们也有说法,说是给天上星宿神仙和佛祖行贿,给他们甜头会给你说好话,保佑你。大户自然直接给钱,小户也就捐送几把白糖,也算个诚心。可那圣使吝啬,觉的反正白糖不会坏掉,干脆存起来,等世道再乱一些,就能高价卖出,里外不亏呀。
结果就是这些白糖便宜了谭威,看着山洞里成麻袋的粗制白糖,谭威表情有些怪异,那轻浮得意的神态说明,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暂时弄不了火枪改良,不如另辟蹊径,来个爆破兵!这是根据当前情形的最好办法。目前的大明火器方面尚位于世界第一队列,神机营用的是火绳枪,大炮也有了佛朗基炮的改良版,但是这个时代火器在全世界依旧不是绝对主流。
首先火药未改良,依旧是黑火药为主,密度小威力弱,其次火绳枪对骑兵还没有绝对优势,射程近,穿甲率低,而且遇到刮风下雨就歇菜。面对骑兵冲锋,还没有三段射击和远距离杀伤能力,往往骑兵冲到眼前之前,最多打两轮枪,效果有限。而火炮更是只存在攻城时可用,面对骑兵冲锋,几十门火炮一轮下去最多最多轰死几十人,毕竟是实心弹,射距不远,只能平射,遇到分散的骑兵,往往打不到几个人,等骑兵都冲到脸上了,也就打两轮,再加上如今大明官兵松散,满清一个冲锋这边就乱了阵型,没法打。
不过大明对火器研究和实践还是持开放态度的,允许经过朝廷同意的部分军队设置一两支火器营,至于其他的土炮、火蒺藜、轰天雷(惊马用的炸药包)、狼毒球、猛火油等,下面部队自己配置,能说通库司批奏的随便拿,反正实用性一般。
上次谭威搞了些结块和杂质含量多的黑火药,前几日又在各州县的武库行贿搜刮了些,那些都快发霉的黑火药也没让他送多少红包就搞来了,这次又弄到这么些白糖,一个大胆的想法从谭威的大脑袋里崩了出来。记得当初在学校看过那本神书《民兵军事训练手册》,若将黑火药筛检加上一半的白糖,然后用米汤拌成团,拉条后分割造颗粒,阴干后就是超级颗粒火药,那威力至少乘以十。配合雷字营的铁箍榆木桶,那就是古代版——没良心炮!加点碎石铁片就是大杀器呀,谭威越来越不敢往下想,转头就安排挑选三十人,从煮米汤开始。。。。。。
圭圣军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刺史李达得知消息后,亲自带着猪肉、米酒前来犒赏。他满脸笑容对谭威说道:“谭将军,此次多亏了您和诸位将士,不仅救出了贵人,还剿灭了圆顿教这一邪教组织,为百姓除了一大害。这些猪肉和米酒,是我代表通州百姓的一点心意,还望将军和将士们笑纳。”按理说他一个知州文官是看不上带千把人的武将的,但是谭威给这位知州大人的感觉太好了,不仅结识宗室,还被卢督师关注,加上圭圣军一战而定圆顿教,李达自然态度不一般,尤其是侧方打听得知谭威 圣眷而至,这就不能放过了,必须舔!!!至于清剿圆顿教所得,谭威也很懂事的把部分财物送到了知州后院,这就是知己呀。
谭威拱手致谢:“李大人客气了,这都是我等身为军人应尽之责。此次能顺利完成任务,也多亏了李大人的协助和支持。” 说罢谭威转身,向众人宣讲李大人的拥军热心,营帐中充满了欢声笑语,李达这功劳算是有了一份,很是满意的留营宴饮。
在雷字营的大杀器出来前,谭威向来偏爱集中使用弩和弓箭这类远程武器,毕竟自己改良的用心也花了不少钱,在过往的战斗中,他巧妙地按阵型和射距布阵,充分发挥了这些武器的远程杀伤优势。在攻打涯寂山的战斗里,圭圣军凭借着弩箭和弓箭的强大威力,在远距离便对圆顿信徒造成了大量杀伤,自身伤亡却极少。各校尉在实战中,也愈发深刻地理解了这种战术的精妙之处。可随着战斗的持续,箭支逐渐消耗告罄,这一情况让谭威颇为担忧,毕竟不是每次战后都能完成补充的,今后得想办法解决消耗问题。
不过目前先得暂时补充一波,谭威决定向通州知州李达采购和索要一些箭支,圭圣军刚刚剿灭圆顿教总坛,战果辉煌。李达对圭圣军的强大战斗力以及谭威出色的指挥能力极为赏识,有心结纳谭威。当谭威说明来意后,李达毫不犹豫,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谭将军,您和圭圣军为通州百姓铲除了圆顿教这一大害,这点小事何足挂齿。你我兄弟还要什么钱不钱得,送您二万支卫所库存箭!” 谭威闻言,心中一喜,连忙起身拱手致谢:“李兄如此慷慨,谭某感激不尽。日后若有需要,圭圣军定当全力以赴。”
李达见谭威如此豪爽,更是心生好感,接着说道:“谭将军,既然来了,不妨到州军甲库看看,说不定还有其他所需之物。” 谭威欣然应允,跟随李达来到军甲库。一进军甲库,谭威的目光便被琳琅满目的武器装备所吸引。通州作为京师东大门,所存武器自然丰足,但是年前满清南下侵扰过通州,虽然没有攻入州府,但是也烧毁了城南几处粮库,如今李达尚未报损完成,干脆给谭威这武夫些物资,全当前一阵被满清烧毁了,反正能平账,不如借花献佛。
谭威认真查验,不时点头,那边库使一一介绍,这边谭威对各种武器的用途有了清晰的认识。他转念一想,圭圣军作为前锋营,行动需灵活敏捷,携带过多重型武器反而不便。权衡再三后谭威对李达说道:“李兄,承蒙您的好意,这些兵甲皆是神器,只是我圭圣军作为前锋营,行动不便携带太多。我斗胆向您要些箭杆和火药,箭头不用,我随军兵器营一直有产出,还望您成全。” 李达哈哈一笑说道:“谭将军尽管拿去,州府现在的匠户也在闲着,干脆这几日都给你做些箭杆,要求规制你去说就行。”
谭威心怀感激,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他从怀中取出一幅通州军事地形图,递给李达说道:“李兄,这是我军精心绘制的通州军事地形图,上面详细标注了各处的地形、关隘以及敌军可能的动向。如今赠与您,希望能对通州的防务有所助益。” 李达接过地图,展开仔细查看,脸上露出惊讶与赞叹之色。谭威在一旁耐心地解释着地图上各种图标的含义。李达听完后不禁感叹道:“谭将军,此图详细精准,堪比雄兵万人呐!李某实在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