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听了苏旭的说辞,沉吟片刻,缓缓说道:
“旭儿此言差矣。贾府虽是黛玉的外祖家,但终究只是亲戚,而非夫家。
黛玉就算去了贾府,以后还是要嫁人的。
于一个女子来说,只有夫家才是一辈子的依靠。
我如今病入膏肓,命不久矣,若是死之前见不到黛玉找到了好归宿,实在死不瞑目啊!”
苏旭见林如海连死不瞑目也说了出来,便不敢再推脱,拱手道:“老师,学生愿娶黛玉小姐为妻,能得妻如此实乃学生三生有幸,只是婚姻大事,需得禀明父母。”
他顿了顿,又说道:“学生这就修书一封,告知家父,请他老人家定夺。”
林如海摆了摆手,说道:“旭儿,此事不必担忧。你父亲苏俭,我与他相识多年。我给他去信一封,他必会应允。”
林如海贵为巡盐御史,圣上器重的肱股之臣,苏父接到林如海的亲笔书信,自然受宠若惊,连忙拆开细阅。
信中,林如海言明欲将爱女黛玉许配给苏旭,并言明自己病重,望苏父能成全这桩婚事。
苏父读罢,喜不自胜,这可是攀附权贵,光耀门楣的大好机会!
他当即提笔回信,满口答应这门亲事,字里行间都透着巴结讨好的意味。
\"林公在上,小儿能娶到令千金,真是几世修来的福分!犬子婚事,一切但凭亲家做主,我等不敢有丝毫异议。\"
苏父在信中极尽谦卑之态,又补充道,“只是亲家大人如今病体缠身,切勿为婚事操劳,一切从简即可。”
这番话看似体贴,实则暗藏私心。
说难听点,苏父想省钱,给儿子置办房产聘礼这些都想含混过去,毕竟是个不受宠的庶子,怎么结婚他无所谓。
苏旭的祖父苏由曾是当朝宰相,权倾一时。
苏由致仕告老还乡后,苏家便渐渐沉寂下来。
苏旭的父亲苏俭是苏由的二子,官运不济,无所长,全靠着父亲的人脉才勉强做到了南省五品知府。
苏俭不喜诗书,却好美色,在任上娶了个年轻貌美的姨娘,生了几个孩子,从此乐不思蜀,很少回老家。
而苏旭则是苏俭与姨娘吴氏所生的庶子,从小便不受重视。
嫡母王氏心胸狭隘,容不下苏旭的生母吴姨娘,便故意苛待他们母子,不仅克扣他们的月例银子,还处处刁难。
苏旭的生母吴姨娘出身卑微,性格懦弱,面对王氏的欺压,只能默默忍受,以泪洗面,很快就过世了。
苏旭自幼聪慧,他知道自己庶出的身份,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努力学习。
可是,王氏却故意不让他去学堂,也不给他请先生,想把他养废。
苏旭不甘心就这样被命运摆布,他凭借着穿越带来的成年人的记忆,小小年纪就偷偷地借书抄书。
苏旭在姑苏老家十二岁考中秀才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他远在南省任职的父亲苏俭耳中。
苏俭虽然官运不济,却也明白儿子有出息的重要性,当即修书一封寄回老家,将苏旭推荐到姑苏最负盛名的黎岳书院继续深造。
在书院的日子里,苏旭如鱼得水,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很快便崭露头角。
十六岁那年,苏旭参加乡试,高中举人,一时间名声大噪,被誉为神童。
然而,就在他春风得意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却让他措手不及。
高烧不退,昏迷不醒,苏旭的生命危在旦夕。
一日,书院来了两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出家人,一个是癞头的和尚,另一个乃是跛足的道人。
他二人走到苏旭床前,口中念念有词,似乎在进行某种神秘的仪式。
苏旭迷迷糊糊中听到他们在谈论什么“绛珠仙子”、“芷兰仙子”、“改变轨迹”之类的话语,心中疑惑不解。
癞头和尚告诉苏旭,他并非这个世界的人,他的到来已经改变了这个世界的轨迹。
跛足的道人则是问苏旭,是想就此大病一场,离开这个世界,还是想继续活下去?
苏旭虚弱地问:“如果我选择死,能回到原来的世界吗?”
癞头和尚摇了摇头,语气沉重地说:“回不去了,两世都死,你将魂飞魄散,烟消云散。”
苏旭心中一颤,他虽然对这个世界还有些陌生,但也不想就此灰飞烟灭。
他咬了咬牙,艰难地吐出一个字:“活。”
癞头和尚捻着手中破旧的佛珠,慢悠悠地说道:“施主若想活命,贫僧倒有一条明路可指点。”
苏旭连忙追问:“大师请讲!”
和尚顿了顿,继续说道:“速去扬州,到新科盐政林如海老爷家,想办法投入他门下。”
苏旭听得一头雾水:“新科盐政林如海林大人?为何做不做他的学生会关系到我的性命?”
和尚神秘一笑:“天机不可泄露,施主去了便知。”
苏旭心中疑惑更甚,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应下。
此时,他才猛然惊醒,原来自己并非穿越到了一个架空朝代,而是来到了这《红楼梦》的世界!
苏旭熟读《红楼梦》,自然明白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并非凡人,他们的话不得不信。
于是他使了些手段,拜入林如海门下,成了他的一门清客,并住进林府,开始替林如海处理一些文书琐事。
由于苏旭做事认真负责,小小年纪便中了举人,
林如海对他十分器重,不仅在学业上时常督促,还悉心指导他为将来的会试做准备,很快林如海便与苏旭开始以恩师学生相称。
几日后,远在贾府的林黛玉收到父亲病危的来信,顿时泪如雨下。
她自幼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如今父亲病重,她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刻飞到父亲身边。
贾母得知消息后,也十分担忧。
毕竟,林家没有男丁,黛玉回去后,继承家业、处理各种事务的重担都将落在她一个弱女子身上。
“我的儿啊,”贾母拉着黛玉的手,心疼地说道,“你父亲病重,你回去也是于事无补。况且你身子骨弱,路上万一有个闪失可怎生是好?不如留在府里,也好让我安心。让你琏二哥哥代你回去探望就是了!”
黛玉哭得梨花带雨:老祖宗,父亲病重,我怎能不回去侍奉?若是父亲有个万一,我岂不是要后悔终生?“
贾母见黛玉态度坚决,也不好再强留。
她叹了口气,吩咐下人准备行李,并派了贾琏带着几个可靠的仆人跟随黛玉一同前往扬州。
临行前,贾宝玉跑来送行,拉着黛玉的手依依不舍:
“林妹妹,你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你一定要保重身体,早日回来,我等着你。”
黛玉强忍着泪水,对宝玉点点头:“宝哥哥,你也保重。”
她心中明白,此番回去,恐怕一切都将不同了。