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薛家铺子因为周掌柜被辞退,虽然铺子如常开张,但因无人打理细务,颇显凌乱,伙计们的工作也懈怠了许多。
眼见一个粗布衣裳的汉子站在门口,对薛家百般污言秽语相加,伙计们既惊又恼,却无一人敢上前制止,只得慌慌张张地围在一起商量对策。
几个胆子小的伙计面色发白,踮着脚偷偷往外瞧着,不时回头议论:
“这人怎么这般无赖,这下可如何是好?”
最后,还是一个年纪稍长的站出来,向其他人招呼:
“快去跟小姐报知此事,好叫她定夺!”
一名小伙计连忙跑去贾府的梨香院,见了薛宝钗,气喘吁吁地禀报:
“小姐,不好了!咱们的石材铺子门口有人无端行事,大喊大叫,说咱薛家的不是!”
薛宝钗正倚窗勤读,眉头微蹙,抬眼淡声问:“竟有人敢如此放肆!那叫骂的是谁,可有缘由?”
听得小伙计说一番旁观所见,她微微沉眉,却并未表露过多情绪,冷声吩咐道:“休与他一般见识,报官即是,叫衙门将无理取闹之徒打发走。”
彼时小伙计转头去了衙门,应差的只狠狠敲了锣,丢下一句“稍后便来”,却迟迟不见行动,束手而归。
那周齐见迟迟无人阻拦,愈发无所忌惮,大肆叫嚷,甚至搬来街边几块石头坐着,像摆摊似的继续咒骂,吸引了不少过路人围观。
薛宝钗听闻官差不至,内心浮起一丝不快,但眼底一抹凉意旋即笼住所有情绪。
她抚平裙褶站起身,目光更为冷冽:“荒唐,简直藐视律法。”
思忖片刻,她便打发下人去找正在外面寻花问柳的薛蟠,让他去把那人赶走。
薛蟠闻讯赶到时,正好看见周齐在那里跳脚,嘴里骂骂咧咧的,围观百姓越聚越多,他自认向来最是不耐烦这些事,抬腿就把人轰走。
要不是怕打人会有更坏的影响,只怕这周齐已经被这薛蟠打死。
然而此事传得甚嚣尘上,围观的好事者还加料传播,
说这薛大爷如何对那周齐动了粗,想来这在金陵打死人也是真的,
那薛家小姐也是不成体统,未出阁的小姐就随意打骂伙计,这薛家的名声比此前更遭了点。
却说那林黛玉很快便听闻此事,眉眼间露出一抹若有所思的神情,便与一旁的苏旭说道:
“从前人家都夸这宝姐姐性情温和,待人接物极其体贴周到,怎么如今竟传出苛待下人的话来?这事倒也令人匪夷所思。”
一句话里,带着几分不解,也有些许隐隐的质疑。
苏旭听罢,眼底却滑过一丝不以为然,略带冷笑地回应道:“黛玉妹妹,你怕是听了表面文章吧。据我所知,我在那薛家石材铺子吃的亏,就多半与她脱不开关系。
听那在薛家石材铺子门口叫骂的人说,这薛家小姐主事这个铺子多时,那周掌柜就是被她亲手辞退的,手腕不大温和,倒是分外果决。”
他语气虽平淡,话中却隐隐透着些讥讽。
随后他斜倚着椅子,目光若有所思地看向窗外,似在回忆,又似在整理纷乱的心绪。
苏旭读过红楼梦这本书,这薛宝钗在苏旭印象里,一直是个行事滴水不漏,八面玲珑的形象。
而这“玲珑”二字背后是薛宝钗精明的算计和对下人冷淡的态度,骨子里则是根深蒂固的阶级观念。
所以,外头传言她苛待下人并非空穴来风,苏旭觉得有九成是真的。
倘若那石材铺子真是薛宝钗掌管,那故意拖延石材交付期限的也定是她无疑,
毕竟她那哥哥薛蟠是个脑袋空空的纨绔子弟,断没有这般缜密的心思。
想到这里,苏旭对这位薛大小姐更没有好感了。
这读红楼梦的时候,自己只是个旁观者,对宝钗印象不差,觉得她是淡雅聪慧的典型,也是薄命司的一员,该是个值得同情的角色。
可若真如传闻那般故意拖延自己的事情,自己真的被她给坑了,那就很难再有好感了。
林黛玉听闻苏旭这番推测,纤细的手指轻轻点着桌面,水眸微微一眯,似在思索其中的关节。
没过一会儿,苏旭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又低声道:
“对了,这次的事恐怕还有后话。这贾府抄袭徐府设计,还联合薛家一起拖延徐府的工期一事,徐大人已经知晓,并且非常震怒。”
他停顿了片刻,像在掂量什么,随后轻轻叹了口气:“我感觉此事徐大人不会善罢甘休,毕竟这关系到他和徐贵妃的颜面。”
林黛玉也表示赞同:“的确如此。那我们静观其变便是。”
果然没几天,传来消息,说那薛蟠在户部的挂职,被除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