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石凳夏天坐着确实很凉爽,但现在其实还是冬天,坐在那冰凉的石凳还是很冷的。
后来,女同学会让家里缝一个垫子,那当然是讲究的家庭。有的女生则用纸自己叠一个坐垫。
男人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冰凉的石凳也不能阻挡他们浑身的激情。
只是他们的激情大多用在如何玩上面,认真学习的同学并不多。
到了新学校,每一个同学都很兴奋,莫老师叫了几次安静,也起不到作用,索性就让大家出去玩。
那时一个老师教一个班,学习的主科也只有两门学科。
通常是上午语文,下午数学。
课表上也有音乐课、体育课、政治教育课。音乐莫老师自己也不会,一个学期一般也就教两首歌就算完成了音乐课的教学任务。
直到上了初中,周兴国才知道音乐书上的1、2、3、4、5、6、7是读作哆、来、咪、发、梭、拉、西。
体育课则是同学们的最爱,早几天就在心里盼着了。
在心里计划着那节课准备干什么。
其实玩的也和课间的内容差不多,只是玩的时间更久。
就是在这寒冷的冬天,一节体育课足以让他们玩的热气腾腾。就是后面一节课也很难让他们安静下来,因为他们还在讨论今天游戏的得与失。
有想法的同学还会提出修改意见,下次如何玩才能更尽兴。
个别不积极还捣乱的同学还会被他们排除在游戏之外。
确实,遇到一个不遵守规则的人,还是不要和他玩最好。
莫老师家前面有一个小院坝,后面还有竹林,这些地方成了周兴国他们的游戏场。
他们争抢最激烈的是小院前的那个乒乓球台。
这是莫老师用几块很平整的石板搭建的,下面还是用条石作的基。
五十多个学生,只有一个球台,竞争当然激烈。
周兴国为了在课间抢到位置,特意和同学调换了位置,换到了最后一排,仅仅是为了一下课,第一个冲出教室。
当然,这是后面发生的事情了,他为了争球台,后面还和一个同学打了一架。
政治教育课则一般是讲一些激励同学努力学习的话或故事。但一般大多同学和周兴国一样,满腔热血超不过三天,又会变得和原来一样。
当然有时政治教育课莫老师也会讲纪律,甚至会打人骂人。
那时挨了打是不敢告诉父母的,否则你只会多挨一次打。
下午周兴国回来后,和师傅们吃了晚饭。师傅们陆续回家去了,无论多晚,多远,天气如何,他们都会回家。
如果没有月光,他们会自制火把。离家近的,会抱上一些稻草,把稻草点燃来作为照明。
如何拿这些稻草也有学问,得微微朝下倾斜。垂直朝下不行,那样火是很旺,但烧的太快,还容易烧到你的手。
向上当然也不行,火很快会熄灭。
要在平举和倾斜中找到平衡点,既要让稻草燃着,又不能燃的太快。
而离得远的师傅则要准备竹筒火把。
找一根竹子,长短在一条手臂长较为合适。把一头削尖,在竹筒里倒上煤油,然后用棉花堵住竹筒口,一个可以使用很久的火把就制作好了。
而且这样的火把可以反复使用,只需再往竹筒里加煤油就行了。
但煤油是很珍贵的东西,不是万不得已,大家不会使用这样的火把,那是属于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