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乂掌握这个掌权后,他并没有立马解除戒严,按照约定和杨瑜,杨颖共享于天下。
杨乂继续让张谦挡住杨瑜,因为杨乂要执行杨修未完成的事业,削藩!
杨修是吸取了前人的教训,从而削藩,他杨乂上位后,怎么会忘记这些教训呢?
杨瑜能反抗杨修,那么同样也可以反抗自己,其次这天下,哪有共享一说?
所以他继续让张谦坐镇于荥阳,同时命令张谦,无论如何不能让杨瑜入驻于荥阳,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赦免了张谦,保证了其家人的安全。
而张谦投降于杨乂,原因也很简单,杨修死了,同时自己的家人,在杨乂的手中,这个时候,他也只能投靠于杨乂。
而杨乂则开始调遣南部兵力,准备北上,先灭掉杨颖……
在杨修死后的第二个月,一封书信送到了杨乂的面前,这是东海王‘杨元超’给他的信。
杨元超是世袭东海王,已经好几任了,在王室中,属于相对偏远的了,也是因为如此,东海王的势力十分小的。
而这一次杨元超上书于杨乂,请兵讨伐杨颖,对此杨乂一眼就看出来了杨元超的想法,那就是想让封国扩大,简单而言,就是想当新齐王。
不过给其一些领地,还是可以的,毕竟他现在,也的确是需要一些盟友,所以对于这个文书,他也就直接答应了,任命于杨元超为征北将军,率领,青州,兖州,徐州兵马,征讨于杨颖。
杨修倒台后,他势力范围的那些刺史们,也是纷纷投降于了杨乂……如此之下,杨乂的势力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杨乂想着趁势消灭掉杨瑜和杨颖。
对于如今的天下里,能摆的上台面的也就这俩王,所以杨乂想一鼓作气,完成削藩的壮举,到时候执掌朝政,到时候让杨文熙禅让给自己,那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
毕竟有实力的人被消灭了,那么没有实力的人,基本上是无法和他杨乂对抗的了,如此之下,自己想坐上皇位,也就没有什么阻碍了。
他和之前的几个掌权者,有所不同的,就是他准备亲自带兵讨伐杨颖,可见他对于这个事情是有多么的重视。
长安城内。
当杨瑜得到了这个消息后,狠狠的把折子扔在地上,内心是愤怒无比,本以为,天下三人共享,但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杨乂拿下杨修后,竟然背信弃义,
“杨乂这等行径,当真令人发指,全然一副背信弃义的嘴脸!”
“想当初,若不是我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他又怎能有机会入主中枢,坐拥大权?”
“可如今呢?他一旦大权在握,竟恩将仇报,公然兴兵来讨伐我们!”
对于杨乂的这个行为,杨瑜是愤怒到了极点,他是怎么想,怎么气……觉的自己辛辛苦苦做了很多事情,最后让别人给摘了桃子。
而杨瑜身边的谋士皇甫诞看向杨瑜说道:“王上,息怒!”
“我如何,不怒呀?”杨瑜冷哼道,对于眼前的事情,他是无法做到不动怒的。
“王上息怒!”
“此刻绝非动怒之时,当务之急是商讨御敌良策。”
“杨乂那厮此时手握大军,若消灭了杨颖之后,恐怕几天之内,必兵临城下!”
“我们若一味沉浸于怒火,贻误战机,待敌军兵临城下,恐将陷入绝境,万劫不复啊!”
“还望王上暂且按下怒火,与臣等共商退敌之计。”皇甫诞在一旁接着说道。
他是很清楚,现在的局势,对于杨瑜而言,或者杨乂而言是十分的不利。
杨乂手握的兵马太多了,而且这么一搞,各大州郡的刺史们,都在向杨乂表达忠心,纷纷起兵响应……就连一些小藩王,也跟着响应杨乂来讨伐他们,就如杨元超这种。
在之前,杨元超这种是上不了台面的,但是他是第一个像杨乂表达忠心的藩王,所以他的势力范围从一个小小的东海郡,立马变成了整个青州和兖州,乃至徐州,都接受他的调遣。
如此之下,那些小藩王,怎么能不动容呢?
这在大家看来,这就是打了杨瑜和杨颖,分给他们利益呀……
皇甫诞对此是十分清楚的,他明白,如果事情这样继续发展下去,他们可就彻底完犊子了……
听到皇甫诞的话后,杨瑜也是明白,动怒没有任何意义,只会让自己更为生气……
他深深的吸了口气,随后看着皇甫诞询问道:“说吧,有什么主意!”
“王上,臣以为此刻我们应该主动出击杨乂!”
“杨乂如今镇守于荥阳,一门心思对付杨颖,尚未顾及我军。”
“可一旦杨颖兵败,我们便是他的下一个目标,届时孤立无援,必难抵挡其汹汹攻势。”
“所以,绝不能让杨颖轻易被杨乂所灭。
“为今之计,我军需主动出击,减轻杨颖面对杨乂的压力,同时主动出击,给杨乂制造足够的压力。”
“同时,火速派兵切断南北要道,让杨乂的江州、荆州军团无法快速北上驰援,断其臂膀。”
“另外在我们背后的巴蜀势力,若被杨乂利用,从背后偷袭,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务必派人前往巴蜀,与其势力周旋结盟,稳住后方。”
“如此一来,我军与杨颖互为犄角,一面合力抗击杨乂,一面阻断其援兵来路,方能在这场争斗中觅得一线生机,获取最终胜局。”
杨颖虽然为蜀王,但是杨颖没有去过蜀地,所以其在蜀地的底蕴是十分低的,而在巴蜀之地,有两个相对有实力的王,分别是巴王与蓉城王。
其中蓉城王在巴蜀的力量最大,虽然杨颖是被封为蜀王,但实则在巴蜀之地,蓉城王,才是实际上的蜀王……
至于巴王,巴王虽然是两字王,但其威望和势力范围,都是无法与蓉城王相提并论的。
当然蓉城王能发展起来,主要源于蜀王杨颖没有入蜀,从而让蜀地处于一种权力真空的状态,也是如此蓉城王才得益于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